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地方戏曲民族声乐创新思维融入

地方戏曲民族声乐创新思维融入

时间:2021-10-20 10:52:31 浏览次数:

 地方戏曲在民族声乐创新思维的融入 【摘要】中国戏曲从古至今已经传承千年,历经了几百年的快速发展,戏曲已经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经过几个世纪的沉淀,中国戏曲为民族声乐的前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旨在探究传统戏曲如何创造性地应用于民族声乐,进一步搜寻中国民族声乐中的戏曲元素,结合分析与实践,总结出戏曲是如何启发音乐家创新性的改造民族声乐的,并通过几个例子让读者加深了解。将戏曲与民族声乐有机结合,有利于两者更好双向发展,对于戏曲的传承和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融入成功的话,相信中国戏曲和民族声乐必定会惊艳整个国际舞台。

 【关键词】中国戏曲;民族声乐;创新思维 b 我国的戏曲有着浓厚的历史背景,有许多著名的戏曲品种颇有名气,例如采茶戏,一种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戏曲种类,从古至今,我国就茶文化,有许多茶道表演也是让人赏心悦目,起初人们生活水平低,喝茶只是为了正常的生活,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人们开始有空闲的时间喝茶聊天,渐渐就发展起来了一种在喝茶时候的消遣——采茶戏,人们在喝茶的时候聊天看戏,慢慢回味茶香,采茶戏风格婉转,戏曲的音调柔美,妆容好看温柔,渐渐在各地发展起来,尤其在赣南地区盛行。京剧,主要流行于北京,著名的表演艺术大师有梅兰芳、谭鑫培等、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南方城市,语调婉转优美、余音绕梁,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因湖北黄梅而得名,与京剧、评剧、豫剧、越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代表作有《天仙配》《女驸马》等。评剧,是唐山的代表戏曲,在京津翼以及东北三省地方广为流传。豫剧,几乎涵盖了中国的各个地区,但因为最早起源于河南梆子,称为豫剧。还有秦腔,主要在陕西流传,还在甘肃、宁夏、新疆等地有着很好的发展,主要击节乐器为枣木梆子,因此又被称为“梆子腔”,各个地方的发音有所差别,但其中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纯正,保留了许多原始的戏曲吐字发音。还有昆曲,堪称中国最为古老的戏曲种类之一,代表作有《长生殿》和《牡丹亭》。

 二、我国戏曲与民族声乐的创造性结合 总而言之,各个戏曲种类分别在各自不同的地区有着很好地发展,我国戏曲的形式比较统一,虽然各个戏曲种类有着微小的差别,但是都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这三种不一样的艺术形式整合而成的。自原始歌舞发展而来,是一种历史发展浓厚,悠久的多个因素整合的舞台艺术形式。戏曲身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财富。为了让戏曲有着更好的发展,我国作曲家声乐作曲家通过搜集、整理不同的戏曲元素和特征,运用到

 民族声乐上,是对中华文化传统艺术的一种继承,让其发扬光大的伟大愿景也是容易实现。戏曲涵盖文学、音乐、舞蹈和美学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表演形式,恰巧这些元素正是现代民族声乐所需要的元素。如今人人口耳相传的民族声乐创作,不但要具备美学方面的意义,更要将美学的艺术融入其中。在民族声乐歌曲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光光是要将戏曲的精髓渗透到民族声乐歌曲中,更需要将戏曲表达效果很好地在民族声乐中体现。现如今,为了将戏曲元素融入到民族声乐中,我国作曲家将戏曲的经典元素不断凝练并加以运用,无论是在创作技巧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值得现在的作曲家们好好研究,充分吸收与应用。以著名歌曲《故乡是北京》作为例子,首先从各个方面对音乐作品剖析,主要是对作曲元素和表现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加强对戏曲演唱内涵的理解,通过结合戏曲元素的精髓和中国民族声乐的独特,兼顾两者唱法和表演形式的独特个性作进一步的剖析和探究,这对于将中国戏曲和民资声乐进行有机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合得好的话,不仅对戏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民族声乐来说重大的突破,让这两者都可以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三、中国戏曲与民族声乐结合后的优点 经历传统的发展,各个不同的戏曲都在发展过程中都很好地结合了地方歌舞的特点。所以,毋庸置疑,戏曲本身与民族声乐就存在很多共性,但是两者又有一些细微的区别,例如戏曲在演唱方式和节奏形式上有着一些差别。显而易见,中国戏曲和民族声乐两者互相联系,但是又有着一些区别,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各自个性与独特性。两者之间关系十分紧密,几乎是密不可分,戏曲为民族声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民族声乐又将戏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声乐在发展自身的过程要注意保持独特性。两者相互取长补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作曲旋律方面的取长补短音乐的作品是为了表演而服务的,在进行戏曲表演时要时刻记住抓好作品的核心,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作曲者的思想情感,因此中国戏曲和民族声乐的创作和演唱上面都有值得互相参考的因素,他们可以恰到好处地消除对方的短板。两者都是由民间艺术发展而来,中国创作作品是为演唱服务,演唱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内涵,要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所以戏曲与民族声乐在曲调旋律都有共同性,歌唱表演和在作曲上的相互借鉴使它们具有强烈的互补性。二者都来源于我国的民间音乐,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各自的特性。民族声乐的创作过程,几乎就是一个歌曲一个旋律,主要是作曲家的个体创作,但是戏曲的唱法是固定的,不需要作曲家,不能称之为作曲家的个人创作,就算日常的谈话也可以用独特的唱腔演绎出来,其本身有着固定的套路,只要学会了套路就可以进行大量的戏曲创作,这是二者的区别之一。

 (二)中国戏曲的表演方式和风格具有互补性在表演方式上,中国戏曲与民族声乐不但有着相同的地方,而且有着各自的特色,以戏曲为例,戏曲演唱过程中发声连贯自然纯朴、

 表达感情真挚动人、多以真声发声居多,假声在戏曲表演中并不常见,常使用腹式呼吸方法,戏曲表演中所谓的气沉丹田,发出的声音音色高亢透亮,发声位置和共鸣位置靠前,注重的是表演的韵味。两者的差距具体表现在戏曲唱腔有角色之分,每个角色的演唱方式也有着显著的区别,例如老生、老旦多以使用真声为主,旦角以真声即大嗓为主,不只是真声或假声,而是真假声相混合;民族声乐的表现方式不仅结合我国地方戏曲的演唱方式和唱腔表演的形式,除此之外,还加入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元素,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发声核心是科学发声,不过度用嗓,在真假声混用和面部共鸣这几个方面都发挥到了极致,成果斐然。这些与世界声乐观念靠近,民族声乐在地方戏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地方戏曲必然也可以因此得到传承。二者在实践中互相参考,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戏曲唱腔的表演形式也开始逐渐关注到共鸣、讲究真假声结合,长此以往,戏曲唱腔必然变得更加高昂、雄浑、明亮。例如在京剧《蝶恋花》《李清照》中,采用了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成为十分成功的例子。因此,将戏曲元素的精髓加入到民族声乐中,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不只是对地方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民族声乐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谊婷.借鉴戏曲表演提升民族声乐表演中的情、神、形[J].青年文学家,2018(17):110-123. [2]朱晓娟.谈中国歌剧的演唱艺术——从演唱《党的女儿》选段《万里春色满家园》谈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7-52. [3]朱恒夫,主编.中国戏曲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30):55-60. [4]吴静.论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发展的作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8(37):156-160.

推荐访问:声乐 戏曲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