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中国环境报》:生态、文化、旅游怎么整合?

《中国环境报》:生态、文化、旅游怎么整合?

时间:2022-05-18 14:21:02 浏览次数:

 

鄂西八市联动投资1664亿,建设综合性旅游圈、生态文明圈、特色文化圈和科学发展圈

湖北省委、省政府近期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将投资1664亿元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激活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破解体制、机制等瓶颈问题,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湖北东西部均衡发展。

 

按照计划,到2020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将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考察、健身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旅游发达、生态经济繁荣的生态文明圈;集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土苗民俗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圈;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特色鲜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发展圈。

 

五大资源优势待激活

 

鄂西泛指湖北西部,包括宜昌、恩施、荆州、荆门、十堰、襄樊、神农架、随州8个地区,占整个湖北版图面积近7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玄妙空灵的武当山、原始神秘的神农架以及气势恢宏的三国古战场都位于这一区域内。鄂西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从今年起全力打造宜昌、恩施、神农架等8个城市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壮大湖北旅游产业。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

 

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这里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和区位五大资源优势:

 

——森林面积占湖北省54%,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

 

——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五大文化体系中的四大文化;

 

——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关键

 

虽然鄂西地区资源优势明显,但是有关人士也不无忧虑地指出,鄂西地区聚老、少、山、穷、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贫困县占湖北省的67%,贫困人口占全省70%。

 

鄂西8个市州(区)能否克服各种困难,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对湖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当前湖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据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分析,目前鄂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从省内来看,鄂西虽占有湖北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但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偏低,2007年,两项指标分别占全省43%和36%。

 

据调查,下一步湖北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还需要着力破解体制、机制性障碍。如一些景点和景区存在管理体制不顺问题。旅游和文化、环保、建设、林业、国土等许多部门职能存在交叉,同一个景点出现多头管理现象;跨区域景区往往因行政障碍影响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像大洪山地跨荆门、随州两地三市区(曾都、钟祥、京山),旅游发展规划由谁牵头至今难以确定。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湖北省委、省政府近期已明确发展目标: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力争用5年~10年时间,改变鄂西地区的现状,使其成为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康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生态文明圈、特色文化圈和科学发展圈,并以此促进这一区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注重科学开发,谋求和谐发展

 

一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推出的“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认为,湖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实施特色开发的前景相当广阔。但民族地区发展要走“绿色繁荣”的道路,要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我省各地发展不平衡,东部通过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形成省内较发达地区,前景非常乐观;西部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50%和70%,如果长期得不到发展,差距就会越拉越大。省委、省政府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际上是利用我国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有利时机,加大鄂西开发建设力度,加速发展这一地区。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重大战略决策。”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投资环境研究中心教授刘盛佳认为。

 

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明波表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必须借鉴国内外新经验,增强生态文明、资源整合、集群发展、精细经营等理念,决不能走低水平、粗放型发展甚至破坏性发展的老路。同时,明晰发展定位、创新发展路径、优化发展策略,通过科学开发增强其生态文化资源的可视性、可体验性,增强核心竞争力。

 

众多专家学者还认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要坚持科学开发,谋求和谐发展:

 

一要统筹发展规划,构建整体开发体系。对本地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进行详细普查及评估,邀请文化、旅游、环保、林业、生态、营销、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多领域专家编制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建成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各市(州)发展规划为基础、景区景点规划和项目规划为重点的四级规划体系。

 

二要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对旅游设施、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环境、旅游促销等投入,争取生态环保、民族、贫困地区开发等方面的国家扶持政策,资金调度方面优先保证鄂西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建立旅游圈财政投入机制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机制;加大对旅游圈财税减免、转移支付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奖励、重点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和政府营销等;积极引导外资、港澳台资金和本地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开发。

 

三要坚持和谐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强旅游圈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加强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对景区内的原始自然资源和景观,须有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把旅游圈建成生态示范圈、环境友好圈。

 

四要加强资源整合,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体系和社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实现一体化发展;引导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紧密结合,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相关产业链长面广的庞大产业集群,使鄂西地区经济增长依靠产业协同拉动。

 

目前,湖北省已初步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项目库,包括520个项目,总投资预计1664亿元。今年先期启动项目383个,总投资预计1222亿元,涉及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景点景区、服务设施4类项目。湖北省将重点打造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三国文化等六大核心旅游区,以及“一江两山”、清江民俗生态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

 

本报记者 李飞 通讯员 魏梦佳 孙朝 余桃晶

    

推荐访问:中国 整合 生态 环境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