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经济转型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思考

经济转型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思考

时间:2021-10-17 10:54:55 浏览次数:

 经济转型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思考 [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不良贷款余额逐年增高,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备受关注。当前,中国银行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与资产质量与欧美国家仍有一些差距,仅从信贷风险管理角度,通过对信贷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思考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信贷风险管理思路。

 [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资产质量;管理 金融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转型发展、金融市场深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比以往更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与此同时,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严重制约其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呈现增长态势,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和经营发展。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温以及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都有可能出现短暂的停滞状态,不良贷款有可能会有短期的高幅增长,从而更一步考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的经济转型和 GDP 增速减缓,我国的信贷资产质量也日益受到关注。信贷总量的增长和 GDP 增速的放缓,也迫使我们投入更多精力来审视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1.1 宏观经济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关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从 2000 年的 10.02 万亿元在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增长到 2019 年的 99.09 万亿元。与此同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也在逐年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我国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2]从 2000 年的 9.94 万亿元增长到了 2019 年 158.60 万亿元。从上述数据也可以看出,我国贷款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是相一致的。2019 年我国人均 GDP 为 70892 元,首次突破一万美元,总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但考虑到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放缓及信用风险的增加,整体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从经济增速上来看,我国的 GDP增速 2015 年破 7,增幅为 6.9%,此后四年的增速分别为 6.7%、6.8%、6.6%和 6.1%。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情况决定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基本状态[3],不良贷款率在一定程度以上也是宏观经济态势的一种反映。虽然这种反应映不是实时的,但当经济处于较长时间的疲软状态时,会对银行信贷资产产生较大的实质性影响。[4]

 1.2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现状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2018 和 2019 这三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分别是 1.71 万亿元、2.03 万亿元和 2.41 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是1.74%、1.83%和 1.86%。从数据上看,随着经济转型以及我国 GDP 增速的减缓,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在逐年增长,其中 2019 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相对增速有所降低,相对稳定。与此同时,想更快处置不良贷款的损失逐渐增大,处置回收率偏低,随着我国司法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不良资产处置难度有所增加。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也给不良资产处置带来新的压力。特别是不良贷款的批量转让处置损失很大,对银行的利润效益和经营成本带来较大负担。

 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 我国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除了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外,也受到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影响。同时,外部的监督管机构的监管也存在一定不足。本部分内容仅对商业银行自身因素及外部监管机构的不足进行分析。

 2.1 商业银行自身因素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由于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会导致信贷风险管理缺管有效性;同时在商业银行在具体的经营信贷风险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评级不完善、贷款结构不合理以及贷后管理不严格等原因造成信贷风险暴露的增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以行业来确定信贷政策,贷款的投放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通迅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整体的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风险集中度相对较高。特别是一些商业银行,在整体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理性的行业布局和风险防控思路的不清晰,使得一些基层营业机构在以连年增长的以 KPI(企业关键业绩指标)为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只为完成当期的经营指标,过多地向某些高收益领域投放贷款,由于风险防控措施的不清晰和弱化,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就容易导致风险的持续暴露。

 2.2 监管机构的不足 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大多还是属于事后监督,缺乏事前的有效事前预警和风险提示。商业银行对于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出于自身当期利润的考虑,在短期内进行大量的信贷投放,无论是某类贷款产品或是某个区域的贷款投放增速过快,长期看风险隐患都较大,随后带来不良资产的上升[6]。同时由于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向优质的龙头企业提供贷款,从而导致不同的商业银行对同一家企业的总授信过量。商业银行自身出于业绩指标考虑,即使对于总体授信即使有考虑,也都会优先投放信贷资金给这类企业,从而使同整体的贷款投放总量较大。在经济向好时,这些信贷产都在正常范围,一旦行业或宏观经济层面发性重大变化,

 较大的信贷资产重量也带来了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当前,监管机构则缺乏对于信贷资产增长过快的相关风险提示,对于单一客户的授信总量也缺乏对必要的监督措施。

 3 当前形势下 关于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些思考 商业银行的本质就是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进而从中获益,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是其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经营好信贷风险对每一家商业银行来说都是一个很大挑战。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信贷风险管理进行一些思考:

 3.1 强化长期的战略风险管理 当前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使得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上升问题短时间无法解决,但商业银行仍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通过加快自身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信贷经营的转型,从源头上解决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诸多问题。一方面需要对当前的不良贷款和潜在的信贷风险进行防控,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更要完善长期信贷风险战略的管理,通过信贷政策的及时调整,使得信贷结构能逐步调整优化,最终让信贷业务能有一个稳健的长久发展态势。

 3.2 持续优化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加强信贷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 商业银行应当持续地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和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完善,通过建立一套量化的全面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同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情况,按照贷前、贷中、贷后三个流程对各类指标进行细化,来达到对信贷风险管理进行全流程的跟进。同时,在完善的信贷内控制度的支持之下,商业解行才可以强化各个信贷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

 3.3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信贷风险管理权重 通过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转变过去以往以利润为主导的考核思路[7],加入并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的权重,通过优化 KPI 指标的设置,使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考虑到合规、风险等因素,以便能够从上到下综合引导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统一性。

 3.4 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必须和信贷资金需求方实现现实的对接才能避免被动的的风控思路,用主动管理信贷风险的思路来经营风险,创造价值。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和贷款经营部门必须要转变以往的风险防控思路,通过主动管理思路,在信贷客户的营销和发掘初期,利用稳妥的综合授信方案将各类不同信贷产品组合,在机构能承受的风险范围内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可控的风险方案,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3.5 推动大数据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大数据带来的创新应用,正改变着金融业态。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也迈入了大数据时代,信贷风险管理也将更多的依赖于大数据。在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获取数据的渠道更为丰富,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自身积累的海量客户数据以外,还可以通过外部机构的数据交流和分析,全面对客户进行风险指标判断。在进行客户授信前,可以通过银行同业间进行更多的数据共享,也可以与相关的信息数据分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金融公司展开业务合作,并通将水、电、气、交通、物流等相关涉及客户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相关机构进行数据合作,全方位的收集客户信息[8]。大数据的信息共享和收集,能够让商业银行积极地利用外部资源来进行信息的交叉验证,提高客户数据的真实性,提高信用风险评估评级的准确性,为授信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对客户的了解和认知越细致,授信方案中对风险的防范措施也才能做得更到位。信贷业务完成贷款投放后,在贷后管理中则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系统对相关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根据客户规模和行业对相关参数设置,一旦数据突破正常值的范围,则利用系统进行预警,及早发现和防范信贷风险。

 3.6 对优秀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和信贷客户经理的一些思考 优秀的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和客户经理的培训非一朝一日能完成,都需要时间经验的积累,需要有良好的培养体系,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对风险管理人员和客户经理的之间的平衡管理。上述对信贷风险管理的种种思考,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流程层面,最终的具体执行还是落在风险管理人员和客户经理身上,需要由信贷客户经理和风险管理人员在信贷业务全过程中,弄清信贷项目的真实、全面情况与风险点,客户经理耗费时间精力进行尽职调查,然后和风险管理人员在充分尽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沟通,最终完善整体的授信方案的,在整体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信贷投放和后续的管理。因此建立起一支庞大、优秀、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信贷风险管理人员队伍和客户经理队伍将会大幅地提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助于在长期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在外部监管层面,监管机构可以尝试对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发展速度设置一定的风险警示线,对于信贷资产增速过高的具体银行以及信贷余额增长过快的单一企业贷款的投放进行合规检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在满足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需要的同时,如何更好地降低不良资产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对于商业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Z].[2]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统计数据[Z]. [3]郎玉忠.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银学刊,2018(06):48. [4]魏国雄.商业银行的信贷战略风险管理[J].金融论坛,2015(11):10.

 [5]中国银保监会网站统计数据[Z]. [6]魏国雄.商业银行的信贷战略风险管理[J].金融论坛,2015(11):16. [7]陈武.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J].金融经济,2010(06):11. [8]黄薷丹.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8(11):76.

推荐访问:风险管理 银行信贷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