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在全市大春生产现场观摩暨2011冬季农业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大春生产现场观摩暨2011冬季农业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5-25 12:35:01 浏览次数:

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大春生产现场观摩暨2011年冬季农业开发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结合全市“三查三看”教育,现场观摩隆阳区的大春粮食生产现场,总结今年农业生产工作,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11年的冬季农业开发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总结成绩,坚定发展信心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定信心,紧紧围绕“两有、三好、两调”的目标,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积极采取措施,克服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偏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小春粮食损失降到最低、大春粮食播种任务超计划完成,目前大春粮食丰收在望,农业农村经济在遭受特大旱灾情况下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为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赢得了主动。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14.1%;农业总产值41.4亿元,同比增长0.9%;农业增加值26.5亿元,略降0.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90元,同比增长12.9%。农业生产的主要趋势和经验为:

(一)主要趋势

1.粮食生产有望实现抗灾夺丰收。通过强力推进6条大春增粮措施和大力推广科技措施,全市今年大春粮食生产好于预期,生产形势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大春粮食产量有望增产8万吨以上,不仅弥补了损失的小春粮食产量,还略有增产,实现大灾之年夺丰收,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分析,全市秋粮播种237.8万亩,比去年扩大15.22万亩;预计秋粮总产将达到95.5万吨以上,比上年增8万吨。全市全年粮食播种354.48万亩,比上年增加16.39万亩;粮食总产有望实现110万吨,比上年增产1.7万吨。

2.重点产业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一是茶叶产业实现四增,带动了群众增收。截止2010年8月20日,茶叶鲜叶平均价每公斤3.28元,同比增56%;毛茶平均价每公斤18.4元,同比增40.5%;茶叶产量22141吨,同比增17.7%;农业产值40598.12万元,同比增65.3%。二是蚕桑产业持续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市累计种植桑园面积13.6万亩,小蚕共育率达到100%,方格簇使用率达到90%以上,产茧207.4万公斤,预计完成农业产值4982万元,同比增25.3%;户均养蚕收入4580元,同比增51.7%。

3.传统优势产业得到巩固提升。一是甘蔗恢复生产速度加快。全市新植甘蔗17.7万亩,总面积达到47.1万亩,甘蔗产量有望达到170万吨以上,超年初计划10万吨。二是蔬菜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市种植蔬菜36.6万亩,增2.9万亩;产量将达到43.3万吨,比上年增加3.4万吨;产值7.4亿元,比去年增加0.94亿元;蔬菜主产区的农民人均从蔬菜产业获得3800元左右的收入,比上年增加1500元左右。如施甸县种植的3000多亩小米辣亩均收入超过10000元,亩均比去年增收4000元。

(二)主要经验

全市农业生产在遭受特大旱灾、连续强降雨、低温冷害等情况下稳步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的结果,是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职工深入生产一线、加强科技服务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回顾今年的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工作,主要有四方面的经验:

1.加强领导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面对严峻的旱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抗旱保生产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工作来抓,从4个方面全力推动以春耕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一是统一思想保生产,市委、政府在1月20日和3月8日先后召开抗旱专题动员会议,在4月15日和26日又分别召开全市春耕生产工作现场会和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保发展电视电话会议,统一了思想,做到了坚定完成今年农业生产目标的信心不动摇、完成今年粮食生产目标的信心不动摇、完成今年农民增收目标的信心不动摇。二是强化责任保生产,市政府出台了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考核奖励办法,首次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农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思想认识、作风转变、领导责任、工作措施、检查督促、行政问责“六个到位”。三是强化措施促生产,针对小春粮食减产和农民损失的情况,及时果断确定了6条大春增粮、3条增收措施,确保大春粮食增产8万吨、农民人均增收580元,同时出台了关于2010年粮食生产、大春种子管理、晚秋作物种植等工作意见,确保农业生产顺利推进。四是强化督查促生产,成立由10名市级领导任组长的5个督查组,多次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督查工作,推动农业生产有条不紊地开展。

2.增加投入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针对农民旱灾损失较大,投入农业生产能力减弱的情况,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为抗旱保生产创造条件。一是及时下拨兑付了农资增支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等惠农资金2.12亿元;二是争取到中央及省级农业抗旱生产资金3000多万元;三是市政府增加了对粮食生产的投入,首次动用市级预备费专项安排了水改旱种子补助资金,首次启用了救灾备荒种子,首次安排了高产创建资金;四是县(区)用于抗旱保生产的资金是历年来最多的,施甸县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了500万元农业生产资金;五是组织“共产党员抗旱救灾特别捐献活动”收到捐款500多万元,全市接受捐赠2000多万元;六是发放抗旱专项贷款4.25亿元;支持群众购买水泵、水管、化肥、柴油和种子,推动春耕生产。特别是农业部门去年12月底就赴昆明专题向省农业厅汇报灾情,去年12月底就争取到首笔农业救灾资金,同时争取的救灾资金首次突破了1000万元,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为全市抗旱保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3.强化服务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中心任务,组织和动员全市463个单位挂钩旱情灾情最严重的507个村参与抗旱促春耕;相关部门把工作做实做细,水利部门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用水,供销部门保证化肥供给,工商等部门强化农资监管,发改部门加强农资价格监管,形成抗旱保生产的合力,全市“五一”节日期间参加春耕生产总人数达64.49万人。特别是农业部门成立抗旱工作组、专家指导组和技术服务队,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面对面、手把手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做到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搞好技术服务指导。据统计,今年全市农业部门在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的人数达11.48万人次,组织形式各样的培训会2210场次,培训农户20.43万人次,发放资料29.39万份,全力以赴帮助群众科学抗旱、科学生产,推动了大春粮食生产满栽满插和最佳节令栽插。

4.科技推广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全市农业部门在突出抓好常规农业科技措施推广的基础上,全力抓好大春增粮6大措施的落实。一是常规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力度较大,水稻和玉米良种推广200.5万亩,良种率达95.7%;大田水稻旱育秧推广面积超过8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55.54万亩,比去年增85.55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816.42万亩次,比上年增加89.08万亩次。二是大春6条增粮措施强力推进,全市大春粮食播种237.8万亩,超计划7.8万亩,比去年扩大15.22万亩;水改旱30.1万亩,比上年增加18.4万亩;大春粮食作物高产创建27片,比去年增加17片;完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31.8万亩,比上年增加11.8万亩;完成玉米育苗移栽13万亩,比去年多3万亩;大春间套种完成167.2万亩; 60万亩晚秋作物已经种植54.18万亩,比去年增加14.18万亩。今年的农业生产中,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是最大的一年,也是最好的一年。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我市耕地有效灌溉率偏低,仅为31.5%,加之我市90%以上的耕地处于山区和半山区,基础设施脆弱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障碍。

二是气候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今年我市发生的气候灾害,种类之多,范围之广,造成的损失之大,都是我市历史上罕见的。尤其是去年10月以来发生的特大干旱,造成小春粮食产量损失超过30%,甘蔗产量损失超过50%,几乎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进入7月频繁发生的持续强降雨以及引起的低温寡照,也是农业生产史上少见的。今后一段时期,极端气候出现的机率将会增加,对我市农业生产必将产生较大影响。

三是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偏高。随着今年各种农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农资价格也在高价位上攀升,特别是两杂种子价格比去年上涨幅度较大,玉米和籼稻的杂交种子价格比年上涨了35%以上,农民需求量大、市场紧俏的种子价格更是成倍上升,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性支出。

四是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整体推进不平衡。县(区)与县(区)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在重点工作上的推进还存在差距,高产创建和间套种等重点增粮措施的落实和成效上也存在差距。

五是农民增收的产业链短、渠道单一。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XX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多数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多数规模小,加工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加工升值空间不大,农业增收的产业链短。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29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其中,工资性现金收入773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34%;家庭经营现金收入1297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57%;其他现金收入220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10%。在家庭经营人均现金收入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现金收入509元,占家庭经营人均现金收入的39%,今年夏粮和经济作物减产,使我市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二、抢抓机遇,切实抓好今年后期的几项重点工作

当前,我市正处于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要抢抓机遇,确保今年农业生产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有序推进冬季农业开发工作。

(一)超前谋划,切实抓好冬季农业开发工作

冬季农业开发是我市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抓好2011年的冬季农业开发工作,对我市 “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市各级要做好冬季农业开发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要尽快落实目标任务。按照“稳粮扩经、提质增效”的思路,全市初步计划2011年夏收作物总播面积218万亩,比上年扩大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5万亩,产量稳定在21万吨以上;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3万亩,粮经作物比例52.8:47.2,比上年调优1.7个百分点;全市冬季农业产值达到15.5亿元,比上年增加3.5亿元,增29.2%;全市农民人均增加160元以上,项目区农民人均增加180元以上。各县(区)要围绕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好本县区的冬季农业开发工作。

二要稳定抓好粮食生产。粮食始终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产品,我市粮食安全工作经受了罕见旱灾的严峻考验。全市各级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2011年的冬季农业开发工作中首先要抓好粮食生产,为2011年的全年粮食生产打好基础。在粮食生产的布局上,要“完善坝区、开发山区,突破热区”;在粮食作物的品种结构上,要加大调整力度,扩大大麦种植,力争突破45万亩,比上年增3.4万亩;产量达到9.75万吨,比上年增加1.25万吨;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上,要推广好60万亩的间套种,做到多种多收,为全市粮食安全打下基础。

三要抓好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在持之以恒地抓好香料烟、夏烟早植、油菜等经济作物生产的同时,要把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在冬季农业开发中稳定增加蔬菜种植面积,力争种植25万亩,比上年扩大4万亩,产值达到6.5亿元,农民增收2.7亿元。要充分挖掘潞江坝、枯柯河谷等热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培育和壮大冬春反季蔬菜,积极引进蔬菜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开展好各项服务,统筹好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菜农发展生产,以标准化技术推广为核心提高蔬菜质量水平,积极鼓励支持蔬菜的“三品”认证,力争在现有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8.2万亩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把蔬菜产业培植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要加强服务工作。全市各级要强化服务意识,把服务工作落实到生产第一线,切实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准备工作,确保农业生产需要;同时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服务的力度,依托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力争培训农民8万人次以上,举办样板12万亩,为冬季农业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五要争取资金投入。全市各级要多方争取冬季农业开发资金,积极争取油菜、大麦、马铃薯的高产创建资金,整合大麦、甘蔗、马铃薯、油菜、蚕桑的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资金,为冬季农业开发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二)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圆满完成今年的农业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十二五”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还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抓好晚秋作物生产。各县(区)要按照市政府多种多收夺丰收的部署,抓好今年大春增粮最后一项措施的落实。当前正是晚秋生产的关键时节,全市要努力完成60万亩晚秋作物种植。一是督促好没有完成晚秋种植任务的乡(镇),确保晚秋生产计划的圆满完成;同时加强以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为中心的中耕管理,狠抓田间管理措施落实;二是认真做好种子、化肥、地膜和农药等农资的服务工作,确保生产所需;三是发挥好省级晚秋作物生产资金和中央农业生产救灾地膜覆盖栽培资金的作用,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四是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生产实际办出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晚秋作物示范样板,用样板带动面上生产。

2.认真抓好大春作物的后期管理工作。目前,玉米已经收获,水稻开始收割,五县(区)农业部门要继续加强大春作物后期管理工作,组织力量深入生产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采取有力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帮助农民切实抓好大春作物后期管理,把粮食稳产增产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实。同时,要动员群众做好收获的准备工作,发动群众抓住晴好天气适时收获,特别是水稻要做到“八黄十收”和利用机械抢收,力争颗粒归仓,实现丰产丰收。

3.精心编制好“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全市各级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重大机遇,吃透精神,把握内涵,按照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和要求编制好“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吴松市长率市农业局到省农业厅专题汇报和对接了XX的农业项目,要继续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纳入省上的盘子,推进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跨上新台阶,促进全市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4.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我市从2008年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以来,全市上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最近在国家检查组的检查中得到高度肯定。但是在项目的实施中,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和完善。一是各县(区)要抓紧时间做好2008年项目的扫尾工作,及时开展财务决算、财务审计等工作,为各级组织项目验收打好基础;二是各县(区)要尽快开展2009年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为大春作物收获后及时动工做好准备,力争按上级的要求在今年年底完成项目建设;三是各县区在省级批复2010年项目后,要做好相关的前期工作,确保年底动工,明年年初竣工。

5.认真抓好高产创建的扫尾工作。高产创建实施三年来,各级财政逐年增加投入,我市农业部门全力抓好落实,积累了经验。2008年隆阳区水稻万亩加权平均亩产777.27公斤是当年全国46个一季稻高产创建活动中的最高产量,2009年云南省全省水稻生产暨高产创建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今年高产创建又在大旱之年中保生产促丰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宏等州市到我市考察交流相关工作。我市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基层干部及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高产创建作为一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是农业部门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也是市政府继续推进的重点工作。我市高产创建要覆盖更大范围,实现更高产量,这是对农业部门工作的新挑战,也是对农业部门工作能力的检验。农业部门要认真抓好高产创建的扫尾工作,当前要抓紧时间做好自测、总结工作,以迎接省里对我市工作的检查验收,同时为争取明年的高产创建项目打下基础。

6.认真做好农业统计和工作总结。农业部门与统计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力求各项农业统计数据既不浮夸、又不缩水,能客观地反映大旱之年农业工作的实际。我市的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在大旱之年有望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有好多经验和做法是值得认真总结的,各县(区)要认真做好工作总结,要突出特大旱灾下采取的措施和做法,要突出取得的经验和亮点,也要找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后的决策提供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的经验和依据。同时,各县(区)及有条件的乡(镇)要认真组织召开大春生产现场观摩总结会议,为明年的生产打牢基础。

7.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729个,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99个,其中利根茧丝绸、高黎贡山、清凉山等21家公司获得省级龙头企业认定,主要以加工茶叶、茧丝绸、甘蔗为主。2009年,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48万户,带动基地面积194万亩,促进农民增收9.1亿元。今后,要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引进和培植农产品加工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重点打造蚕桑、茶叶、核桃、蔬菜等一批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阔、促农增收明显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不断延长农民增收的产业链。

三、突出重点,抓好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

(一)抓好烤烟收购。目前,全市除因灾绝收的3048亩外,其余的40.882万亩烤烟已全部投入采烤,其中采烤下部叶面积1.3万亩、占3.2%,采烤中部叶面积6.28万亩、占15.36%,采烤上部叶面积15.28万亩、占37.37%,采烤结束18.022万亩(早烟3.89万亩、夏烟14.132万亩)、占44.07%;已烘烤出炉烟叶98.61万担,占全市123.51万担实际生产收购量的79.84%,经五县(区)和烟草部门反复分析预测,能够完成130万担的计划任务。全市自8月下旬相继开秤以来,收购秩序平稳,截至9月12日,收购烟叶44.41万担(含后期隆阳区、施甸县收购的2009年丰产烟叶3.2万担),占计划数量的35.96%,上等烟比例占45%。中等烟比例占39.8%,平均均价为14.78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收购总量增加6万担,烟叶收购进度快于全省(全省烟叶收购比上年同期慢近20%);上等烟比例增加5.02个百分点、中等烟比例降低7.87个百分点,均价减少0.14元/公斤。烟叶收购质量平稳,经省烤烟收购质量检查组第一轮抽检,我市烤烟收购质量综合等级合格率为75.4%,目前位于全省第二名。在下一步工作中,坚持中后期管理和收购工作同时抓、两不误的工作措施,以质量为中心,以等级合格率为重点,精心组织,加强管理,促进生产收购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牢固树立大灾之年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思想,坚持目标不动摇、信心不动摇、工作力度不减弱,进一步加强收购工作的组织领导,重点抓好烟农宣传教育、收购秩序维护、打击倒烟贩烟等工作,及时处理好烟叶收购突发问题,维护好烟叶收购和流通正常秩序。二是善始善终抓好后期田间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一步抓好烟农成熟采收技术指导,让烟农从养好烟叶成熟度中得到实惠。三是切实抓科学烘烤。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烘烤技术的培训和指导,一定要具体指导到每一炉烟的烘烤,要最大限度降低烟叶在烘烤环节的损失,通过科学烘烤,帮助烟农增收。四是进一步突出抓好分级扎把和预约预检工作。完善质量专职负责制和质量问责制,充分发挥烟草工作站和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的管理职能,认真组织分级指导和预约预检技术队伍深入烟农家中,集中指导分级扎把,从源头上解决混部位、混色组、混等级的“三混”现象,把提高烟叶收购质量落实在分级、扎把和预检工作中,切实提高烟叶收购把内、包内纯度,通过抓纯度和预检,提高烟叶质量、效益,使烟农增收。

(二)抓好香料烟生产。目前,全市已落实香料烟面积64446亩,占计划91150亩的70.7%。其中:隆阳区落实25285.1亩,占计划41000亩的61.7%;昌宁县落实28442.6亩,占计划38650亩的73.6%;龙陵县落实10718.3亩,占计划11500亩的93.2%。红土晒烟已落实2019.3亩,占计划3500亩的57.7%。全市已育苗467.91亩,占计划4922亩的9.5%。其中:隆阳区育苗160.71亩,占计划2213.9亩的7.3%;昌宁县育苗258.7亩,占计划2087.1亩的12.4%;龙陵县育苗48.5亩,占计划621亩的7.8%。从目前面积落实和育苗工作来看,部分村组干部还不够重视,信心不足,工作力度不够,进度缓慢,尤其是潞江镇,目前只落实计划任务的20.8%。下一步,要围绕收购香料烟25万担,AB级比例65%以上,综合合格率达85%以上的目标,精心组织种植。一是继续加强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召开村组会议和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掀起新一轮的面积落实高潮,确保全市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二是加大育苗工作力度,确保在最佳节令内育足烟苗。要以村为单位,按每亩育足36平方米苗床面积、适当育预备苗的要求,迅速召开育苗现场会,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壮苗满足移栽。三是创新生产组织模式和方法,成立香料烟种植专业合作社,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三)抓好防洪度汛和安全蓄水工作。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抓好后汛期安全度汛工作。当前我市还处于后汛期,根据市气象台预测分析,后汛期降雨量与往年相比为正常至稍偏多,但时空分布极为不均,9月、10月甚至到11月上旬仍会出现强降雨过程。因此,防汛工作不可掉以轻心,要高度重视防防洪度汛和防御地质灾害工作。一是再组织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巡视检查的工作重点是城镇、学校、江河的险工险段、水库塘坝、地质灾害易发区、水电站、矿山、重点建设工程工地等,检查工作深入细致,不留死角,对检查出来的隐患,要及时整改,彻底消除隐患,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强化责任,使责任人知晓自己的职责范围和内容,要解决安全度汛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雨情、水情及地质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如出现异常情况,按照先救人,后搬物的原则,及时做出果断处置。四是不失时机地抓好库塘蓄水工作。今年,全市计划蓄水25422万立方米,其中:隆阳区11700万立方米,施甸县2740万立方米,腾冲县3520万立方米,龙陵县3642万立方米,昌宁县3840万立方米。截止9月8日,全市库塘蓄水17559.5万立方米,比2009年同期增加5813.5万立方米,比2008年同期增加1270.5万立方米。今年如后期无异常情况发生,蓄水量可争取达到27000万立方米以上。各县(区)要处理好水库安全与蓄水的关系,要一库一策制定蓄水计划,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水库调度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汛期库水位的调度,杜绝只考虑多蓄水不顾工程安全的冒险行为,加强巡库检查工作,确保蓄水工程安全;要强化蓄水安全责任,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和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要求(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已于5月10日在XX日报公布),进一步落实库塘蓄水安全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落实到人,签订库塘蓄水安全责任书和库塘蓄水任务书,保证库塘蓄水安全和蓄水任务的完成。

(四)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全市水利建设情况总体较好,截至8月底,全市已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9886万元,为年度计划的72%。在建的隆阳区红岩、龙陵三岔河、腾冲甘露寺3座中型水库,红岩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开始蓄水;三岔河、甘露寺水库的建设进展顺利。2010年计划实施的12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总计已安排投资7618万元,1至8月累计完成投资4841万元。已实施人饮安全工程29件,解决11180人的饮水困难。后三个半月,全市水利工程的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全市还将开工建设24件水利专项工程和24406件山区“五小”水利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达8.07亿元。要力争开工建设昌宁县立觉河中型水库;开工隆阳区北庙、昌宁河西2件中型水库和隆阳区油榨房、大海子、大浪坝、刘家海子,龙陵县二结河、小滥坝水库,昌宁县大水平、翁堵水库,腾冲县张家坝水库,施甸县清水塘水库等10件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15.316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24406件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开工实施一批农田水利项目和干支渠防渗工程。各县(区)要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利用秋冬施工的黄金时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适时组织好农田水利冬春修,保证全年水利建设计划任务的完成。

(五)抓好畜牧生产和动物防疫工作。截至8月底,全市畜牧业产值25亿元,同比增14.5%,完成全年计划的55.19%;肉类总产量18.1万吨,同比增长17.6%,完成全年计划的58.75%。后三个半月,围绕全年实现畜牧产值45.3亿元,肉类总产量30.81万吨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动物秋防工作。继续推行“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动物防疫措施,切实提高免疫密度和抗体合格率;指导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大户实施好生猪免疫程序,改善猪舍环境,加强消毒灭源,防止生猪传染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二是抓好后续畜牧重点项目的储备、论证和申报,已批畜牧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切实发挥项目的带动示范效益。三是抓好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以畜禽科学饲养、饲草饲料开发利用、品种改良以及疫病综合防治等畜牧兽医实用技术的推广为重点,加大畜牧科技的推广力度,切实提科技含量和养殖效益。四是抓好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以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围绕“畜产品安全执法年”的要求,认真开展饲料、兽药及生鲜乳抽检工作,切实加强检疫监管,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五是抓好 “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的修订完善工作。

(六)抓好核桃、油茶产业发展和中低产林改造工作。一是加快实施以核桃和红花油茶为主的营造林项目。今年全市计划实施人工造林67万亩以上:其中核桃42万亩,油茶25万亩。截止8月30日,已完成人工造林38.23万亩,占计划任务的57%,其中红花油茶23.97万亩,核桃9.33万亩。目前夏季造林已进入扫尾阶段,要抓紧开展自检自查和补植补造;加快油茶采穗圃建设,全市共规划油茶采穗基地37个,面积3300亩,标定采穗母树1.5万株,每年可采穗芽1120万芽;加强核桃新造林地抚育管理,2008—2010年全市共完成核桃新造林80.9万亩,今年已实施中耕抚育28万亩,施肥28万亩,整形修剪17.1万亩,确保了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种苗供给,今年全市育苗面积2300亩,可出圃合格苗木5600万株,其中:核桃嫁接苗640万株,腾冲红花油茶(包括普通油茶)嫁接苗526万株、扦插苗76万株,西南桦129万株,秃杉43万株,其它用材树种苗木4186万株。在苗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均能保障人工造林和中低产林改造的需要。二是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我市规划中低产林改造730万亩, 今年计划改造40万亩,省林业厅下达改造任务18万亩,其中隆阳区2万亩,施甸县1万亩,腾冲县10万亩,龙陵县2万亩,昌宁县3万亩。截止8月30日,全市已完成改造造林11.77万亩,占计划任务的65.39%,其中:隆阳区完成2万亩,施甸县0.43万亩,腾冲县6万亩,龙陵县0.35万亩,昌宁县2.99万亩;完成投资3420万元。当前,各县(区)要严格按照《云南省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方法(试行)》规定,将改造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各业主,在现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改造方式、造林树种。市、县(区)要派出检查组,对中低产林改造作业小班进行逐块查验,重点检查改造地块是否符合标准,树种选择、改造方式是否合理,采伐、清林、整地、造林等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森林采伐和造林标准,种苗供应是否有保障、质量是否达标、调运组织设计是否合理等。根据查验结果,对作业设计存在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块及时进行调整,待修改完善后上报审批实施。为推动中低产林改造工作,要求每个县(区)选择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符合中低产林改造条件的地块,高标准建设不低于200亩的中低产林改造示范样板,单独编制作业设计,以规范、引导业主科学合理地开展中低产林改造。

(七)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围绕“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5亿元以上,解决和巩固8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总体目标,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快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进度,全面完成全市“十一五”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目前,本年度的各类扶贫项目计划基本上都已下达到了各县(区)和各有关乡镇,要利用今冬明春工程实施的黄金季节,加快组织实施,确保大部分项目年底前完成。二是要认真总结分析好我市“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尽快启动全市“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中,要切实做好与“桥头堡”建设、西部大开发和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效衔接。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保证扶贫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和安全运行。

同志们,当前正是深入开展“三查三看”教育的关键时期,完成好今年的各项农业工作目标任务,确保2010年全市110万吨粮食产量任务目标的完成和2011年冬季农业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是对参加“三查三看”教育的最好检验。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狠抓落实,为“十一五”规划的圆满结束、“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启动打好基础,为全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访问:观摩 工作会议上 冬季 讲话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