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某市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某市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8 08:35:03 浏览次数:

某市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

、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源于山东潍坊,诞生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1992至1993年间,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

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新路子的必然结果。

      一、卫辉市农业产业化现状

    近年来,卫辉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用现代经营理念指导农业,不断加大农业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市制定了《卫辉市粮食生产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实施细则》、《河南省卫辉市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2012?2020年建设规划》。新建万亩高产示范方小麦6个,面积6.5万亩

,高产示范乡镇3个、高产攻关田12块;小麦高产创建万亩方5块亩产达到了58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708.9公斤。全市夏粮种植面积50.2489万亩,小麦平均单产513公斤,历史上小

麦单产首次突破500公斤。总产xx万吨,小麦单产、总产与上年相比,增幅达3.4%。夏粮总产、单产连续9年增产。小麦优质化率100%,优质麦面积达80%以上。

    我市重点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制定了《卫辉市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推进品牌农业战略的意见》,规划了十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其中,花生及

油料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已经进入市十一个产业化集群之中。目前,已向上级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和市级龙头企业5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达153家,其中省级2家,新乡市

级11家。

    目前,我市卫红花种植已发展到2万亩,种植农户6500户、种植产值4200万元,两季亩均净收入增加4000多元。卫红花合作社已扩展到9个乡镇86个行政村。

    我市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工作,上半年新增无公害生产基地(卫辉市科农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面积5000亩;石榴等无公害产

品正在积极申报。现已建成石榴种植基地8000亩,其中唐庄镇大司马村5000亩,太公镇贾庄3000亩;建成薄皮核桃种植基地1500亩,其中太公镇寺庄650亩,东寺门550亩,许漫流

300亩。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加工型的农产品基地普遍规模小,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一些优势产业,本地农产品加工原料无法满足企业加

工需求,制约着企业正常发展。同时,农产品原料基地科技水平低,原料质量达不到企业加工要求,受原料供应不足的影响,部分企业处于吃不饱甚至停产状态,从而导致企业年

实际加工量与设计加工能力失调。

      二是农业产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户分散经营、技术落后仍为普遍现象。农产品零星分散,形不成批量,收购成本高,外地客商进不来,群众手中

的农产品难以卖出去。虽然桃、卫红花、石榴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农业仍以粮棉等大宗农作物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除桃外,没有形成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

优质畜产品、红枣等大宗农产品,因为缺少龙头企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风险大,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增收作用。

      三是产业化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脆弱,未形成真正的“公司+农户”一体化经营。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与农民形

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龙头企业还不多。目前,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联结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十分突出,大多数还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企业(组织

)和农户之间缺乏诚信,违约现象时有发生,产品市场好时,农民违约售卖,市场价格低时,企业存在拒收拒购、压级压价甚至拖欠货款的现象,企业和农民要承担很多市场风险

    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缺乏,龙头企业、运销组织融资困难。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都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量大,加之农产品加工和收购季节性强,产品上

市相对集中,因而形成了巨大的流动资金压力。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融资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分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信用度低。部分

龙头企业目前规模偏小,认为银行信用评级门槛太高,标准太严,对信用评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二是企业担保困难。大部分龙头企业租赁土地建厂,地面厂

房、设备及一些无形资产等,都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三是金融政策制约。金融部门为防范风险,贷款手续繁杂,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对农业龙

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不够,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信心不足。

    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力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且卫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其中有大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是没有产

权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组织内部运作不规范、组织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发展环境不优,其服务方式多以收购转销为主,全方位服务不够,经营范围也局限在

粮棉产品上。

    六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包括政府职能服务、中介组织服务、农业科技服务、金融机构服务等。当前,社会化服务存在错位、不到位和政出多门等问题。违背

农民意愿作决策,搞“拉郎配”,或强令农民改变经营品种,经营方向,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只要求农民种植,而不注重科技指导服务,种植面积上去了,但产量不高,产值低,

群众增收难。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必要的协调和配套措施,涉农部门各自为阵,竞相插手,争当“婆婆”,把有限的资金、项目分散,到处撒胡椒面,农业产业的基础设施

建设年年投入,但效果却不明显。

      三、发展对策

    一是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好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建设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要继续围绕桃、

卫红花、石榴等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推进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为产业化经营建设优质原料基地。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兴办农产品原料基地,通过定向投入、

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户联合发展稳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是以项目为中心,抓好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坚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原则逐渐培育一批符合上产业化项目的优秀企业。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上项目,实

施项目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三是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引导企业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把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艺、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致力于多层次

、深层次开发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委培、函授、短培等方式,进行企业实用人才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引进新的管理经验、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管理营销队伍。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网站,发布产品供求信息,开展

网上交易。鼓励企业围绕主导产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走集团化共同发展路子。引导企业树立做大做强品牌的意识,支持企业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

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加快品牌注册和名优品牌创建工作。对获得国家、省级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企业,要给予奖励,并在项目立项、财政贴息等方

面予以适当倾斜。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和交易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抓好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真正的优势产业,形成名符其实的特色产业结构。从且末县资源状况、经济基础、技术优

势等条件出发,打破乡村行政界限,大力培植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形成与市场相适应的多领域、多层次专业生产格局。克服体制上的障碍,完善土地经营方式,在稳定土

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出台政策,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适当集中,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适度土地规模。鼓励盘活社会闲散资金、技术、人才,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

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五是不断完善多种形式的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利益互动。坚持“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充分尊重企业和农户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主体地位,从“企业盈利

、农民增收”的初衷出发,进一步探索多种实现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尽可能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不断完善“公司+农户”、“公司+

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利益联结形式,大力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让农民通过稳定的市场销售从种养环节获得稳定收益。同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

“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环境,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重点发展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开拓市场为重

点、层次分明、衔接有效、服务高质量、利益分配科学合理的企业扶持型、大户牵引型、农技服务型、产销联合型、支部引导型等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构建起龙头企业与

农户之间的桥梁,完善农业产业化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强对基地农民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策、法规和诚信教育,使之自觉履行与龙头

企业签订的种养合同。

      六是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立龙头企业和金融机构新型合作机制。多方筹集资金,积极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对那些与农业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有

发展前景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它们尽快取得资金,加速企业发展。金融部门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展信贷质押担保范围,简化贷款手续,切实解决农

业产业、龙头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引导龙头企业重视银行信用评级,注重加强以财务为核心的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时,利用财政资金

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参与农业产业规模经营。

      七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乡镇、村为单位,按行业划分,本着自愿合作与联合的原则,分别建立种植、养殖、服务、加工等四大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经

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变市场经济中的“弱者”为强者,形成独立于市场和政府之外的力量,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有偿使用等形式,对专门从

事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行扶持。加强党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领导,按照党支部+产业协会的模式,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

民为目的,通过党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

推荐访问:某市 农业产业化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