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全县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片脚本台词

全县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片脚本台词

时间:2022-05-24 12:42:01 浏览次数:

     XX,山鹰的坝子;XX,*人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族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族文明,成为外界了解**的窗口。

    世代更替、岁月飞逝,XX作为**州的老州府所在地,曾领导全州各族人民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千年一跃。但由于社会形态长期封闭,经济发展缓慢,1987年被定为国定贫困县,贫困使教育事业背负了沉重的翅膀。

    XX全县幅员面积2699平方公里,全县下辖47个乡镇、268个行政村、总人口26.8万人,*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5%,是全国最大的*族聚居县。解放前,全县只有1所学校,18名学生。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省、州领导的无限关怀和大力扶持下,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使全县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形成了幼儿教育、普通教育、寄宿制教育、职成教育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教育格局。但由于受经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XX教育仍严重滞后,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极不相适应。

    办好教育、发展经济是时代赋予各级党政的历史重任。2007年伊始,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强化了教育的基础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出了“经济可能滞后、教育必须超前”的发展战略,把教育列为全县三大重点工作之首。随着“两基”目标的顺利实现,XX教育展露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县委白云书记同期声:

    坚持“经济可能滞后、教育必须超前”的理念,努力打造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先进县。2007年顺利通过“两基”攻坚验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提前了10年,“普九”成果得到有效巩固。2007年创建了1所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在国家、省、州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的基础上,自筹资金147万元,扩大寄宿制学生补助范围,提高了寄宿制学生生活标准;设立了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继续推行“到了年龄一个都不能少,进了学校一个都不能跑”的目标要求。同时,结合XX实际编写了《*族传统道德教育读本》,以劝学修养、礼仪交友、勤奋自强、禁毒禁盗等易学易懂的内容净化*族年轻一代的心灵,陶冶情操、规范品行、铸造完美人格,筑牢道德防线,提高*民族的整体道德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实现在党领导下的民族振兴。

    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始终坚持“科教兴县”的战略,先后出台了《XX民族教育发展目标及对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县人民政府岳雄华县长同期声:

    实现“两基”目标,只是为我县教育工作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是我县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开端。而在下步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全面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人才培养,振兴XX经济,社会发展为工作总体目标,从政治的高度深刻领会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业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是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经济振兴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形式的迫切需要;是每一位公民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艰苦而光荣的历史重任。

    县人民政府建立了定期研究教育的机制,每年专题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2-3次,及时解决影响教育发展的问题;县人大、政协年年对教育工作进行视察和调研,听取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汇报;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强化了县长为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确保了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财政投入主渠道,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保证教育发展需要为目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不断优化。2007年至2009年预算内教育拨款共达39372万元。三年来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县级部分共641万元全部用于教育;在校学生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小学从1486元增加到2541元,初中从2242元增加到2857元;教师工资和学生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7年教师工资支出为4997万元,到2009年,增长到8030.9万元。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小学从235元增加到322元,初中从335元增加到542元;自2007年以来,县政府按小学在校生每生每年20元,初中在校生每生每年40元的标准预算投入公用经费,三年来,共投入282万元,确保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加大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2007年至2009年共投入资金 8829 万元,改造薄弱学校 117 所,新建农村初级中学5所,县民族寄宿制小学1所,改扩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三年来,消除学校危房2.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8.4万平方米。目前,全县小学生均校舍面积4.19平方米,初中11.38平方米,高中9.24平方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办学差距,有力地推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巩固提高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今年贷款2000万元,加强城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内学校规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两基”前生均占有校舍面积仅1.76㎡;“两基”后,小学达到了4.19㎡,初中达到了11.38㎡,高中9.24㎡。三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889.65万元,按新标准对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进行配置与补充,配齐了图书和实验设备。全县实现了远程教育的全覆盖,投入58.55万元,购置计算机753台,建成信息技术网络教室13间,装备理、化、生实验室和科学实验室89个,添置图书52.93万册,小学、初中、高中生均分别达13册、19.3册、28.8册,配置了一批音、体、美、劳等教学器材。

    建设一支师德过硬、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决定当今教育成败的关键。XX自2005年正式实施新课程以来,对全县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同时借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的东风,全员参加了“参与式”教学培训,为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聘用制度,严把教师进口关,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和进城教师公开考调制度;实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实施定期交流制度,加强交流,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公开选派年轻教师到边远农村学校锻炼,加强和改进对后备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按《XX县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要求,不断健全教师考核机制。

    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三教统筹的实施方案》,以“XX县职业高级中学”为示范,强力实施“三年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有力促进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协调发展。坚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业、科技、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各中学、农技校的作用,成功打造了洒拉地坡乡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广泛开展小学劳动技术课和初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三年来共培训各类人员7050人次,实现劳务输出2300人。

    确保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和建立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女入学的保障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保障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入学的实施意见》,有效地解决了“三残”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按照“集中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办学”的办学方向,加强了寄宿制办学规模的建设。2007年,创办了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后,高度重视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力争把县民族小学办成省、州一流的寄宿制示范学校,成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49所寄宿制学校严格按照“四洗”、“五化”、“六心”、“六个一条线”、“分餐制”等要求,强化寄宿制标准化建设。结合*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以“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社”为目标,在普诗九年一贯制学校召开了农村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现场观摩会,教育学生勤洗衣被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漱,讲文明话,做文明人,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让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序传承和延续,XX加强了对双语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狠抓教学常规及教育科研,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利用多种方式、手段大力宣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及民族招生就业政策,使一类模式学校生源得到了保障,为双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办学效益的提升。成立了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针对全县教育投入、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教研室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和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规章制度,定期对学校教研工作和教师教学常规进行检查。教育局出台了《中小学专任教师综合考核评估细则》、《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文件,不断完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激励机制,促使学校教育在内涵发展上进一步攀升。

    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的若干规定》、《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法制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禁毒防艾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既培养更多各类成绩合格、文化素质高的人才,又注重培养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一代青年学生”的教育理念,结合实际,在抓好《*族传统道德教育读本》教学的基础上,还编写了《禁毒防艾教育读本》和《XX县中小学学生课前五分钟行为习惯教育手册》等自编地方教材,大力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活动,净化学生心灵,规范学生品行,铸造完美人格。

    “穷不办教育穷根难断,富不办教育富不长久”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广大群众送子女入学已形成一种自觉行为。XX教育事业如同荒漠上崛起的绿洲,缀满了爱和艰辛。一任任领导,用睿智的目光审视着XX教育,勾勒着XX教育美好的蓝图;一位位校长、一批批教师,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爱和汗水,铺就了XX美好的未来……

 

推荐访问:专题片 队伍建设 全县 台词 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