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浅析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现路径

浅析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2-07-30 15:21:01 浏览次数: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总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法治新判断、新论述和新思想,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主题,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紧迫性。

一、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和作用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从世界近现代历史进程来看,在现代化的国家建设过程中,凡取得重大成就的国家,均能较好解决好法治和人治问题的。从历史经验看,我国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和教训后作出的重大抉择。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律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利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导致了法制的沦丧,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可见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从现实需要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面对的矛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重任前所未有,面对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在这种背景下,只有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用法治来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但“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现实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和问题还依然存在。比如,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司法不公、贪赃枉法等现象;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密织法律之网,更需要强化法治之力。

从长远发展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战略谋划。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的情况看,只要国际国内不发生大的波折,经过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应该可以如期实现。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面对这三道重大考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出了坚定而明晰的答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所以,我们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民族复兴筹、为长远发展谋。

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法治与现代化进程是密切相关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现代化与法治化密不可分。随着人类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对实现法治现代化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牢牢把握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以历史担当和使命为导向为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和社会法治现代化提供中国战略和方案。

二、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方式

(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科学立法要求立法尊重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立法技术的最新水平,保证立法符合法律的内在规律性。民主立法要求立法真正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意志,最大程度保障社会公众有效参与立法的权利,增强立法程序的公开性、公正性。依法立法,是新的历史时期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是立法原则上的一大变化。依法立法要求立法遵守宪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程序和授权界限,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立法职责。充分发挥设区的市以及自治州关于城乡建设与管理、历史保护、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权,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根本前提,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和着力点。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切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法律体系内部层次清晰且富有逻辑。

(二)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推行法治政府的建设。法治政府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和关键环节,严格执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在于通过严格执法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社会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上不断深化改革,在依法行政上不断简政放权。各级政府要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建立起来,进一步抓牢抓实,以新技术为媒介进一步推动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一支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开放透明、服务优质高效的行政队伍。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同时积极建立行政诉讼行政首长出庭诉讼的制度,实时探索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对行政内部决策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把关。

(三)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要解决司法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制约性、瓶颈性问题,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改革的系统性、联动性,通过司法职务序列管理、人财物统管、职业保障等方面健全配套,形成符合司法人员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维护司法人员的职业尊严和履职安全保障,优化法治整体环境;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深化司法绩效评价,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强调司法职权配置的合理化;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加快科技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和促进司法体制改革与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注重司法程序,通过程序设计来限制司法权被滥用,实现公平正义,兼顾司法效率;强化司法监督,提升司法能力,平衡公平与效率。建立多种类全方位的监督模式,将整个司法过程置于监督体制下,保障司法的独立有序运行。大力推进司法信息公开建设,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司法文书公开查询制度,建立健全失信人员信用惩戒体系,让失信行为寸步难行。

(四)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法治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及其实践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法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断完善法治文化的机制、创新传播形式,着力建设法治文化,使法治信仰、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习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夯实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努力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三、结合荆州实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建议

(一)大力推进地方立法,打造古城名片。充分发挥设区的市以及自治州关于城乡建设与管理、历史保护、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权,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托长江大学等高校教育资源,在已施行的《荆州古城保护条例》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荆州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荆州城乡建设和管理的条例,真正让古城文化底蕴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得到充分挖掘。

(二)健全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扮靓法治荆州。目前法律顾问已在全区行政机关和部分村居社区均有设置。部分涉诉信访案件,在法律顾问的协助下得到了圆满解决。因此建议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顾问的事前合法性论证作用,将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贯穿于重大决议的全过程,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三)推进司法公开,提高司法公信力。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全力推进庭审直播、裁判文书等司法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大力开展审判执行专项行动,提高司法的威慑力和公信力。

(四)健全信用体系,营造争做诚信公民的氛围。在已构建的的全区执行联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职责落实,建立考核机制,完善联合运行机制,打压“老赖”的生存空间。同时利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流动宣传媒介定期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利用新闻媒体和报纸开辟专栏宣传典型案例,组织开展“宪法日”等活动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将法律法规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宣传,达到教育目的。

四、结语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新时代的法院干警,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风貌,只争朝夕、履职尽责,做好审判执行工作,奋力把建设法治中国的宏图伟业加快推向前进。

推荐访问:依法治国 浅析 新时代 全面推进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