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农合社发展初期难题分析探讨

农合社发展初期难题分析探讨

时间:2022-05-13 18:07:02 浏览次数:

嘉宾:******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于法林
  **莒县立德养鸭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力丹
  **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执行院长 李中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已经快两年了,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得可以说是如火如荼,而同时,合作社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也难免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合作社自身也有很多比较迫切的需求。今天,我们请到长期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实践的李中华副教授和两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请他们一起来谈谈合作社当前发展所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主持人:三位好。我们都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发展比较迅速,但合作社的水平也可以说参差不齐,李院长长期在各地的农民合作社搞调研,对于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能不能先谈谈您的总体感受?
  李中华:我觉得合作社发展的总体形势还是比较喜人的,但同时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我觉得这里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合作社反映比较多的,是政策、管理方面的一些客观环境问题,比如门槛太高,注册手续太繁琐等等。但我觉得不少合作社自身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主持人:这种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中华:主要有两种情形比较突出:一是有一些合作社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搭政策的便车。比如我遇到过一个合作社,社员就只有5个人,我问他们是不是都投资了,入股了,他们都说没有。原来他们都是一个企业的职工,因为合作社可以享受减税免税,可以申请项目资金,所以企业老板就找了几个职工凑数,把公司翻牌成了合作社,实际上内部运作完全还是企业的那一套,没有理事会监事会,也没有什么利润返还。二是有的地方发展合作社过于盲目,什么都不会就办起合作社来了。我去过一个村,因为村支书听说合作社好,于是马上号召村民来办,揭牌那天,敲锣打鼓的也很热闹,等过了一个月,我想去看看时,当地却告诉我,这个合作社快黄了,因为合作社的产品没市场,没销路,弄点蔬菜也卖不出去,虽然还挂着名,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样的合作社在各地也有不少。
  主持人:两位理事长有这样的感受吗?
  于法林:现在确实有一些合作社,就是为了套取国家优惠政策才成立的。有的合作社只是负责按市场价收购社员的产品,但没有什么利润返还,只是帮助社员解决了销路问题而已,实际上还是“公司+农户”或者“大户+小户”的形式。也有的合作社,一成立,什么都还没做呢,就急着要扶持政策、要项目资金,我觉得,政策不是要来的,是干出来的。
  张力丹:现在好像大家都觉得成立合作社是好事,都急着成立合作社,其实有的人还根本不明白合作社是怎么回事呢。像我们合作社是搞养殖的,本来就是免税的行业,可有的加工企业听说我们能免税,也就跟着成立合作社要免税。
  主持人:的确,现在合作社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合作社应该先发展起来再规范,如果一开始门槛就太高,会不利于合作社发展,李院长您怎么看?
  李中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合作社还是应该从开始就把基础打好,相关部门要有一整套的评估、监管机制,来鉴定一个合作社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合作社。我觉得这种把关把严了决不是束缚合作社,而是促使合作社走向规范化正规化。当然一开始门槛太高肯定也不行,这就是一个适度的问题,具体怎么把握要看情况而定。
  主持人:刚才说的是合作社自身要注意的问题,而对于一些比较规范的合作社来说,它们的发展又主要面临哪些困难呢?两位理事长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合作社来谈谈?
  于法林:我们这个合作社最困难的时候是去年3月份,那时感觉办不下去了。主要有两方面的困难:一是不懂的东西太多,什么财会、管理、理事会监事会的运作,我们都不太懂。二是缺资金。当时合作社还没见效益,很难让大家相信我们,把钱拿出来往合作社里入股。当时我们也想过贷款,但第一社员不愿意给合作社作担保,第二我们那时厂子、基地、设备什么的都没有,银行也很难相信我们。
  张力丹:我觉得比较大的问题是农民没有多少钱往合作社里来投,现在贷款也不好贷,像我们这里农民要贷款都需要有事业单位的人给作担保,都是农民,哪认识啥事业单位的人啊!前一段时间办惠农卡,我们合作社想替社员担保办卡,银行也不同意。其实我觉得银行应该更相信我们合作社的担保,因为我们对社员知根知底。如果我们社员个人能申请到贷款,我们合作社也就不缺资金了,现在鸭苗、饲料什么的都是由合作社统一给社员购买发放,因为社员没钱,所以都是合作社先垫付,每年都要先垫几百万元。
  于法林:我们现在规模做大了,产品有点跟不上,想扩大基地,也是缺资金,为了申请贷款,我们跑过好几家银行,感觉他们对合作社还是不大放心,只有今年1月份,我们申请到了县农信社扶持畜牧业发展的20万元贴息贷款,这也是因为我们的规模比较大了,有基地厂房,所以银行才对我们比较放心,但是20万元对我们的需要来说,还很不够呢。
  主持人:似乎资金问题是合作社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李院长对此有什么建议吗。
  李中华: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的确比较迫切,但这也不能完全指望银行贷款来解决。我觉得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建立一个担保体系,为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二是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信用合作,争取能够自己融资,解决贷款难问题。三是考虑合作社之间的联合,现在很多合作社规模很小,实际上还是相当于农户的单打独斗,如果成立联合社,力量会更强一些,也可以通过联保等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四是银行可以考虑为合作社建立档案,对一些比较规范、信用程度比较好的合作社,适当降低贷款的门槛,当然这个工作光靠一个部门可能做不到,需要农业部门、信用社等一起配合。
  主持人:于理事长刚才说到除了贷款,合作社还存在人才方面的问题,大多数社员对合作社的运作还是不太懂吗?
  于法林:是的,我们也希望能够多得到一些这些方面的培训。政府部门现在有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专家下乡讲课,但关于合作社方面的培训很少。
  张力丹:我们的培训还是不够,许多农民对合作社还不理解,观念转变不过来,不知道加入合作社到底有什么好处。
  李中华:我们也经常接到很多合作社的电话,跟我们咨询各种问题,说明我们的培训还是跟不上。这种培训不能是一次两次就结束了,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循序渐进的系统培训,包括合作社的理念啊,运行方式啊,还有市场、法律、商标等大大小小的各种知识,都要教给农民。
  主持人:听说**合作社今年新招聘了几个大学生是吧?听说许多大学生是不愿意去合作社工作的,您在招聘时有没有遇到过困难?
  于法林:是的,我们招聘了6个大学生,负责市场销售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我们原来的农民社员是干不了的,文化素质达不到,很难出去跟客户谈判、协商。刚开始大学生听说我们是养鸡的农民,都不愿意来,后来实地考察之后,发现我们规模比较大,也很规范,发展前景很好,这才愿意加入我们的。
  李中华:为合作社补充人才,除了加强培训,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到合作社去工作。比如有一些地方在探索把大学生“村官”变成“社官”,我觉得这很好,合作社正是缺人的时候,只要把相关的政策制定好,大学生去合作社应该还是双赢的事。另外像我们大学生有支援西部的,那是不是也可以让他们去支援各地合作社?这些都可以考虑。

推荐访问:初期 难题 探讨 分析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