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中职声乐教学与地方民歌融合分析

中职声乐教学与地方民歌融合分析

时间:2021-10-20 10:54:02 浏览次数:

 中职声乐教学与地方民歌的融合分析 己独特的方言及交流沟通方式,多样性的语言促成了民歌的多样化。广西的侗族大歌,就是由独特方言演变而成的多声部合唱。侗族大歌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对大自然的模仿之声,如鸟鸣声、风声、流水声等,在演唱的过程中描绘出一幅美妙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演唱中多有两个声部,低声部为主旋律,高声部为低声部伴唱,高声部伴唱多以即兴发挥为主,在演唱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为旋律线条,变成旋律织体。

 (三)文化特色广西民族文化为民歌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例如广西苗寨、瑶寨有着浓郁的酒文化,从而孕育出了丰富的酒歌。广西苗寨、瑶寨多在山区,雨量大,气温炎热,环境潮湿,在平时生活劳作中,喝酒成为人们驱潮、迎客的好方式。饮酒时双方对歌一曲互助酒兴,有较强的娱乐性,歌曲因歌词内容分为猜码歌、祝酒歌与酒令歌,音域宽广,音调活泼。歌词风趣幽默,生活化十足。

 二、在教学中推进地方民歌的传承 中职学校将地方民歌的教学融入声乐教学课堂,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学校教育,将人文生活融入民歌的创作中,将文化传统融入民歌的传承中,对民歌的传承与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的“传承地方文化传统”一致。对学生本身有着很重要的实用性与教育性,同时,学校声乐教学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对地方民歌的传播传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地方民歌作为地方文化的展现,与学校教学相结合,拓展了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新思路,通过对地方民歌教学目标的制定、实施,发挥学校教学对地方民歌的推广作用,教学相长,达到传唱地方民歌、学习地方民俗、沿袭地方民歌特色、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目的。通过地方民歌的学习,深入挖掘地方的文化背景与内涵,担负起弘扬与传承地方民歌特色的重担。首先,推进地方民歌的传承,要在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舞台是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场地,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依赖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依赖于舞台实践。把课堂中学习的地方民歌生动、如实地展现在舞台上,鼓励学生举办地方民歌音乐会,将地方民歌以舞台表演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将地方民歌艺术与舞台艺术相融合。地方民歌在舞台上的呈现,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又增加了学生的舞台经验;既在表演中促进地方民歌艺术的传播,为地方民歌艺术注入活力,又满足了地方文化的市场需求,让更多观众在欣赏地方民歌的过程中体会地方民歌文化的潜力与多样性。其次,在教学上主动培养学生传承、传播民歌的意识。由于新潮文化日新月异,学生在追随新潮文化的过程中丢失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授歌曲,重要的是带领学生挖掘地方民歌背后的文化,开展学科的交叉学习,使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在作品的选择上要突出地方特色,例如在壮族大歌的教学中,首先要对壮族的语言进行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当地的民族节日,感受当地文化,体会文化的多样性与共融性。地方民歌的教学与传承,离不开文化的土壤,中职学生声乐的学习需要在这片土壤中生根、成长,通过专业技术与文化背景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喜爱地方民歌,增强传承意识,在融合教学中培养出更多的地方民歌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亚囡.地方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文艺教学,2018,(06):255. [2]刘炎昌.戏曲音乐与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关系探析[J].戏剧之家,2019,(11):20. [3]谢喜梅.探索广西民歌地域性特征[J].北方音乐,2017,(22):27.

推荐访问:声乐 民歌 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