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优秀共产党员个人事迹材料合集

优秀共产党员个人事迹材料合集

时间:2021-10-21 12:27:32 浏览次数:

 优秀共产党员个人事迹材料 0 10 篇

  【篇一】

 自考入 xx 国棉一厂以来,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她凭着自己的勤奋、积极和自信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凭着自己的操心、用心、细心、虚心赢得了干部职工的放心。过硬的技术和“四心”成为xx“责任”的全部内涵。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这纱车嗡嗡、银丝飞绕的三尺弄档里,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 20 年光阴里,xx 凭着对企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姐妹们的赤诚,默默地将责任扛在肩上,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刚满 17 岁的 xx 和身边的同龄人一样,带着憧憬、带着欣喜在众多应考者中脱颖而出,考入 xx 国棉一厂,成为细纱车间一名值车工。培训结束后,xx 因技术好成为同批新工中第一个上车顶岗的。可谁知在看管精梳品种时,东边跑、西边窜,在弄档里没了计划性、灵活性,整天手忙脚乱,而且还出现练车的情况。师傅说:“练车心里不是滋味吧!我看你干活挺利索的,关键是你技术还不行。”“技术还不行”简单的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 xx。在教练帮助下,xx 用心悟出了其中的道道:好的技术不仅仅是把头接上,还得有科学的巡回路线与方法,合理的目光运用,还得积累一定的经验。从此她调整好心态,每天早来晚走,无论是单项的接头换粗纱,还是巡回,样样认真。练接头,手指不知被纱线割破了多少次,拔纱管,手掌不知被蹭破几层皮,晚上睡觉脖子和腰痛得难以忍受。

 功夫不忘初心人,1992 年,进厂还不到一年的 xx 就参加了公司“梦桃杯”比武,并被评为“梦桃杯”操作技术比武新秀。

 2002 年,经层层选拔 xx 获得了代表企业参加全省职工技术大赛资格。这次大赛上,她的操作技术打破省纪录并取得综合第五名的成绩,被授予“xx 省技术能手”称号。2004 年再次代表公司参加省纺织杯技术大赛,为企业取得团体第一立下汗马功劳。2003 年被共青团 xx 省委、省劳动厅、省经贸委联合授予“xx 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4 年被团中央等联合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xx 早在 1996 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她就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继承赵梦桃先辈的光荣传统,牢记赵梦桃“不让一个姐妹掉队”的谆谆教诲。2006 年 9 月,xx 担任了细纱教练员。随着大批青工的进厂,xx 感到自己的责任更大了。在带新工方面,xx 根据每个人的资质高低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快、动手能力强的就直接上车教,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就理论结合实际反复教动作,熟能生巧,勤能补拙,一步一步掌握要领。薛肖肖是进厂的一名新工,在三个月的集中培训期,xx 发现她是有潜力的好苗子。她就一边耐心讲解动作要领,一边作示范。经过她的悉心指导,进厂不到一年的薛肖肖参加了“梦桃杯”比武,并以换粗纱 29 秒的速度,打破了厂级纪录,并取得了“技术能手”称号;2008 年,在“梦桃杯”比武中以第一的成绩被评为“技术标兵”;同年参加省纺织技术大赛被授予省级

 “操作能手”称号。在 xx 任教练员的几年中,轮班操作技术始终排在四班之首,经她带出的徒弟好几个都已是企业公认的技术尖子。

 自担任教练员以来,xx 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狠抓职工规范操作不放松,在日常工作中,她摸索分析各种纱疵的形成原因,对每项不标准操作可能产生的疵点亲自试验跟踪分析,先后总结出精梳棉品种纱疵的形成与预防措施;纯涤品种条干产生原因分析等很实用的理论材料,在每周的技术课上,她从因果两方面给职工讲解每一项不规范操作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观看疵布,共同分析,从而让大家主动规范操作,自觉增强质量意识。在每天的巡回检查中,她不厌其烦地及时纠正每个不良操作行为,对新工多示范帮教,对明知故犯的严格考核,不讲情面。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下,从她眼前过目的纱,她一眼便能辨别出合格与否,以及造成不合格纱的操作行为。大家很佩服,称赞她是“金牌”教练。在她的刻苦钻研下,20xx 年她取得高级技师资格证书,20xx 年被评为 xx 省首席技师。

 在 xx“责任”的全部内涵里,用心、细心、虚心帮着她练就了过硬的技术,帮着她赢得了青工的信赖。但这并不是全部,在她的责任里还有着一份操心,而这份操心正是她无私奉献的写照。在当值车工时遇到轮班人员紧张,她主动要求扩台,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当班上工友忙不过来时,她利用空隙时间帮助邻岗的姐妹做好清洁;每当试纺高新品种时,她都主动请战,去新品种区看车;组织业余活动,她是轮班长的得力助手。就是这样,xx 不仅用她的操心征服了一批批青工,也赢得了车间和全公司干部职工的信任。2004 年被陕纺总

 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 年被评为咸阳市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和咸阳市青年突击手标兵;20xx 年被咸阳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xx年 12 月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

 【篇二】

 蓝色的工作服、高高的个头、憨厚的笑容,他就是合肥燃气集团蜀山区服务所所长 xx。踏入灶具维修这个岗位已经 20 多年了,他对这个岗位始终保持着热爱,把用户的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敬业、奉献,将平凡的工作变得不再平凡。

 一片真心,架起为用户服务的桥梁 xx 说:最难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最有意思的工作也是与人打交道。

 2002 年一个冬天的晚上,xx 年仅 12 岁的儿子正在家眼巴巴地盼着爸爸回来做饭,而此时此刻的 xx 却默默地等在省测绘局大院刘先生家所在的黑暗寒冷的楼道里„„原来,这天下午,在市里做生意的刘先生打电话报修他家的燃气有问题,希望 xx 马立就去修理。正在值班的 xx 犯愁了:“所有维修人员全部出去干活没回来,如果我走了就不能接到其他用户的电话了,如果有问题怎么办?”xx 耐心向用户解释,并许诺当天下班一定去帮他家修好。下班后,当他急匆匆地冒雨赶到用户家时,刘先生还没回家!xx 在楼道里一直等到晚上快 7 点钟,刘先生才回来。当故障排除完毕时,已是晚上 8 点多钟。面对此情此景,刘先生连声道谢并挽留 xx 吃饭,被他婉言谢绝。从此以后,刘先生同 xx 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只要家里有燃气问

 题,刘先生总是打电话点名要 xx 服务,xx 每一次都是那么耐心、细致。

 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xx 已经成为燃气优质服务的代言人。遇到难题,他总是最后那个“啃骨头”的人,甚至有的用户直接点名请 xx 前来解决。xx 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自己的“真心”和“诚心”解决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

 一份爱心,给用户带去无私的温暖 2008 年 1 月的一个夜晚,时针已指向 11 点了,xx 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西园新村一位 80 多岁的空巢老人,半夜起来做宵夜发现灶具坏了,于是就想到了经常上门看望她的 xx。虽然已是深夜,而且又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可是 xx 二话没说,立刻钻出被窝,拿起工具包快速赶到用户家,经过检查修理,终于排除了故障。看到老人满意的笑容,xx 也觉得心里暖暖的。

 1993 年为方便帮助老人们解决燃气问题,燃气集团蜀山区服务所为 12 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了“为孤老用户献爱心”活动,老人们成为燃气工人的定点帮扶对象。如今,这些“特殊用户”已发展到200 多位,xx 和他的工友们每人都把多位孤老用户作为定向服务对象。有空时,xx 和他的工友们就会去老人那里走走看看,给他们送上最贴心的燃气服务。

 有一次,xx 在结束了假日小分队的活动后赶往西园新村,要去看看住在那里的两位老人。两位老人一个 82 岁,一个 86 岁,虽然身体都很好,但他还是放心不下。在老人家门口,他细心地从维修包里

 掏出准备好的鞋套,说:“老人们年纪都大了,弄脏了地面他们打扫起来很费力。”走进老人家里,xx 习惯性地走进了老人的厨房,先看看灶具再看看热水器,发现老人的灶具打火有些问题,他放下工具包便修理起来,由于气温比较高,不一会儿 xx 就满头大汗,他顾不得擦汗继续着手中的修理工作。老人说,自己年龄大了,为了方便他们的生活,xx 给他们留下了手机号,只要家里燃气有问题就可以直接找 xx,xx 有事来不了时也会第一时间派人上门修理。逢年过节,xx 都会过来看看,帮助检查燃气安全。“xx 做事认真负责,我们都非常相信他。”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19 年来 xx 和他的工友们将燃气的贴心服务,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爱心带到老人们中,共上门对这些特殊用户服务了 15.5 万人次。

 一种坚持,二十年如一日履行承诺 熟悉 xx 的人都知道,xx 有三个工具包,一个放在所里,一个放在站里,还有一个放在家里,这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随时拿到工具,第一时间上门为用户解决难题。20 多年来,3 个工具包坏了又换、换了又坏,而不变的是他一心为民服务的热情。

 2005 年正月初五的晚上,xx 正在与 20 年未见的老同学在饭店吃饭。突然一声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电话接通后他了解到,原来是长江中路一用户报修燃气灶具坏了。xx 抱歉地说:“老同学们,实在不好意思,我不去,用户家就断炊了。我可以负你们但不能负用户呀!”

 他满怀歉意地走了,以最快速度从距离最近的点拿到工具包,向用户家赶去„„一个多小时之后,蓝蓝的火焰在用户家里燃起了。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小的,为了能让更多的用户得到优质服务,xx 组织成立了“xx 假日服务小分队”,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的时间免费为市民提供燃气服务。从 2000 年 4 月份开始,xx 就带领小分队成员,主动深入社区、学校,义务为用户服务。10 多年来共开展活动 1184 次,出动人员 7927 人次,义务维修了 111804 户,发放安全宣传材料 79000 份,上门安检更是不计其数,将方便和安全送到了用户的家门口。而“xx 假日服务小分队”也先后荣获“第九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江淮百万志愿者和谐活动优秀志愿者服务队”、“第七届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等光荣称号。

 一直进取,传承劳模精神永葆先进 服务用户只有一腔热情远远不够,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扎实精湛的技术做基础。开始时,这对 xx 来说并不容易。

 1990 年调入燃气集团的 xx,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他坚信:“365行,行行出状元!”“缺什么就补什么,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没什么高不可攀的!”生活并不富裕的他,从牙缝中省出了钱购买化工知识、电子技术、钳工和管道工之类的书籍。3 年后,他拿到了本科文凭。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他也十分注重动手能力,注重在实践中摸索经验。近年来,xx 在提高自身技术的同时,通过“传帮带”,主动向同事传授技术和实践经验,培育出了新的技术能手。

 如今,他思考得更多,尝试着推行标准化服务,提出“六带一清一签字”维修规范服务法,即上门服务带一张服务名片、一块工作台布、一块抹布、一双鞋套、一张统一价目表、一份安全宣传单,维修结束清理现场卫生,请用户签置满意度意见,极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真诚、为民、坚持、进取,让 xx 在这个岗位上越走越远。他一如既往地用真情服务践行着作为一名党员对用户的庄严承诺:“不管有多难,只要你肯说!” 【篇三】

 曲 xx 现任 xx 省玛沁县雪山乡卫生院院长。自 1980 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坚守在玛沁县雪山乡卫生院工作岗位上已经 33 年,他从牧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师,从一名年轻医师成长为管理有方的院长。曲 xx 扎根高原雪域,融入到雪山乡广大牧民群众之中,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高原病诊治经验,挽救了无数群众的生命;他用自己的朴实真诚和无私奉献,为 xx 牧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用心贡献,在切除整个左肺的状况下,仍然尽职尽责服务患者、造福群众。

 解除乡亲们的病痛就是我的天职 曲 xx 经常说:“人不能忘本,我是牧民的儿子,是党培养了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为乡亲们解除病痛是我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曲 xx 坚持“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把“服务无双休,温馨在雪域”作为他对患者

 最朴素的承诺,不论深夜黎明,还是雨雪寒风,只要病人需要,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不知疲倦地救治患者。2008 年一个冬夜,雪山乡下起了大雪,接近深夜 12 点时,曲 xx 被一阵求救、呼喊的声音惊醒。当他得知一名产妇由于难产引发大出血、生命垂危的状况后,曲xx 拎起桌子上已经备好的孕产急救包,随报信的人出诊。从卫生院到产妇家要走五公里山路,曲 xx 踏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冰凉刺骨的雪水钻进鞋子里,他都浑然不觉。到产妇家后,他立即开展检查和处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接生,婴儿顺利产下,母子 xx、状况稳定。而此刻,曲 xx 的脚已麻木起来,还伴有针扎一样的刺痛,在稍微缓解之后,他就回卫生院继续上班了。这只是曲 xx无数次出诊中一个最普通的场景。他带领医生、护士经常深入牧民群众定居点、放牧点,开展普及卫生知识、计生政策宣传、免费检查、上门诊治等便民服务,为牧民群众免费发放各种药品,经常给困难的患者垫付医药费,为 患者消除病痛、解除忧愁。他勤奋好学,两次到果洛州藏医院藏医进修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和医治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把现代医学与藏族医学结合起来,摸索总结出一些医治患者的“土方子”,深受广大牧民群众的称赞。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上的好‘曼巴’”。33 年来,曲 xx 的足迹踏遍了雪山乡的每个角落,跑坏、更换了 3 辆摩托车,行程近 40 万公里,抢救危重病人、孕产妇1500 余人。

 历经苦难痴心不改

 雪山乡是纯牧业区,山大沟深,道路崎岖,平均海拔 4500 米,气候十分恶劣。曲 xx 在行医诊治病人期间,经常遭遇到翻车、摔伤等意外事故,许多次他与死神擦肩而过,至今身上还有十多处伤疤。2009 年春季的一天夜里,曲 xx 在去产妇才 xx 家的半途中,因摩托车大灯出现问题,他连人带车冲出公路、翻下山坡,身体剧烈的疼痛让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忍着痛,咬紧牙关,艰难地把摩托车从坡下推到公路上,发现车还能发动,于是又骑上摩托车向才 xx 家驶去。在顺利完成接生,确保母子 xx 后,他一下就瘫坐到了地上。后经检查发现,曲 xx 的第四根肋骨断裂,胳膊和腿部多处擦伤,在理解治疗近两个月后才完全恢复。

 由于长期在高海拔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超负荷工作,他的身体出现发烧、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为了救治和照顾病人,他坚持带病工作。2006 年 3 月,在妻子的一再坚持下,他才到 xx 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被医生确诊为“肺瘤”,经过手术治疗,曲 xx 的左肺被切除。在西宁休养一年后,他凭着留下的右肺,又义无反顾地重返工作岗位。

 曲 xx 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在 20xx 年 7 月建成了 400 平米的卫生院新门诊,添置了 50max 光机,心电图、生化设备、B 超等诊疗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在担任院长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加强管理的措施,全院未发生过一齐医疗事故,医院各项业务得到进一步拓展。

 【篇四】

 xx 原本可以安享平静的离休生活,但她却开始了为民服务的新征程;原本应该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她的心里却始终放不下贫困学生;原本能够使自己的生活更舒适,她却为贫困家庭倾注了满腔热情。十几年来她坚持不懈资助贫困学生 150 人,资助金额达 10 万余元。

 离而不休 永葆先进 xx 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离休以后,都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竭尽全力为党和人民作贡献。

 在职期间,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忠诚敬业,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对每项工作都是精益求精。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其他同志完成各项工作,而且从不计较得失。在担任原临汾地区电业局工会副主席期间,组织多次找她谈话,让她担任工会主席的职务,她总是说,“让有能力的年轻人上”。

 离休之后,她仍然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坚持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心系国家发展,情系贫困学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好事。每当得知一些地区遇到困难或有重要工作时,她都积极捐款帮助。先后为 1988 年吕梁地区洪灾、2003 年抗击非典、2003 年临汾市市容改造、2008 年南方抗击冰雪灾害等捐款。2008 年xx 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她在捐款的基础上,又积极交纳了“特殊党费”。

 心系未来 捐资助学

 xx 始终关心关注国家发展。她说,国富民强,关键是人民素质的提高。而素质的提高又必须从小抓起,让更多的孩子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我们的伟大民族。

 1997 年,xx 得知 xx 女知青程女士离职舍家自筹资金来到大宁县搞扶贫开发,深受感动,当即决定要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力量去支持和帮助她。1998 年,她让儿子专程将 1 万元钱送到了程女士手中,解决了 19 名儿童的上学问题,从此她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捐资助学善举。2000 年 7 月 1 日这天,xx 和老伴向临汾市尧都区区委、区政府和临汾供电分公司党委写信,以书面形式郑重承诺:在每年 7月 1 日党的生日这天,每人拿出 1000 元,共 2000 元捐助贫困学生,直至他俩离开人世。2002 年 6 月,与她相濡以沫度过 58 个寒暑春秋的老伴因病去世。7 月 1 日那天,她仍按时把 2000 元钱送到临汾供电分公司机关党总支部书记手中。2003 年年初,临汾市妇联开展“春蕾”行动,号召全市妇女为帮助失学女童开展捐款认领活动。得知这一消息,她一次就认领了 5 名特困女童,决心帮助她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004 年“七一”前夕,年近八旬的她又不顾山路颠簸,来到永和县交口乡南坡头村,一次认领了 10 名特困户小学生。

 xx 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钱要用在打紧处。2005 年以前,她资助的基本都是小学生。2005 年,国家出台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上学难问题得到很大缓解。于是,从 2007 年起,她又开始将资助的主要对象转为成绩优异但家庭贫困的高考生。

 艰苦朴素 奉献终身 xx 对别人总是“落落大方”,对自己却“斤斤计较”。她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但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她现在居住的还是老伴单位的宿舍,最拥挤时全家五口老小三代人挤住在 36 平米的房里。没有时尚家具,没有高档电器,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红色的表彰佩带和各级组织颁发的证书、奖状、奖章。在 xx 家中的餐桌上,一只粘补过 3 个地方的塑料托盘仍在使用;而在洗面盆边,一个 1984年 xx 搪瓷厂生产的白色搪瓷杯子已斑驳褪色,但清亮的水珠还闪闪发光;衣服多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前买的,时间最长的一件呢子大衣已经伴随了她 50 多年。

 xx 不仅自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也经常教育子女要艰苦朴素,积极向上。老伴去世以后,子女们多次要找个保姆照顾她,她不同意,说能省则省。其实,她还惦记着失学的孩子,惦记着对党组织的承诺。在她的带动下,全家老小都投身到了扶贫济困的行列,积极向贫困家庭捐助衣物及生活用品。

 20xx 年,xx 从报纸上看到,全省还有 276 万名年收入在 1500 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又坐不住了。4 月 18 日,已 86 岁的 xx 向党组织郑重申请,每年在捐助贫困家庭大学生 1 万元的基础上,再拿出 1 万元捐助贫困家庭。xx 每年捐助的金额已经达到了她养老金的 40%以上。

 xx 扶贫济困的举动不仅改变了那些受帮助孩子们的命运,也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心。曾受资助的乡宁县文科状元董亚红在给 xx 的来

 信中写道:“解奶奶,是您让我知道了好人很多,善良的人就在我身边,我会将您的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篇五】

 谁都希望到城市工作,可他却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到偏僻山乡教书;谁都希望有一个相知相爱的终身伴侣,可他却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毅然推开了爱情之神;谁都希望有更多的收入让日子过得舒坦些,可他却偏偏把有限的收入奉献给一个又一个贫困的学生。他,就是 xx 省 xx 竹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的年轻教师 xx。

 梦想让他更执著 1977 年 4 月,xx 出生在 xx 县泉水乡四合村一个偏僻小山村。父母务农,只靠种田有限的收入维持生活。他从小看到农村学校少、老师少,很多农村孩子的读书梦生生夭折了。于是,他从小就立志当一名乡村教师。

 为了这个梦想,xx 三次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留在了家乡 xx 县任教,到全乡最穷、最缺教师的村里去当教师。三年后,因学校调整,他如愿调到了母校枣林小学担任教导主任。

 当年的枣林小学是 xx 县出了名的条件差、师资缺、人心散的农村小学,全校只有 76 名学生、6 名教师,当地流行这样一句口头禅:“家有一缸粮,不来枣小上。”他的到来,令枣林小学的孩子们欣喜异常:徐老师能讲一口悦耳动听的普通话;徐老师会写一手潇洒漂亮的粉笔字;徐老师上课时会随时吟诵出优美的诗句;徐老师还会教外

 语;下课时,徐老师还会和我们一道做游戏、下象棋,给我们讲好听的故事!

 同事们也发现这个貌不惊人、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年轻人,工作极为认真。他家离学校最远,每天总是最早到校、最后一个离开。他不仅制订了详尽的教学计划,而且每一堂课都做认真的备课笔记,还经常把来不及批改的作业捆在自行车后带回家。为了让学生受到正规的英语口语训练,他自掏腰包买了录音机,放在办公室公用。学校教辅资料奇缺,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又很少,他每次都把缺少什么记在本子上,利用年底进城开会的机会一一买到,无偿送给需要的老师。

 病魔压不垮的钢铁战士 2002 年 10 月 6 号,深秋的止马岭,柿子红了,板栗飘香,25 岁的 xx 老师将在这天举行婚礼。然而,造化弄人,婚检结果中的“肾衰竭、尿毒症”,如晴天霹雳一般,改变了 xx 的生活。他把自己反锁在屋里,把十多年辛苦摘抄的几十本读书笔记、文学作品提纲、发表过的文稿、获奖证书以及与朋友间往来的书信统统付之一炬。

 “老师,下学期您还来给我们上课吗?”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成了他心中抹不去的痛。“就这样放弃吗?不!我无法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我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我得回去!”忍痛与未婚妻解除了婚约,向父母隐瞒了病情,xx 又一次回到了讲台上。

 为了控制病情,他每天必须服用 7 种药物,除了买书之外,每个月的工资几乎全部花在买药上。复查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糟糕,xx 的

 听力、视力、记忆力开始下降,头发不断脱落,每天早晨都会呕吐。尽管如此,他备课、上课、辅导孩子、批改作业、质量检测从不落下,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班级管理更是井井有条。

 一次手术前,医生让他选择血透还是腹膜透析。血透效果相对好、副作用也小,但费用高、还要经常去医院,而腹膜透析价格便宜、可以在家做,但容易感染。他想都没想,选择了后者。从此他在学校宿舍里,每天自己做腹膜透析两次,每次要在体内注入 2 公斤药水,代谢出 2 公斤左右的血水,时间要 2 小时左右,其痛苦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即便如此,xx 常常是这边拔掉透析的针管,那边就走上讲台。他还主动向校长提出申请,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除教三年级的语文外,另跨学科兼教五年级的英语,一周上 19 节课。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xx 挤出时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他说,只有自己充好电,才能教好学生。他先后取得了双大专文凭,还抱病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了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被全国高等教育自学委员会授予第三届全国自学成才“自强不息奖”。

 无私奉献换来孩子的希望 山村老师面对的多是留守儿童,不仅要承担教学的任务,还要承担父母的责任。每当新学期开始前,xx 对所在班上的同学都要一一家访,了解学生情况,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王家的俩兄弟,家庭贫困,只能依靠年迈的爷爷种地过活,xx家访得知后立即向校长汇报,为他们减免了学费,并主动从自己的买药钱中挤出一部分给他们;一位学生先天缺少耳廓,听力受损,为了

 让他掌握汉语拼音,xx 从零开始,手把手地教,一遍一遍地帮他正音,终于让他走出了自闭,和小伙伴们顺畅地交流玩耍。

 2008 年大雪封山,xx 不顾病情,一次又一次护送路远的孩子回家;xx 汶川特大地震后第二天,他主动捐出了当月工资„„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从微薄的薪金中抽出钱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即使病情危重也从未间断。

 xx 的老同学、竹镇民族中学的一位教师说,xx 对学生的关心并不会随着学生毕业而终止,病中醒来的他还打电话给这位老同学,一再叮嘱要多关心几个当年他带过的学生。手术不久后尚在康复中,他又偷偷乘车来到竹镇民族中学,给几个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打气鼓劲„„ 从 2002 年查出绝症到现在,从枣林小学到后来合并成立的竹镇希望小学,xx 从没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学生,当有人无意间向他任教三年的 16 个孩子透露了徐老师生病的消息后,孩子们呜呜地哭开了:“请你劝劝徐老师赶快去看病,我们不能没有徐老师。” 2006 年以来,xx 身患重病、坚守三尺讲台的事迹开始在群众中传扬。这个普通的山村教师,凭着对教师岗位的热爱和逆境中的坚守,感动了社会。很多素不相识的人自发来到学校,把鸡蛋、板栗、捐款送到 xx 家中。而他却说:“请转告好心人不要给我捐钱了,给孩子们捐一点书吧,山里的孩子太缺书了!”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20xx 年 3 月,xx 成功进行了换肾手术。xx 感动地说:“我想早一点回到课堂上,我想和孩子们在一起!”

 有人要问,xx 放着繁华的城市不进,到农村图的是什么?在他写的《笛》这篇散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山道弯弯,从山里一直通向山外,连接着山里山外两个世界。我啊,愿做那吹笛的人,将牧童引向山外。”凭着这份信念,在他的生命随时可能停止的时候,仍然尽职尽责做一个好教师,把一个一个山里的孩子托出大山。

  【篇六】

 **,男,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 年 5 月生,**年毕业于**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年毕业于**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来校从教 13 年以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团结同志,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努力完成学校与学院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历年来年度考核均为优秀。

 党建工作: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全国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的网络教学培训和全国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网络培训班的网络教学培训,并顺利结业。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党支部书记职责,带领支委和全体党员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教学方面:倾心教学,始终坚持在本科生教学第一线,学生评教成绩连年优秀,多次获得**大学本科贡献奖;作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骨干成员,主讲本科生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现代陶瓷技术进展》、和研究生课程《固体化学》;**年,所主讲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第 2 位);**年,获**大学第六届优秀教学奖;担任两届港创创新实验班班主任,协助完成校企协同育人工作。

 科研方面:致力于微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气敏性能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近年来,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收录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或指导研究生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研究成果**年获**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第1位)。

 指导学生方面:积极参与指导本科生系列科创活动,作为指导教师指导的本科生作品在**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 “**省银奖”,本人获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年,指导本科生作品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校级特等奖和校级一等奖各 1 项;指导完成**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1 项;指导本科生结题科技创新项目和 SRT 项目共计6 项。作为硕士生导师,被评为**年度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毕业 5 人,其中 2 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及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人获**省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此外,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关心集体与学院公共事务工作,积极参与学院学位点评估、本科审核评估等工作;**年协助专业负责人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的撰写及专家进校考察工作。

 【篇七】

 **,工学博士,校聘 A2 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第六届**省教学名师,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同志 1985 年毕业于**建材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从教 33 年来,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为教学事业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目前,**同志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教材被评为**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在教学工作中注重教学改革研究,作为主持人和主要成员先后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省普通高等学校试点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等项目,先后荣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 1 项;注重师资力量培养及教学团队建设,带出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称号,为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在坚持教学第一的同时,**同志在水泥抗腐蚀、油井堵漏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良好的科研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课题 5 项,企业研究项目 10 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 50 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获省级科技奖励 2 项;指导毕业硕士生二十余人,其中 2 人获国家奖学金,1 人获**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指导本科生获得挑战杯创业大赛**省金奖。**同志在以知识武装学生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行为、品德感化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起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职业道德,**年被评为**高校十大师德标兵。

 从教 33 年来,**同志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及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做出突出成绩,作为专业负责人带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并顺利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场考查环节,显著提升了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及人才培养质量。

 【篇八】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系教师,副教授。自工作以来,一直在教育岗位辛勤耕耘,政治思想觉悟高,为人正派,

 作风朴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把教书育人贯穿在工作中,深受学生、同事、领导的好评。

 一、思想素质良好,政治信念坚定 **同志思想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坚定,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辅助复材支部组织、参加支部的各项活动,严格做好“两学一做”学习工作,并每天从“学习强国”软件中提升自己思想水平。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教学工作热情饱满,积极完成复合材料与工程系配发的教学、科研等日常工作和专业建设,满足了本科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水平精良,热心教书育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一直承担复合材料与工程系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学院规定教学工作量,讲授过的课程有《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复合材料原理》、《复合材料工艺学》等。在具体工作中,他工作态度端正,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中,他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总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努力和创新,已连续五年获得“本科教学贡献奖”。**同志还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技能的提高,他都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并且注重授课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同时,自工作以来,**老师一直兼职班主任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还经常在课下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心声,征求学生对自己教学方面的建议或要求,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耐心解答与引导,这些都为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了课堂教学,**老师每年还承担了部分毕业生的论文指导和实习指导工作。从选题、材料的收集、实验、数据处理、初稿的写作直到定稿完成,他都做到仔细过问,悉心指导,让学生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使论文写作得以顺利完成。

 老师就是这样,时刻用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书育人这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

 【篇九】

 作为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支部书记,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积极开展支部党员学习活动,并积极组织与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党员对接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党员思想、学习动态,并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诉求和建议,促进学风教风建设。材料物理专业学生考研率历年来名列**大学各专业前茅。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负责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该门课程教学改革及在线课程建设。《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被评为**省精品课程。**教授获得**大学**年度本科教学突出贡献奖。近两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5 人次获得校级优秀论文。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

 项、主持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在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等期刊发表学术 SCI 收录论文 40 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11 项。

 【篇十】

 **,教授,**年就职**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她一直遵循着一句人生格言“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所以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她都尽己所能,做好教书育人和科学创新,做到我心无愧。

 从事教学工作 17 年来,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勇于担当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承担《材料物理》、《金属学与热处理》和《固体物理学》等重要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其中《固体物理学》课件获得**大学十大精品课件奖。近五年来年终工作量都超过学院封顶工作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育人为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她注重实践教学,针对性地把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与课本知识相结合,采取课堂授课、研讨、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好评。**年入选首批**省创新创业学科专业导师,指导的**级学生顾有地和**级学生张珂毕业论文分别获评**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称号;此外指导两个本科生团队先后获得国家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的资助。

 在研究生培养中,**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践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学生科研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注重对学生

 科研态度、科研方法、科研兴趣等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指导。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在论文撰写方面,对论文中数据、图表、语法用法等每一个细节进行反复指导、修改,每名研究生毕业时均具备英文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

 在科研工作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省科研项目2 项。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Corrosion Science, Nano 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 10 项。获**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 1 项,并荣获第九届**市青年科技奖奖励。

 **在担任材料系副主任,材料物理专业负责人期间,秉承着不忘“小家”,更要以“大家”为重的做事准则,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好,做实。尤其在合金和电子材料两个新方向建立初始,她积极到相关学院进行调研,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充分发挥年轻老师的优势,并找到两个方向恰当的结合点,制订培养方案,结合创新性的工作思路,使当时的材料物理专业有序而稳健的向前发展。从两个方向建立初始不足 10 个学生的申报,到合金方向 85 个学生中最后一名同学的排名在学院排名为 138 名,使合金方向和电子方向成为最热门方向。

 此外对待学院分配的各项工作,都毫无怨言接受,尽己所能完成好。**年的本科评估,**年博士点的申报,学院举办的国际会议和泰

 山论坛等工作,以及学院的各种文体活动,都积极参入,发挥自己所长,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访问:合集 事迹材料 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