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5-28 17:35:02 浏览次数:

         摘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许多的不适应,在新的形势下,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应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制等措施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  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  

“就业乃民生之本”,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压力十分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关键问题。随着金融风暴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这些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两重压力”对于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是相当现实而又棘手的。另据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每年将有500万左右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国家每年需要新安排的就业人员总数(含高校应届毕业生)达2900万人,而社会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约900万,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2000万人左右。为此,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对发展起步较慢,生源结构单一,20%多的学生是来自草根阶层家庭的高职院校而言,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会进一步凸现。因此,积极研究、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妥善地解决好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毕业生个人的前途命运、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总结和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的途径和办法,全面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充分就业。在此,笔者就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一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从体制改革加快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原有国企和集体企业长的净下岗和失业人员累计达到5000万以上,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改革也造成了数百万人的精简,农村劳动力离农寻找工作的人口更达到1.3—1.5亿左右[1];再加上中国经济加入全球化竞争以后,由于发展大工业和高新科技产业所导致的高投资、高增长及低劳动力使用的趋势,造成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降低到0.1左右的水平,比同等水平发展中国家低一半以上。其次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角度看,我国的就业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平均可以增加80万个就业机会,就业弹性系数维持在0.1-0.12之间[2]。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就业市场劳动力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因此,高职生迫切需要加强就业形势的教育和指导,而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与劳动人事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不够密切,就业信息来源分散,缺乏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人才需求变化等方面的了解和研究,缺少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体系,对就业形势的预测和教育方面还十分薄弱,往往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层面上,缺少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和学科建设与形势发展不适应。  

尽管目前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学生就业指导机构, 但多数高校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人员是由行政领导和辅导员组成的,没有按要求配足配齐专职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同时,由于受传统的就业指导体制、人才体制的束缚,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在工作内容上,较多的忙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如发布就业信息、统计就业率等,而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开展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较少。其次毕业生从“统包统分” 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后,部分高校领导观念落后,对建设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许多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是临时性,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在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研究不够,缺少相应的学科规划,缺少适合高职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和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逐步使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课程设置以及方法内容等方面难于适应高职生的需求。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的课程设置上,仍把就业指导只作为《形势政策》的部分教学内容,而且正常教学的课时也偏少,基本上是每学期少于16个课时。在就业指导的方法上,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即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或者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对就业政策、规定进行宣讲,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联系企事业单位到学校进行招聘活动等,而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根据笔者近期对我院电子商务专业2008届毕业生择业的思想动态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有24%的学生存在等待学校推荐或希望自己的父母亲友为自己联系工作等依赖思想;有69%的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表示有过失落感;有27%的同学对社会现状缺乏了解,职业期望值过高,不能准确定位;有73%的学生感到社会对人才的“高消费”,担心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无法安心学习。在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中,有51%的同学认为做得比较好,但有49%的同学认为学院就业指导工作还缺乏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就业指导内容上,有29%的同学表示迫切需要就业咨询,37%的同学表示迫切需要就业信息指导,34%同学表示迫切需要就业求职技巧的指导。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职生的择业心态是复杂的传统的就业意识和新的就业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表现出多元化的择业取向,他们迫切需要学校在就业咨询、就业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较窄。在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重视不够。因此,目前高职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难以适应高职生的需求。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而作为高等人才资源之一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也就必然走向市场,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学校推荐,自主择业方式就业[3]。市场经济的这种内在要求,给高职生造就了大显身手、参与竞争的机会,能充分调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充分地发挥出高职人才的作用和优势,使高职生的配置、流动更趋于合理,更有效率,更好地满足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对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高职生的择业心态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和主动性还不相适应。如何指导高职生把握高职教育的特色,准确定位,正确选择用人单位,选择职业,如何指导高职生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观、职业价值观等新观念,使高职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模式的客观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就业性”教育。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明确指出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因此,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实体被推向市场,也必须像企业一样,通过对原料的精雕细琢,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创立名牌,占领市场,开创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4]。如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充分就业,就会造成生源不足,专业萎缩,高职教育的办学功能和社会价值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高职院校应以通过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为契机,做到一手抓教育教学改革,一手抓毕业生就业推荐,建立一套有效的就业指导与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为此, 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模式的客观要求。  

(三)加强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生顺利就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高职生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生只有顺利就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5]。但是,高职生在职业选择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择业标准过于功利化,一味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只考虑工作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职业,而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没有对自己进行合适的定位,导致就业困难。有的学生求安稳,求职一次定终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一次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其次在就业心理上,高职生就业焦虑心理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学生在择业过程会产生的消极情绪,以至个别学生会做出极端的行为。由此可见,加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追求动向,正确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在思想上、政策上、信息上、心理上、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是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工作体制。  

从考生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业便成为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上岗就业,是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学校教学的最终归宿,是学校教学质量好坏与学校发展和生命力的一个反映。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工作体制。建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工作体制,就是要求高校必须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各级党政领导对就业工作的认识程度提升到政治的高度,提升到国家、学生和学校命运的认识高度,努力创造全员关心就业、参与就业的良好局面,使专业教育、德育(礼仪形象)、就业技巧、就业咨询等多方面,全面渗透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建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工作体制,就是要求在就业指导的内容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以综合素质发展为突破口的新的就业指导体制。就业指导要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即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始抓起,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服务,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把如就业指导辅导必须课程体系,实施职业生涯个性化设计。  

建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工作体制,还要求各级教师务必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用“走编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不惜千方百计”的精神,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关心学生的就业,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像对待自己弟妹和小孩一样,设身处地帮助毕业生实现他们的就业愿望。特别是要关心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对那些就业压力比较大的女生、家庭困难生给予格外的关心帮助。  

(二)建立健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和教学方法  

一是开设就业指导课。把就业指导课作为高职生的必修课程,使就业指导的教育贯穿于高职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二是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学校应根据高职生求职意向、求职心理的实际情况,聘请企业界人士、人事管理部门的同志、校友作专题报告。三是加强日常思想教育活动。要把就业指导与学生生日常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座谈、讨论、板报、橱窗等各种形式向高职生宣传就业方针、政策,介绍求职知识,培养高职生的求职能力和技巧。四是组织高职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学院可针对高职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某些落后观念和高职生普遍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专题的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然后加以理性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五是通过校企合作,实施预就业制。为体现高职特色,高职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实施把毕业实习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预就业机制,让学生直接到企业的生产岗位,按职业劳动者的要求进行社会角色的实习,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对社会、国情的直接认识和了解,充分认识到竞争、就业、生存等问题,强化公民意识,培养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此外,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成中,在教学方法上还应大胆创新,除了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顶岗实习、传统的讲授方法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对以下方法进行有益尝试:一是运用讨论式教学。即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分析,并予以讨论,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存在不同意见,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这种方法能突破传统“灌输”的僵化模式,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二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即通过网络、音像、电影等技术组织教学,这种方式能通过感官刺激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案例教学。即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一些典型的就业案例来引导、教育学生,使他们通过案例学习掌握相关的就业技能。四是情景模拟。即通过举办模拟招聘会或组织学生到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的现场进行参观。使学生亲自体验,亲身感受就业情景,以增强其对就业感性认识和压力感。  

(三)建立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  

建立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专人员队伍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除了设置独立就业指导机构之外,还应建立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专人员队伍。所谓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就是由一批具有学科前沿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此外,各院校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充分利用、发挥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以下措施加快对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的培养力度。一是引导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开展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逐步成为一名有丰富经验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者。二是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通过讲授就业指导课和开展各种就业指导教育活动,不断扩大知识视野,丰富头脑,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通过编写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讲义,积极钻研就业教育理论和业务,逐步成为一名有较扎实学问,有较高的就业指导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者。三是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研究探索中不断成长。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围绕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过程、途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研究,建立适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水平。四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要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考核和职称评定的工作,调动他们积极性,承认和尊重他们劳动的重要措施和政策。要逐步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人员的学习、工作、考核制度,在评定职称方面应与其它教师同等对待,从而稳定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五是在学习提高中不断完善。对于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的培养,高职院校党委和行政应高度重视,认真规划,妥善安排,为他们学习深造提供条件。要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他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也可采取以会代训、经验交流、专业会议、专题讲座和理论探讨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努力造就一批高职就业指导能手,精通高职就业指导的专家,把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 大学生就业的理论与政策[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4(1)  

[2]张伟.高校毕业生 就业问题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4(1)  

[3]黄天贵.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职业技术研究 2004(3)  

[4]卢琪.《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8)  

 [5]王茜.加强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指导的探讨[J].职业技术研究 2005(10)  

   

推荐访问:关于加强 就业指导 思考 高职院校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