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时间:2022-05-30 19:49:01 浏览次数:

 主要内容: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农牧业是新疆的优势产业,是惠及广大农牧民最直接的民生产业。推动农牧业加快发展,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确保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现代农牧业是相对传统农牧业而言的,它具有应用科学技术、生产资料社会化,科学管理等很多特征,新疆发展现代农牧业具有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加工农产品及开拓市场能力弱等难点,为了加快新疆现代农牧业发展,在确保粮食和棉花生产的基础上,要重视水利,加快推进机械化、农业技术创新、信息化,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自治区今年印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全面谋划了未来十年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发展蓝图,理清了今后我区“三农”工作思路。

我国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三农问题为主要内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为: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发展现代农业。鉴于近期国内主要粮食品种和其他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推进发展现代农牧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中央提出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定物价必须提高供给,确保农民种植收益提升,这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农牧业是新疆的优势产业,是惠及广大农牧民最直接的民生产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推动农牧业加快发展,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确保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
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援疆工作。2006年成立了农业部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国农业援疆工作座谈会,组织和动员全国农业系统的力量,针对新疆农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立足自身职能,发挥行业优势,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初步形成了资金、技术、干部、人才相结合的农业援疆工作格局,促进了新疆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初步统计,2006~2010年,农业部累计安排新疆及兵团各类中央农业基本建设和财政专项资金94.7亿多元,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农牧业发展基础条件的改善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经过多年发展,新疆农牧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实现更快发展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
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明确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形成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提出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的开局。
自治区2011年1月8日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会议。会议提出,2011年,新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农产品总产值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要在开辟农民增收新领域上取得明显突破。
根据中央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为了实现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在新疆要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围绕农民增收这目标,要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不断增强粮食和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转化能力。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势在必行。
一. 现代农牧业的科学含义
(1)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
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功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具有一下基本特征:
①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 、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②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
③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农业工商一体化。
④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⑤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之所以有上述的特征,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重大变化。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2)现代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业来装备,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管理,适应现代生产生活的畜牧业。具有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为特征。是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生态、高产高效的产业。它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可控性强的畜牧业;
——是技术密集,工程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畜牧业;
——是实行饲料、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完整产业体系,商品化程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畜牧业。
 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畜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开展集约化条件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全面而又系统地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使畜牧业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现代畜牧业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它是指畜牧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就是说它是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技术应用于畜牧业之后才出现的;另一方面,是指现代畜牧业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内容和标准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也会不断的扩大。
二. 新疆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难点及措施
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原因,新疆发展农牧业,适应现代农牧业的具体要求和形式,还存在困难和问题。
① 基础设施薄弱
② 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③ 农牧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
④ 农民收入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⑤ 贫困面广、群体大
⑥ 区域发展不平衡
⑦ 农业物质装备进程加快,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薄弱
⑧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明显滞后
⑩ 农产品市场开拓和加工转化能力相对较弱
针对这些难题,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不断加快新疆农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加速形成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确保新疆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
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要实现更快的发展。
依据新疆农牧业的发展实际,立足农业部门职能,充分发挥农业系统行业优势,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和加强农牧业现代化。
(1)大力扶持粮棉生产,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粮食问题不仅是吃饭问题、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丰收了,在农民眼里,意味着一年辛勤劳作换来了收获,意味着自家的“米袋子”更满了、“钱袋子”鼓了。丰收了,在市民眼里,意味着能吃到更新鲜的五谷,意味着粮价稳、供应足。粮食产量增,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乃至对世界,又意味着管理通胀预期有了坚实基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七连增’,很大程度的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今后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很小,所以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
要进一步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高产创建的支持,带动大面积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按照国家千亿斤粮食规划的统一部署,配合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新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加大对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与服务,推动落实设施农业补助政策。加快在粮棉主产区建立各种类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走出一条靠节水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生产能力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
(2)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央连续发出7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中央出台了第八个一号文件,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系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
2010年,我国干旱、洪涝、山洪灾害覆盖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损失之重,为1998年以来之最。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我国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十二五”期间,水利部要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
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为了做好新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 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抓紧建设一批山区水库。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建成一批水资源开发利用骨干工程和山区水库,实现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调配。
② 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田间工程配套。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
③ 切实抓好农业节水增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通过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降低农业用水比重。把高效节水建设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变生产方式结合起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④ 全面加强民生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流域防洪工程建设、中小河流重点治理、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牧区水利等工作力度,加快改善各族群众特别是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⑤ 强化水资源综合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纳污控制等关键指标,严格控制无序垦荒盲目扩大灌溉面积,防止大规模工程建设造成用水过快增长、挤占生活、生态用水。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和河湖湿地的动态监测和科学保护,研究划定地下水重点保护区域作为应对特殊干旱情况下的战略储备水源。
(3)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早就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大力发展农牧业机械这一重要论断,后来又提出“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论断,在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农机化发展的利好政策,最直接的就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有利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就我们岳普湖县而言,近两三年来部分大型拖拉机等农机具就因购机补贴政策落实而有了大幅引进的势头,农机具拥有量每年都增长,从来没有任何农村政策这样吸引农牧民大把大把掏钱购置农机,说明购机补贴政策深入人心,决策完全正确,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先进农机具的引进和使用,减轻了劳动强度极大促进了农牧民外出务工。
在国家政策强力支持下,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近年来提高非常快,为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目标带来的贡献越来越大。2011年中央已经下发第一批预拨购置补贴资金5.9亿,正在抓紧各种农机具的检修、维修,做好农机手、农牧民和农业科技人员培训,为夺取十二五第一个开局之年农业的全面丰收做出积极地贡献。
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十分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今后农机化工作发展要重视以下几点:
① 准确定位农机现代化地位,以机械化水平决定项目制定实施。许多项目的实施都没有考虑机械化水平,造成许多项目落实起来滞后困难,甚至造成极大浪费。几个例子可以说明:
山区牧点改水防病工程:畜牧和水利扶贫等部门共同参与,基本采取打井、修造集水池、铺设管道引水等方式解决牧区人蓄饮水问题,投资巨大也收到一定效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牧区人烟稀少,投资几十万可能只能解决几十户人饮水问题。二是山区水源和地质构造极不稳定,有时一场大雨,几十公里饮水管道报废或泉水源头枯竭现象经常发生,几十万上百万投资有时付诸东流。经过测算许多牧业点利用农机设备拉水比上述几种办法能节约许多投资,也比较安全保险,不会造成投资浪费,而且农机设备还可一机多用,可谓一机多得。
机械化转场工程:涉及畜牧、交通、农机等部门,但农机地位不明显,不能十分突出的发挥作用。其实,经过认真研究,农牧机械在机械化转场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山区转场主要依靠拖拉机和农机特型拖车;二是山区牧道养护拖拉机带铲挖设备,平整道路也要优于挖掘机、铲车等大型机械,且一机多用;三是许多牧区道路制约汽车的使用。
清洁能源(沼气)工程:几年中做了不少,但农村牧区群众还不欢迎,原因就是机械化程度低,上料和清渣太费事,群众无法接受,其实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小问题,但没有重视机械化程度,麻烦多,不好操作。
这样的例子很多,但农机部门如果能积极参与将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各级党委、政府在谋划项目特别是农村项目时,应充分考虑机械化特别是结合农村实际的农机机械,切实发挥农机作用,把农机现代化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提高农机化在涉农部门的地位。
② 健全农牧区农机服务体系,特别是乡农机站和执法队伍建设应尽快予以明确。
各地农机系统乡站建设体系都不尽相同,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问题一是编制被挤占或管理机制混乱,不能正常发挥农机工作人员作用,要出台相关政策,稳定队伍;二是乡站大部分办公场所、检验、检修场所、培训场所年久失修或没有,严重影响机械化生产的需要,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建好乡级农机阵地,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三是农用柴油供应不及时、不方便,大部分乡(镇)没有农油加油站,许多农牧民从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的城镇拉运农用油,成本加大且危险性较大,需要恢复农油加油站。
地州及县市农机质量投诉、农机维修执法体系不全,执法地位不明确。一是执法人员主体不明确,没有独立的执法地位,地州、县市监督投诉和执法农机部门不具有公务员身份,执法职能配合工商及技术监督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农机配件及修理市场比较混乱,监管不力;二是投诉法律、法规不健全,操作性不强,许多方面没有予以明确。农机行业情况特殊,专业性强,这一块如不加强,势必影响今后农机质量的提升和产品三包的发展,将直接损害农机用户利益,要尽快明确农机执法人员主体执法地位和执法权限,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证农机部门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③ 快速发展林果、畜牧实用小型机械研发推广工作,促进农机具向实用和小型化发展。一是目前林果、畜牧机械已经不少,但普通偏大或强度不够(如:开沟、挖穴等设备在沙石地不能使用;牧草及秸秆深加工设备普遍较大,耗能较高,对动力、电力要求较高。)农牧民不易使用。二是增加农机研发和农机推广力度,应当将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列入财政预算予以认真落实。农机的研发前期和推广前期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农机科研机构和农机推广项目经费是远远不够的,全疆每年用于农机研发和农机推广的经费在自治区财政预算中不超过400万元,严重制约研发和推广顺利开展。
(4)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对于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必将大大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精确估测作物产量、及时监测自然灾害;运用专家咨询和诊断系统,可以及时为农民集成农业管理技术措施,开展动植物生产技术咨询、重大病虫害远程诊断和预测预报,彻底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进而更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实现信息化带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找准工作切入点。建设好延伸到县乡的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推进智能化的农业生产决策、指挥、管理等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农业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互联网已成为各单位争夺信息资源、获取竞争情报的新战场。互联网信息应用的主要问题,又集中反映在信息的收集、处理、提炼和积累上。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新疆农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联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建设了新疆现代农业信息整合服务平台。该平台今年2月正式开通。这是我国首个采用先进人工智能搜索技术收集、整合农业信息的平台。该平台主要采用人工智能搜索技术、互联网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全文内容管理和信息检索技术,面向兵团农业科技发展领域,集成整合了全国320余家相关行业网站、近1900个栏目的实时动态信息,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
(5)提高农牧民素质
现代农牧业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农牧业现代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归根结底需要人去掌握,需要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农民去掌握、去推行。然而,较低的文化素质和经验型思维习惯,阻碍了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和对新观念新思想的接受,以及对新的经营模式和组织模式的认可。
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完成农牧业现代化这一历史使命。如果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根本。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就整体而言,农民的思想,文化,技术水平与农牧业现代化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偏差。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结构弱化,有一定知识的精壮劳动力大量外流。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较低,经济利益较低,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大量年轻,有知识的劳动力流向其他产业。特别表现在种植业中,劳动者多数是妇女,老汉和文化不高,甚至没有文化的男性。他们知识少,文化技术素质低,对新科学,新科技接受能力弱。有一定知识的精壮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农业现代化构成严重威胁。
②村级干部素质不高,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村级干部综合素质偏低,社会阅历较浅,理论功底不扎实,年龄偏大,能力偏弱的问题在不少地方普遍存在。村级干部和农村党员是农民队伍中的“领头雁”,是农民群众中的“核心层”,显然这种现状对发展农牧业现代化十分不利。
③农机队伍力量薄弱,农业劳动力文化偏低。这种状态严重限制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系和推广,出现了好的设备不会使,好的技术不会用,想富不会富,想干不敢干的现象。同时,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不易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习惯于沿袭旧的耕作方式,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产量,使得本来应该发挥的规模效益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④信息闭锁,观念落后陈旧。由于长期受落后的生产方式影响,并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农民的观念仍具有明显的陈旧落后性。长期以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一系列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如: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开放意识仍十分淡薄。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农民,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务必广泛重视和关注。
  三. 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十年蓝图
2011年1月,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是,到2015年达到7000元以上,到2020年超过1万元。
 《规划纲要》全面谋划未来十年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发展蓝图。提出通过加快推进“八化”即加快推进农业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化、农业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生态良性化,努力实现“三个明显提高”,即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统筹城乡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加快推进“八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015年,我区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50万吨;棉花生产能力保持在300万吨以上;肉类生产能力达到320万吨;奶类生产能力达到450万吨;优质林果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吨以上;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50万亩; 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棉花生产能力达到350万吨以上;肉类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奶类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优质林果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吨以上;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0万亩;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至202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
统筹城乡发展能力明显提高。2015年,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到55%以下,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等实现全覆盖;至2020年,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到50%。到2018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目标。到2020年南疆三地州、牧区和高寒山区的县市、边境县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目标。
关于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规划纲要》提出“六个优势产区建设”。
(1)六大优势产区亟待建立
在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中,我区已谋划推进六大优势产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聚。
——粮食安全保障区,重点发展伊犁河谷、环塔里木盆地北线、塔额盆地、昌吉东部、博州西部粮食产业区和产业带,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县。力争到2015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80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350万吨左右,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到3500万亩左右,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为国家提供1000万吨商品粮。
——棉花产业优势区,巩固提升棉花产业。以建设阿克苏市、石河子市纺织工业基地为轴心,着重规划建设喀什地区至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棉花产业带和天山北坡棉花产业带。
——特色林果产业区,做优做强特色林果业。加快建设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主产区,稳步建设吐哈盆地、天山北坡和伊犁河谷优质特色林果产业带。力争到2015年,优质林果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林果业收入在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主产区达到45%以上。到2020年,林果业收入在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5%以上。
——现代畜牧业生态区,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业。在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焉耆盆地、额尔齐斯河流域加快建设牛奶产业带;在伊犁州直、博州、昌吉州、巴州、塔城地区、阿克苏地区重点建设细羊毛产业带等。
——设施农业产业区。重点在吐鲁番地区、昌吉州、乌鲁木齐、塔额盆地、伊犁河谷、南疆地区培植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产业聚集区。
——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区。在天山北坡、焉耆盆地、塔额盆地、伊犁河谷、阿勒泰地区重点建设加工番茄、枸杞、酿酒葡萄、打瓜、红花、色素辣椒、食用菌、沙棘等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此外,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我区还重点发展“八大优势产业”,除六大产区的产业外,还要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培育制种和苗木花卉产业。
(2)十大工程助力农牧业现代化
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要依靠工程项目带动,实行重点突破。《规划纲要》提出我区要实施“十大重点工程”。
农业产业化培育工程。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培育有市场引领、品牌支撑、产加销相衔接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贮运保鲜营销龙头企业。到2015年,全区形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20家以上,其中上市公司5家以上,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50家。到2020年,全区形成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50家以上。
农产品市场开拓工程。以区内、区外、周边国家三大市场板块为战略重点,力争用3年至5年时间,到2020年,确保新疆农产品进入华北、华东、华南、东北市场以及中亚、西亚、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基本确立新疆农产品在国内外的长期战略优势,带动提升区内基地建设、加工转化和科技支撑能力。
农村水利化促进工程。每年完成农业高效节水面积300万亩以上,至2020年全区农业高效节水面积累计达到4300万亩以上。近期规划新建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29座,中远期规划新建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30座,争取经过5年至10年的努力,在自治区每条重要河流上建设起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及标准化堤防工程。
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未来5年至10年,重点在40个县市建立120万亩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在60个县市建立1500万亩机械化残膜回收示范区;在25个县市建立50万亩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5年内实现“网络到乡镇、信息到村组”。
农业良种化基础建设工程。“十二五”在全区建设4万亩特色林果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特色林果高标准采穗圃,90座种苗低温冷藏库,基本完成品种改良目标。水产品良种化重点建设25个特色经济鱼类良种场。
森林、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系列工程。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自治区主要在昌吉州、伊犁州直和喀什地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和田、阿克苏地区建设有机特色林果标准化生产和特色林果精品示范园区,在吐鲁番等地区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等等。
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信用”的新型农民。从2010年起,全区每年要确保新增3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创业或稳定转移就业,到2015年,力争全区农民劳务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10年时间内,到城镇和非农产业稳定就业的农民人数达到300万人以上。
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系列工程。突出民生优先、产业支撑,努力完成70万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力争每户住房标准人均25平方米以上。到2015年完成10.6万户游牧民定居任务,到2020年基本实现游牧民定居。
《规划纲要》进一步理清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三农”工作的思路,明确了现代农牧业的理念、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新疆未来10年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纲领。

推荐访问:农牧业 加快发展 生产能力 农业综合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