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汇编11篇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汇编11篇

时间:2021-10-23 12:58:34 浏览次数: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汇编 1 11 篇

  【篇一】

 5 月 21 日起,中国正式进入 2020 年“两会时间”。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今年两会,极不平凡。历史关头,年份殊为关键。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对中国来说,全面建成惠及 14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同样到了一鼓作气向终点冲刺的历史关头。从政治担当看,这是中共十八大立下的“军令状”。从历史节点看,这是“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从千年目光看,“小康”概念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目前距离 12 月 31 日还有 200 多天。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掌握主动权。下一阶段政府工作怎么干,正是两会重头议题。每年两会都有使命,今年两会使命非凡。压力空前,形势极不寻常。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严峻复杂”“前所未有”之下,恰逢脱贫攻坚等“硬骨头”任务到了紧要关头。当此之时,我们不能有任何松懈,确保诺言兑现。从有利方面看,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各领域建设成就卓著,2019 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具有充分条件、必胜信心。从不利方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巨大,将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使中国外部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形势怎么看、目标怎么定、工作怎么干?中央政治局会议日前已经释放信号,而全国两会将给出更明晰答案。冲刺在即,凝聚民族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以两会召开为标志,

 我们上下同欲冲刺终点。每次灾难过后,人类应该变得更加聪明。抗疫历程,中国制度优势极大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再度淬炼。带着巨大自信、强大精神,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历史责任,也是极大光荣。我们深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而名为“中国”的登山队,必须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有着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有了这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有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今年两会,极不平凡。中国人民,重任在肩。南吕镇必将上阵攻坚、下地克难,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不容小觑。思想摆得正,行动有力度,文风转得实,才能在抓班子、建队伍、抓落实上有所建树,带动形成全省一盘棋、齐心打胜仗的生动局面。对全省党员干部来说,在这场与机遇赛跑的非凡考验中,担当显忠诚、落实见本色,方能使个人梦想跟上时代脉博,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篇二】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27 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2020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抗击疫情到复工复产,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两会成为世界近距离观察中国的“窗口”。在这样的特殊节点,两会的“最终到来”寓意深刻。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唱国歌结束后,与会全体人员集体肃立默哀,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默哀的背后,是对人民的关怀、对烈士的缅怀、对生命的尊崇。为了这场战疫,我们付出巨大代价,许多一线工作者奉献出宝贵生命。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至上,生命

 至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正是这样的为民之心凝聚成的磅礴力量,助力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中国答卷”。

 全国两会的召开,本身就是一剂“强心剂”。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情防控这根弦来不得半点松懈,但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如何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答案:“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辩证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求创新、谋发展。“两会”的每个关注点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恰恰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坚信,广大党员干部必会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用坚定的发展信心、过硬的工作作风,更好地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篇三】

 “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打动了无数人。

 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从 1969 年到 197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度过了七年青春岁月。他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曾这样写道:“15 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 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总书记最懂得农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见贵州代表团时说:“我这个人是有农村情结的,从 1969 年 1 月份插队,老百姓帮助我,他们有什么吃的都给我送一点,谁给我送一碗酸菜,我说今天生活又改善了。现

 在我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我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同情他们,我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的为他们办事实,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总书记就是从农民苦过来的,真正经历过农民之苦,才最懂得农民。

 总书记最牵挂农民。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魏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他多次问起农民的养殖、收入等问题;追问农村农民生活的细节问题;与基层代表唠家常、叙民情。“不反贫,还得能致富”,“把美丽的草原保护好”,“脱贫道路千万条,打工致富是一条”等一些平易近人的建议。同时希望他们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要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在今年这个特殊之年的特殊两会上,总书记“下团组”的一帧帧微镜头,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让国人又一次感受到他对“三农”工作的重锤响鼓和念兹在兹,感受到他植根于中国大地之上的农民情结。

 【篇四】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代表团审议现场强调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对于疫情防控而言,防控的小缺口会让来之不易的成果前功尽弃,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小节不矜终累大德,对于组织部门而言,小节不管终乱大局。莫让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不只是领导干部自身的修养,更是组织部门的责任与担当。

 领导干部只有守好“小节”才能终好“大德”。古语说:“小节放纵,大节必失”,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不守小节必然会痛失大节,那些被被糖衣炮弹所击倒的党员干部,哪个不是从吃便饭喝小酒收小钱开始,进而吃喝玩乐贪污腐败的呢?哪个不是从捞点小钱拉点小关系开始,进而堕落到胃口大开蔑视法纪的呢?小节

 虽小,但“小节不彰,大节不保”,堵不住小节的窟窿,久而久之就会道德沦丧,漏过大节的风。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只有耐得住清苦,不收小意思,才不会因小失大;只有顶得住歪风,不搞小动作,才不会造成危害;只有扛得住诱惑,不到小场合,才不会损害形象;只有管得住小节,不拉小圈子,才不会影响团结。只有脑中绷紧常思贪欲之害的“弦”,心中上把常除非分之想的“锁”,手中握紧常思为官之道的“剑”,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处处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不被物欲所惑,不被世俗所染,不被名利所累,才能经得起灯红酒绿的考验,抵得住糖衣炮弹的攻击,才能堵住失小节窟窿,才能不漏过失大节的风。

 干部监督只有破除“失小”才能稳住“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是选出来,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很多干部出问题就是因为管理监督没有抓早抓小抓日常,最终小病变大患。对于干部监督管理而言,堵住干部监督管理失小的窟窿,就要把干部监督管理立足于常,盯紧干部身边那些“不算事”“没什么事”的微腐败,打好预防针,防患于未然;堵住干部监督管理失小的窟窿,就要把干部监督管理立足于早,盯紧干部身边那些“没想到”“早知道”的小病,提醒干部对标不足、弥补短板,不让小病变毒瘤;堵住干部监督管理失小的窟窿,就要把干部监督管理立足于小,盯紧党员干部那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自我安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刀刃向内动真格。正所谓“上医治未病”,干部监督管理只有防微杜渐,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在细微处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才能够在小处发现问题,才能在早时纠正错误,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才能堵住干部监督管理失小的窟窿,才能打造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才能营造出清新的政治风气。

 窟窿虽小,漏风如斗,堵住领导干部失小节的窟窿,莫让失大节的风搅乱廉洁自律的干部队伍;堵住干部监督管理失之于小的窟窿,莫让干部失节的风搅乱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组织部门都必须时刻警醒:莫让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莫让“小节”毁“大德”!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需要我们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涵盖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方面面,而人才的振兴则是首当其冲之要,我们要广聚各方人才、注重因才施用、搭建培养平台,着力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畅通人才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要广聚各方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需要凝聚全社会各方力量,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我们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和农业科技培训,以田间课堂、远程培训、现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水平,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人才,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造就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要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投身乡村建设。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乡情

 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医生教师、离退休干部和各类技能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要注重因才施用。“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乡村振兴的大戏已经拉开帷幕,但把戏唱好还要靠唱戏人。推动乡村振兴,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显身手,关键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不断改革、探索和完善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体制机制,做好识才辨才、知才用才。要结合每个人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和经验,作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合理安排工作和岗位,让人适其事、事适其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发挥。要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对政治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水平、工作业务能力和日常工作表现的考察考核,切实改变人才“帽子”满天飞和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级各类人才的积极性,释放乡村振兴的人才活力。

 要搭建培养平台。“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我们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壮大人才底数,抓实基础性人才培养,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要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要通过定向培养、定向输送,为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要依托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坚持需求导向,突出现代农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文化和旅游发展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积极开展柔性引才,因地制宜建设“候鸟型”人才工作站,使人才在城乡、区域、校地之间合理流动和培养锻炼,让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喷涌而出。

 【篇六】

 5 月 22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突出了“人民至上”的主题,传递了始终把人民摆在最高位置的鲜明导向,对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让人民站在一切工作的“C 位”提出了明确要求。

 牢记“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理念。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利益,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正所谓“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所拥有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用于为民服务、为民谋利,同时也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利为人民服务,切实担起为民谋事、为民干事的责任。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努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凝聚“人民是最大底气”的共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事业成功的不竭动力。穿越历史长河,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抑或是抗震救灾还是抗击非典,无数事实表明,中国的前进和胜利,都离不开英雄的人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无数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社区工作者、爱心志愿者各司其职、奋勇向前,14 亿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为

 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注入了强大力量,生动诠释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践行“造福人民是最大政绩”的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处理好公和私、权与民的关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做到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无处隐藏 ,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古语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党员干部只有将“人民至上”作为干事创业之基,才能真正成为为民做事的好干部,真正做到造福于民。

  【篇七】

 今年的全国两会已圆满闭幕。这次全国两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召开的,是一次特殊的两会,意义非常重大,成果十分丰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断夺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今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我们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以实际行动和履职成效,交出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合格答卷。要从伟大抗疫斗争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充分做好应对风险考验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面对风险挑战,克服矛盾困难。要紧扣目标任务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实效,更好地把作风之实和履职之能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良好作风保证工作成效。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提升知识素养,增强工作能力,扎实敬业奉献,不负新时代,更有新作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当前,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是中国人民的英雄壮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成效来之不易,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我们

 一定要努力改进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尽心竭力,不辜负人民的期待。我们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依法履职、担当尽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疫情防控中,我们要继续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增强战略定力、保持必胜信心,抓住和用好政策机遇,坚决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在保市场主体中加快动能转换,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政协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人大职能作用,大力支持各级政协履行职能,更好服务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级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善于危中求机,务必具体深入,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更加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赢得大考。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乘风破浪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政治和制度优势,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同心协力、砥砺奋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长远,走向未来,按照宏伟蓝图,紧扣目标任务,汇聚智慧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篇章。

 【篇八】

 2020 年 5 月 2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逐梦前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工作人员,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等,都在围绕物价、养老、环保、就业、医保等民生话题,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展将更上一层楼,中华民族的未来也更加充满希望。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始终关注着两会的进展情况,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不忘初心,为民服务,因为基层是最直接联系群众的,是最能听到民声的地方,要脚踏实地,狠抓实干,积极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做成事,为人民群众解忧。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树立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强化职责意识,把职责放在心中,坚持好的工作作风,敢担当敢作为,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党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出现,用自己坚实的力量来建设我们的家园。

 【篇九】

 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更加意义深远。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背景是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的重要时期召开的,意义非凡。我们战胜战胜了艰难险阻,这场人民战争中,无数模范党员勇挑重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用实际行动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心和拼劲。新时期新任务新征程,这次

 两会更给广大党员指明了方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广大党员应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立足平凡岗位,凝聚人心和力量,牢记使命,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杨帆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贡献力量,奋斗终生。

 【篇十】

 2020 年 5 月 28 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针对记者发问“出台的政策规模低于预期”,李克强总理直面问题,“过去我们说过,不搞大水漫灌,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特殊时期要有特殊的政策,我们叫做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认真研读讲话精神,贯穿全场的精准务实令人印象深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破解就业等发展难题,要勤在精准务实上下真功。

 精准务实上下真功,就要善于化危为机,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善于通过内生力的激发,主观能动性的释放,实现转危为安。李克强总理提到一位 50 岁农民工的遭际,没有找到工作,全家生活陷入困境。提到个体工商户、外贸企业的困境,总理动情地说,“对他们的困难,我们要给予救助,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帮助他们就业。中国有 9 亿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 9 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对于不同企业不同家庭不同人群,要区别对待、正确引导,善于用好市场这一“无形的手”,要在危难中看到机遇,在困难中看到希望。通过引导人群进入新兴业态,通过创新机制,采取针对性措

 施“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以创新把群众和企业内生力唤醒和激发,不断提高经济活力,共克时艰。为此,党员干部尤其要加大调研力度,摸准困扰企业活力和群众创新的“堵点”“难点”“焦点”。不悲观气馁,也不灰心丧气,鼓起勇气,向市场寻出路,向群众问药方,把就业难题、发展难题在深入调研、精准施策中不断促进化解。

 精准务实上下真功,就要不照搬照抄,敢于主动“自找麻烦”,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靶向效应,做到有的放矢。每个地区人民的性格特点、生活环境、经济基础、传统习惯是不同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应当结合本地区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实效性。比如,成都市采取允许“摆摊设点”,“设置了 3.6 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 10 万人就业,”大大提升了城市的人气、烟火气。这种做法当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神圣法则,应该看到成都地区人民普遍习惯“慢生活”,对美食更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文化,通过“摆摊设点”,一些店内桌椅摆放到室外,一方面减少了人群的聚集,变得敞亮了许多,符合疫情防控需要;另一方面,一边美食一边欣赏夜景,发展“夜经济”,带动了群众消费,有利群众生活。因此,一经推出,就收获奇效。中央文明委也适时发声,不将“摆摊设点”列入文明城市考核指标。这一老酒新装收获多方面的认可。至于别的地方,如果没有细致的考量,难免会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困境,毕竟放开“摆摊设点”,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考验,如何在放开搞活的同时,避免“脏乱差”,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危害人民健康?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要周密统筹、慎之又慎。

 精准务实上下真功,就要主动引入监督,提倡阳光下用权,让惠及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资金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三个直达”。李克强总理提到,“我

 们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新增的赤字和抗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省里面也就是‘过路财神’,直达基层。”这反映出中央政府始终将人民,尤其是受到疫情很大影响的困难群众放在心里,从内心深处期望帮助群众共渡难关。总理动情地说,“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我们会瞪大眼睛查,也欢迎社会监督。”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和困难群众心贴心、心连心,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总理强调,“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主动靠上去、深入进来,从一开始就将制度笼子、将党规党纪立起来,斩断某些意图渔利、企图“浑水摸鱼”的手,确保每一笔钱发挥应有的效用,确保每一个亟需受助的群众及时得到帮助。同时,监督不仅是纪检监察部门和人员的事,我们要善于发动群众的力量,调动群众的智慧,在具体实施中,及时总结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让形式主义做法无可乘之机,让“作秀”“弄假”成为过街之鼠,人人喊打之、共击之,确保党和政府护企利民各项政策措施、资金落到实处,落到关键处,落到民生处。正如总理所说,“我们采取的措施,最终效果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来认可。”党员干部要强化担当作为意识,让市场认可,让人民赞同,让中央政府的各项措施成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让中国发展引擎转起来,速度提上来,又好又快、高质量向前不断推进!

 【篇十一】

 今年是“两会来了,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活动推出的第 10 年,每到全国两会时间,不少网友已习惯于留言写下建议和期待,托书记省长“捎句话”带到

 全国两会。今年两会期间,部委“一把手”们还在两会上认真回答了网友们的建言献策,赢得广大网友点赞支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容易,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却还需要领导干部在言行一致中突出真作为。此活动连续开展十年,人民群众依然热情高涨,平均每日收到群众留言上万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它打破了群众与主要领导干部沟通的“壁垒”,突出了领导干部的“官”念转变,体现了党员干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党群关系的升华、工作开展价值取向和方法途径等打开了一道道崭新的大门。

 从“文山会海读民意”到“‘面对面’解民意”转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千方百计让人民满意是我们工作开展的价值取向。然而,过去部分干部习惯于当“二传手”,喜欢通过开开会、看看文等“脚不沾地儿”的方式来了解民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林黛玉”,把声音落于纸上,每个人写出的味道都会有所差异。如果总是依赖于隔着“文山会海”倾听民意,领导干部离与群众“共情”的距离就始终隔着“万水千山”,解决问题时就难免少了几分温度,甚至有失偏颇。笔者以为,与读书要多读原著的道理一般,领导干部听民意也要侧重于倾听来自群众的“第一手声音”。而“一把手”们带头通过回信互动的方式与群众直接“面对面”交流,还直接在两会上回应网友提问,一来一往的问答间承载的就不再是问题本身,而是党群一家亲的血脉温度,这样的“官”念转变让我们离群众又更近了一步,在践行群众路线的道路上更加行稳致远。

 从“领导怎么看”到“群众怎么说”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但是,现实中部分干部习惯于将工作重心放置于“领导怎么看”上,鲜少认

 真倾听群众的意见,使得一些方针政策看起来很“高大上”,却因为少了几分“烟火气”而无法适应基层土壤,这种“官”念要不得。其实,“高手在民间”这句话所言不虚,近年来,不少社会治理问题都在人民群众的呼声中得到很好解决,一些利国利民的方针政策也在群众的提议中得到落实,群众得到了实惠心里满意,社会治理效果也卓有成效。“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十年间的“两会习惯”以其实际成效不断推动着“群众怎么说”的“官”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指引着广大干部将正确的“官”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着我们的群众路线越走越实,方针政策越来越“接地气”,党群关系越来越“铁”。

 从“传统方法”到“多元结合”转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民群众获取信息、表达诉求的方式途径有了新变化,对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通过互联网时常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心声自然就成为一种契合时代发展、符合人民需求的新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两会期间,各地书记省长通过“领导留言板”听民声、解民意、聚民智、答民疑、纾民忧,就是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有效弥补了传统下乡调研、听取汇报等老办法的缺陷。时代在更新,领导干部也在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完善我们的工作方法库,擘画新时代干部的新形象,有效推动干部“官”念与时俱进,朝着工作方法“多元结合”转变,为新时代走好群众路线不断拓宽道路。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要想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就得始终走好群众路线。无论是与群众“面对面”加强血脉联系,从民声之中听取民生指导工作开展,还是与时俱进创新走好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都离不开

 “人民”这个关键词。坚信与人民同甘苦、共进退,我们在前行之路上便能够所向披靡,这便是干部“官”念转变中的最大进步。

推荐访问:学习贯彻 汇编 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