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市教育局打造教育品牌的实施方案

市教育局打造教育品牌的实施方案

时间:2022-05-12 12:56:02 浏览次数:

200*市教育局打造教育品牌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明电[200*]47号《关于开展增强教育发展后劲打造教育品牌调研的通知》要求,为了解决好制约200*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增强教育的发展后劲,真正形成鲜明特色的品牌,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结合我市实际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总体设计,经过有关专家和各方面人员的论证,制定本方案。

一、制定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增强教育内部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则,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实施快乐校园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学生理想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为重点,推动关键问题的解决,提高发展的档次,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全市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二、优势与问题

1、已取得的成绩和优势

目前,我市现有幼儿园(所)439处,小学277处(其中,完全小学200处,教学点77处),初中47处,普通高中8处,普通中专2处,职业学校10处,技工学校1处,在校学生16.35万人,教职工1.27万人。近几年,我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全市有省级示范幼儿园3处、市级示范幼儿园9处,200*市“十佳”幼儿园一处,在园幼儿15946名。学前一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8%,3-6周岁幼儿入园率为80%。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基本达到99%,初一巩固率100%,初二、初三巩固率为95.6%;盲、聋、弱智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2%以上。全市有省级规范化学校6处,潍坊市级规范化学校38处,200*市级规范化学校163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教学仪器配备基本达标,全市学生用计算机4500台,教师用计算机3000台,完成校园网建设33个。普通高中招生基本满足学生升学愿望,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数达到29230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五年高考本科一榜进线人数居潍坊市第一位。

职成教育发展迅速。全市各类职成学校已发展到2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1处,省级重点职业中专1处,200*市级重点职业中专3处,开设专业20多个,在校学生6090人,毕业生安置率达到90%以上,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其中,有17处乡镇成教中心校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全市脱盲人员的继续教育率达到93%,社会力量办学有较快发展,已有民办学校15处,在校学生达6000人。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有了较大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86%、67%。基本实现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的培训目标。

有一支熟悉现代教育理论、团结上进的教育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有五年进行以理想教育为主线以现代人文素质培养为主旨的德育教育经验和四中信心教育法的成功经验。

2、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市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不少,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投入不足。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近几年,我市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财政支持越来越少,学杂费成为学校主要的资金来源,仅能勉强维持学校正常的运转,各校已无力进行校舍改造、设施维修和办学条件改善。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二是人才短缺。据统计,全市男53岁、女50岁以上的教职工有2640人,五年内有1740人达到退休年龄。目前,农村小学的这部分教师仍然在教学第一线,由于这部分人知识老化、很多人身体有病,很难完成正常工作任务,更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持续发展。大部分镇、街道三至四年未调入教师,有的甚至七、八年未调入教师,断层现象严重,而且学段学科结构很不合理,有的学科教师过剩,有的学科教师紧缺,不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求。三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四是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有所下降。综上所述,全市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背负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必须正视现实,化解矛盾,开拓进取,真正解决教育面临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

三、打造教育品牌的方案

计划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安丘教育的发展增强后劲。二是实行“和谐校园建设”,依据现代教育理论,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是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解决学生道德水平下降的难点问题。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1、目标和任务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10年,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显著提高;城市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教育新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到2010年,力争使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达到10处,200*市级示范幼儿园达到30处,200*市“十佳”幼儿园达到10处。

(2)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继续巩固“普九”成果,小学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年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根据生源变化,搞好农村初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着力解决好薄弱学校问题。到2010年,使农村90%的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达到国家设学标准,消除农村学校危房;所有初中及镇驻地小学、市直初中小学达到潍坊市级规范化学校以上标准;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在城区职业学校中组建一处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特殊的育人功能和作用。

(3)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充分利用城区普通高中资源,坚持内部挖潜,优化整合,提高普通高中的办学能力。加快实施农村高中进城战略,到2010年,设在农村的普通高中全部进城,达到综合办学水平较高,所有普通高中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力争有2处学校争创建为国家示范性高中。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职业中专为基础,通过整合、优化现有教育资源和加大投入,到2010年在我市组建一个占地300亩以上,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职成教育中心,使办学规模和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大致相当。

(5)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通过名校扩张、合作、独资、股份制等形式,发展民办教育,尽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到2010,新建多处民办初中和多处民办小学。

2、优化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

(1)对未来五年初中、小学人数预测

从近期调查统计数据看,未来五年我市初中、小学、幼儿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2008年初中毕业生14000人以上;2009-2010年初中毕业生10000人左右。

200*年小学毕业生14000人以上;2006-2010年小学毕业生10000人左右。

(2)优化方案

根据200*市布局调整要求:初中学校达到24个教学班,1200名在校生规模,小学达到12个教学班,480名在校生规模。

200*年春,农村完小200处,200*年-2010年农村完小共撤并101处,保留完全小学99处,保留的完小达到学校的设置标准。

200*年春,农村教学点77处,由于完全小学撤并增加了教学点的数量,200*年-2010年农村教学点减少4处,保留教学点64处。

在学校调整的同时,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小学规范化学校建设。按照200*市教育局关于“校校通”工程建设要求,以200*教育城域网为依托,加快“校校通”工程建设步伐,2006年镇、街道驻地小学以上所有学校都要建成校园网,通过光纤宽带接入200*城域网;镇、街道小学可通过adsl接入200*城域网;学区小学建成校园网,并能访问200*城域网。要充分利用校园网设施,努力实现多媒体进教室。2007年所有中学实现多媒体进教室;2010年前所有学区小学实现多媒体进教室。积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研究,努力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各级规范化学校的创建,到2010年,省级规范化学校的乡镇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潍坊市级规范化学校的乡镇覆盖率要达到100%,市直初中、小学和农村完小以上学校,要达到安丘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要求。

3、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到2010年,力争使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达到10处,200*市级示范幼儿园达到30处,200*市“十佳”幼儿园达到10处。学前教育要推向市场,吸纳社会资金,走区域联办、独资办园等多元化办园的路子。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改变现行体制,采取买断或股份等形式办园。通过改革,教育主管部门由直接管理幼儿教育的工作职能,转变为搞好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加强监管力度,以维护公众利益为主要职能。

充分利用已购置的老体委院,吸纳社会资金,筹建200*市教育幼儿园,其性质为股份制。在农村,积极探索合并区域办园的路子;在城区,大力推行承包制,建立以示范园为依托(中心),各种正规与非正规、幼教机构与家庭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区域性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全市形成以中心、示范、国办园为骨干力量,带动民办园共同发展的办园格局。注重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防止学前教育“学科化”、“小学化”倾向。

4、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充分利用城区普通高中资源,坚持内部挖潜,优化整合,提高普通高中的办学能力。加快实施农村高中进城战略,2006年,200*二中、200*五中停止招生;2008年,200*三中、200*四中停止招生;到2010年,设在农村的普通高中全部进城,达到综合办学水平较高。所有普通高中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力争有2处学校争创建为国家示范性高中。撤并后的普通高中进行资源优化,办成国办寄宿制的初中。

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以职业中专为基础,通过整合、优化现有教育资源和加大投入,到2010年在我市组建一个占地300亩以上,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职成教育中心,使办学规模和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大致相当。

加快农村职业学校进城步伐。原补习学校内,除办好200*中专、电大、成人中专、教师进修学校外,200*年将第四职业中专搬迁到该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办成职成教于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教育基地。

扩大职业中专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市职业中专办学规模,2009年将第二职业中专并于市职业中专。将原第二职业中专建设成为职业教育技能实习基地,作为职教中心分校。扩大职业中专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市职业中专办学规模,2009年将第二职业中专并于市职业中专。将原第二职业中专建设成为职业教育技能实习基地,作为职教中心分校。

职业学校要调整专业设置,扩大办学规模,达到年招生3000人以上,努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建立“200*市职业教育中心”,以市职业中专为主,逐步将农村三处职业中专并入城区。具体步骤:200*年-2008年将第三职业中专、第四职业中专两处市直农村职业中专合并到市职业中专;2009年-2010年将第四职业中专、电大、成人中专、卫校、农广校、农机化学校、劳动技校等与市职业中专组合。通过进一步投入建设,建成一所中专、大专并存,办学灵活多样、开放式的高层次“200*市职成教育中心”。要为教师进修学校调配或招聘优秀骨干教师,使其切实承担起教师培训的重要职责,尽快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6、完善投入体制,不断增加教育投入

(1)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全面贯彻《200*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政发[2003]93号),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要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各级政府要将新增危房的改造列入当地事业发展规划,设立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鼓励通过对口支援等形式,帮助农村进行危房改造,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采取捐赠等形式参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鼓励村民自愿提供劳务支持农村中小学校舍的维护和修缮,确保及时消除新增危房。健全完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的拨款标准。中小学收取的杂费必须全部用作公用经费。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农村中小学乱收费。

(2)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发〔2003〕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调整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合理安排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及潍政办发〔2003〕195号《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中,“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到在银行开设的教职工个人工资账户中,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意见和认真贯彻《教师法》的有关规定,争取2006年工资足额上划,教师工资足额发放。

(3)建立政府教育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教育投入是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必须强化镇、街道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发展教育,确保“三个增长”。义务教育经费由政府承担;非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由政府、受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分担。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满足公共教育需求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

(4)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事业的思想,健全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政策。加强对教育经费的审计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建设“和谐校园”,让学生快乐学习和生活

1、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依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使广大教师体验到教书育人的愉悦,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校园生活的幸福和成长的愉快,有效地克服厌学、恐校情绪,教育局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重点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学段的学校中开展建设“快乐校园”活动。

2、“和谐校园”的内涵与要求

“快乐校园”应当以“校园环境赏心悦目,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教与学双方都感到快乐,时空安排以人为本”为基本特征,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根本目的,以师生、家长、社会满意为评价标准。在建设“快乐校园”过程中,作为“快乐校园”建设主体的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让环境使人快乐。

要按照“绿化、硬化、净化、竞化、美化、文化”的标准,将校园建设成为“安全校园”、“生态校园”、“花园式校园”和“人文校园”。要利用一切可用空间,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愉悦的教育氛围,让每面墙都说话,使每一棵花草树木都动情,把每个角落都变成温馨的育人阵地。校园内要设立醒目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激励性标语,适时更新黑板报、宣传栏的栏目内容,定时开启校园之声广播;有专用的图书室、阅览室和音像资料室,不断充实、更新报刊图书资料,全天候开放学生图书资料室和阅览室,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发展特长。让广大师生在环境优雅、催人向上的氛围里,积极愉快地工作、学习、生活。

(2)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干群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都能快乐相处。

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快乐校园”的基本要素,同事间和谐相处,师生间和谐并进,干群间和谐共事,校内外和谐相通是“快乐校园”的主旋律。校园中,学生快乐是根本,教师快乐是关键,各学校一定要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大力推行“依法治教与依德治教相结合”、“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让师生愉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①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改进制度,改善人际关系。

在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一些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各学校要建立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更加人性化的制度用以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在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教学、生活,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关心人、信任人、尊重人、凝聚人为主线,使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共同生活、共同成长。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用心用情用事关爱师生,尽最大努力解决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②以“爱生”为核心,体现良好师德。教师要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充分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关心、在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心理需求,让学生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校园的温馨。师生关系和谐是“快乐校园”的主体。学生面前的教师应时时刻刻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乐观态度,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对读书以及探究知识的强烈兴趣与爱好,用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吸引学生,将校园和课堂建设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切不可带着情绪上课,将不良情绪传染给学生,更不能将学生当作出气筒,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倡导愉快教育,让师生充分体验教与学的成功与欢乐。

愉快教育是从情感入手的人格教育,它以爱、美、兴趣、创造为要素,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是人发展的一种需要,而不是被迫的;体验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进而在孩子的心田里萌生对学校、老师的美好印象,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对知识真理的渴求、探究的心态,进一步走上终身学习、主动发展的愉快成长道路。

在教学目标上,要改变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重视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的培养,注重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传授学科文化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生活常识、心理常识、运动常识和最新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知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要多采用一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定期进行反思感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看到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在民主、平等、和谐得氛围中去发现、认知、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与幸福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成果及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情绪越好,学习效果越佳。教学过程要由教师独霸课堂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并由衷的产生付出劳动之后释放出的快乐满足感,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并进一步内化为精神愉悦的积淀和学生幸福学习的源泉。因此,要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行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变讲堂为学堂,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科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将有个性、有特色和有创新意识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生命富有活力,对幸福有切实的感受。

(5)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

坚决杜绝机械式重复性作业,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代之以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在教师和家长指导下,学生每周读一本好小书,学讲一个小故事,办一张手抄报,搞一件小制作,学做一样家务活;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职业学校的课外书面作业均实行分层次要求,在加强双基训练的同时,逐步扩大能力应用型作业的比例,并且实行弹性作业制,基础性作业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发展性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选择,通过有效的选择性学习,经常积累学生的成功点和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收获感和满足感。书面作业实行全批全改,问题突出的要面批,且有语气亲切的激励性批语或中肯的建设性意见。

实行选择性考试方式,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让学生根据实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作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对学生的综合考核与评价应包括课堂学习表现、平日品行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科考试成绩、个性与特长等五个方面,评价可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

对学生的综合考核与评价成绩的表达方式,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尽量用等级分数或标准分(个人成绩与与全班平均分的比率)的方式表达。将各项成绩相加即为学生的客观评价成绩,记入学生发展档案,对学生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学期结束记入学生家庭通知书中。

(6)改进对教师的评价办法。

对教师的评价应严格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综合考核,其中教学成绩重在学生的发展情况,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教师;要适度加大学生评价的权重,以促进学生健康、愉快、全面地发展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应将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7)科学安排学校生活,营造校园快乐时空。

①严格执行课程方案。

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照上级规定控制好学生的在校时间,保障学生的自习时间、活动时间、吃饭时间、睡眠时间,坚持上好两操一课,将学生的作业量控制在《教师规范》、《学习规范》及《教学常规》规定的范围之内,按不同学段及不同类型学校的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改进成绩表达方式。

②加强艺体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建设。

各学校应严格按课程计划开全上足音乐、美术、体育课。要配备足够的艺术体育教师,加强艺体教学研究,形成以快乐教育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目的艺体教学思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要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方面舍得投入,在场所、设施、活动安排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之家和各种活动室,尽可能的配齐娱乐设施,适时组织各种娱乐活动,为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制度上政策上的保证。要从实际出发组建学生合唱团、器乐队、舞蹈队、运动队等,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学校田径运动会,组织一次越野赛,定期举办艺术节之类的大型艺术活动,积极开展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球类比赛,还可以广泛组织广播体操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趣味性体育活动。在艺术活动中,要举行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元旦等节日的文艺庆祝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师生书法绘画展、歌舞比赛、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活动,让师生的聪明才智、特长、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使校园丰富多彩、生机盎然,歌声、笑声、读书声交相辉映,

教育局将结合“平安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每年组织一次综合考评,并纳入督导评估;在建设“快乐校园”活动中成绩比较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加强学生理想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做一个合格公民

自1999年以来,我市开展了“以理想教育为主线,以现代人文素质培养为主旨”的德育实验与研究,初步掌握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内容、规律与方法。学生的道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市在校学生十九万两千多人,已连续五年没有发生一起违法犯罪事件。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市已连续五年取得高考进线人数200*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被评为200*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省第五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有2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许多专家认为我们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要求我们进一步开展实验与研究,现在该项课题已列入山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1、总体设想

以理想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和操作主线,以现代人文素质培养作为德育教育的实验主旨。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四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互动作用,是一个问题的四个方面,其中,“有理想”有前提和主导作用,因为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有了目标也就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人为了实现目标,就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文化素质,遵守法制纪律,流沙河的“理想”诗是这样说的:“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所以,该实验以理想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口和操作主线。

理想教育仅是德育工作的手段,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有前瞻性,他是为未来社会作人才准备的,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适应未来的社会,还要开创未来的社会。所以该实验以“现代人文素质培养”作为主旨,现代人文素质就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其主要体现,学生必须有独立的、自由的、自主的、理性的道德人格。

2、操作步骤

每一学年分下面五个步骤进行:一、调查学生理想与道德现状,确定目标,制定计划。二、进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三、进行树立怎样的理想教育。四、进行怎样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五、进行实现理想所需的道德能力培养。运行如图一。

学生的德育水平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达到所要求的高度,为了巩固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水平,实验要分阶段采用螺旋式运行,以每一学年作为一个周期。新的周期不应是上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来推动的水平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运行如图二。

3、各步骤操作内容及要求

第一步:调查定标

内容:(1)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观察、个别谈话等形式,把握学生理想现状、思想状况、道德水平。(2)实验领导小组要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德育总体和分类目标。(3)制定计划。

要求:⑴调查时要让学生说真话,尽量具体,保证可信度。⑵目标确立应根据学生水平,不应过高或过低,要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和国家的要求。⑶计划应具体可行,易于操作,应有学校计划、年级计划、班主任计划和学生个人计划。

第二步:开展“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教育

内容:⑴开展“理想的作用”报告会;⑵利用格言进行教育,如“无目标而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远航。”“小舟不等远航。”“志当存高远”等;⑶举行流沙河的《理想》诗朗诵比赛活动;⑷举行“立志与成才”演讲比赛。⑸举行“人应该做大树还是做小草”辩论会等等。

要求:⑴形式应多样。⑵活动丰富多采。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⑷应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组织。

第三步:开展“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教育

内容:⑴向学生介绍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特别是“五层次需要论”。五层次需要结构图如下:

⑵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论。⑶开展新时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讨论。⑷开展“我的理想”演讲活动。⑸开展“人人为我还是我为人人”辩论会。⑹“爱国故事”报告会。如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⑺利用格言进行教育。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等等。⑻开展“优秀教师、劳模”等访问活动。⑼国情教育。⑽国际形势教育。(11)近代史教育。

要求:⑴使学生的理想定位于“坚持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既要调动学生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的内在积极性,又要不能偏离国家的教育方针。⑵使学生认识到服务国家人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⑶教育活动应丰富多彩,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讨论要发扬民主作风,容许学生有不同观念的意见发表,以保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⑷在本阶段应引导学生确立一生目标,十年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明确发展方向。

第四步:开展“怎样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

内容:⑴开展“新时期人才标准”讨论,可以以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世界人才素质七条标准”作为基本框架。⑵开展“德与才什么更重要”的辩论会。⑶开展“品德与才能的关系”讨论。⑷开展“人的品德与才能对实现理想的作用”讨论。⑸利用格言教育。⑹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一、传统美德教育——21世纪的文明在乐方。二、礼仪教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三、民主与法制教育——社会进步的两大法宝。四、意志教育——坚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五、合作意识教育——团结就是力量。六、创新意识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七、开展勤奋教育——天才就是勤奋。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新的健康标准包括心理健康。九、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知识就是力量。⑺举行“政治家、科学家等名人事迹讲座”。⑻举行“身边的英雄事迹报告会”。

要求:⑴本环节是实验的中心环节,一定要有计划地组织好。⑵各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开设部分选修课,设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⑶因为实现不同的理想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应允许学生有所偏重,不要千篇一律的要求。⑷教育应生动、活泼、彻底,既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德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⑸应首先明确“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的观点。⑹应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⑺应开设“德育专栏”或建立“德育教室”。⑻应评选“校十佳学生”,并进行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⑼小学应探索在学生中建立“学校家庭制”。

第五步:开展“实现理想的能力培养”活动

内容:⑴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校内与校外结合,根据学校实际)。⑵开设学校或班级“道德法庭”,并举行各种活动。⑶开展班委、学生会等各种竞选活动。⑷开展各种辩论和演讲活动。⑸举行各种能力的专项训练。⑹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要求:⑴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重视和突出活动教育。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组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⑶活动应有组织、有计划,安排要周密。⑷充分运用和开拓活动场所。⑸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⑹本环节是能否达到德育目标的最后一级推动,道德行为能力的高低决定于本环节活动的开展效果,所以,必须予以重视,不能因其难以操作就不积极、主动的开展,这是本实验的特色所在,应创造性地开展好,探索出规律、方法和总结出经验教训。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200*教育的发展增强后劲、通过实行“和谐校园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解决学生道德水平下降的难点问题,提高发展的档次,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安丘教育名牌,实现全市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教育局 打造 品牌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