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后感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时间:2022-05-21 14:56:02 浏览次数: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可以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三百多页,用了近十个小时的时间。这样的情况在我是不多见的。因为,我一向对阅读长篇小说缺少耐心。不过,这本书算是一个例外。当然,最终的结果是眼有些发花,腰有些酸疼。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弄痛了我的心。当我合上书,内心的五味杂尘总也难以褪去。故事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不时地搅扰着我,让我的内心无法平静。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不擅长讲故事的人,时常会把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讲得干涩无味,七零八散。但是,我还是想试着把这个故事简述一番,当然还有我的感受。
  故事开始于1975年的阿富汗。十二岁的富家少年阿米尔和仆人哈里的儿子哈桑是好伙伴。尽管他们是主仆关系,但是,作为玩伴,他们的关系是亲密友好,无人替代的。他们之间留下了太多美好的童年记忆。他们常常一起参加一年一度的风筝比赛,每次都配合默契,成绩优异。有一次,阿米尔的父亲希望他能取得风筝比赛的最后胜利。这对于阿米尔来说,也至关重要,这是向父亲证明自己不是懦夫最好的机会。阿米尔通过努力,坚持到了风筝比赛的最后。而哈桑也在为追回最后一只风筝做着努力。哈桑是追风筝的能手,他理所当然地追到了那只被阿米尔割断的绿风筝。但是,当阿米尔怀着急切的心情去寻找哈桑,以确定最后胜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在一个拐角处,哈桑被三个恶势力少年围住。这三个少年曾经欺负阿米尔,后被哈桑的弹弓吓跑。其中一个领头的叫阿塞夫。为了少爷阿米尔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哈桑不肯放弃追到的风筝。而作为交换的条件,阿塞夫强暴了哈桑。而这一切,被站在不远处的阿米尔看在眼里。他眼看着哈桑被侮辱,却没有勇气和胆量冲上去解救哈桑。他看着鲜血从哈桑的大腿根部流下,滴在雪地上,他心乱如麻。而哈桑最终将追到的风筝交给了阿米尔,却对自己的遭遇只字未提。然而,阿米尔却为此背负上了难以解脱的心灵重负。他开始冷落哈桑,以激起哈桑的不满。但是,哈桑始终没有抱怨。最终,阿米尔采用了诬陷的手段逼迫哈桑离开了他家。
  后来,俄国入侵阿富汗。阿米尔随同父亲几经周折到了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期间,他遇到了心上人索拉雅,并且结了婚。父亲因病在他结婚后不久与世长辞。生活似乎在朝美好的方向发展着。尤其是远离了阿富汗,远离了哈桑,他曾一度忘记了内心的伤疤。
  然而,有一天,他父亲的好朋友(同阿米尔也是很好的朋友)拉辛汗打电话让他回国一趟。事实上,拉辛汗是最了解阿米尔的人,对于哈桑的遭遇也早知道得一清二楚。当阿米尔再次回到战乱中的祖国,拉辛汗已是一个病重的老人。毕竟,阿米尔已经离开了二十年。拉辛法当然不是为了见阿米尔最后一面,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告诉阿米尔。他给阿米尔讲述了他离开后哈桑的境况和遭遇。最令人遗憾的是哈桑夫妇已经被塔利班武装分子杀害,留下一个儿子,名叫索拉博,现寄放在喀布尔的恤孤院里。并告诉阿米尔一个惊人的秘密: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些事实,使阿米尔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对于哈桑的罪恶感也更加强烈,而关于父亲,他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不断地回想起他和哈桑的童年,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想起父亲对哈桑的特殊情感。当然还有他对哈桑无情的伤害。
  他踏上了寻找索拉博的征程。战乱中的阿富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他亲眼看见一对通奸的男女被乱石砸死,亲眼看到一位同他妈妈共同工作过的大学教授沦为了街头的乞丐。而当几经周折,找到索拉博所在恤孤所时,索拉博却不在恤孤所,他被塔利班的人带走了。当然,他们也曾带走过其他的女孩或男孩。而当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塔利班的处所,见到那个带走孩子的塔利班小头目时,他惊呆了,原来就是那个曾经强暴过哈桑的阿塞夫。而他的侄子以及那些曾经被他带到这里来的孩子们,也全成了他们性虐待的对象。阿米尔面临着生与死的决择。他决意要带走索拉博,但必须接受同阿塞夫的生死决斗。结果可想而知,阿米尔被打得遍体鳞伤,差点送了命。在紧要关头,索拉博用弹弓将一枚钢珠射进了阿塞夫的左眼。这才使得两人得以逃脱。  

 阿米尔一方面忍受着身体的剧痛,而另一方面忍受着面对惨遭伤害的索拉博的心灵之痛。经过短暂的治疗,他决定收养这个侄子,并带他回美国。然而,战乱中的国家,移民手续的办理相当艰难。他拿不出必须的证明,曾一度陷入绝境。为了能尽快办到移民手续,需要暂时将索拉博再次送回到恤孤院一段时间,当然不是原来的那所。阿米尔试着将这个情况讲给索拉博听,结果,当天晚上索拉博在浴池里用刀片割断了自己的血管。他对恤孤院的恐惧已经到了不能忍受的程度,这是可想而知的。最终,经过努力,还是挽回了索拉博的生命。他们最终回到了美国。
  不过,自此,索拉博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他的眼睛再也没有了神采,他失语了。后来,当阿米尔有机会为他放起一只风筝的那一刻,他的嘴角才微微地上翘了一下……
  当我笨拙地简述这个故事时,内心依然有些纠结,有些疼痛。尽管,我不时地提醒自己,这只不过是一个故事。但是,问题是,很多时候现实的情况并不比这个故事更轻松。这个世界上何止只有一个哈桑?只有一个拉索博?他们悲惨的命运,到底是谁制造的?又由谁来负责?而阿米尔曾经生活在富裕的上层社会,是战争逼迫他与家人背井离乡。在这样动荡不安的过程中,阿米尔也渐渐从一个懦夫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的内心一直背负着对哈桑的罪恶感,直到有机会去为哈桑做些什么,才稍稍获得一点轻松。但,面对索拉博,他的内心似乎从来没有轻松过。这个自我救赎的过程是艰难的,倍受煎熬的,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负罪的心灵从未想到要去获得救赎?甚至从未反思过自己的罪恶。故事里的阿塞夫,这个十恶不赦的恶魔,他是否对他的行为后果有过警醒、有过忏悔、有过补救?他的恶行导致的对他人的伤害,由谁负责?谁又能负得起这个责任?还有战争,这个往往打着正义旗号的邪恶力量,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打击和伤害是毁灭性的。它不仅毁了家庭,毁了生活,还毁了人们的希望。不管最终的胜利者是谁,都将是沉痛的受害者……
  故事因风筝而起,我想,在风筝的两端,一边是光明的希望,一方面是残酷的现实。每一个人都在放逐着属于自己的那只风筝。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天天听着流弹和枪炮的轰鸣,不用心惊肉跳地等待死神的到来;没有横尸遍野的惨状,没有断壁残垣的凄凉。可以说,有太多太多幸福的理由。可是,现实中的我们依然有不快乐,有矛盾,有痛苦,内心也时常有挣扎,心灵也常常需要救赎。工作中,生活中,无形的战争随处可见,相互的伤害经常发生。然而,只要我们保有一颗诚正、善良、勇敢的心,我们的生活就会像风筝一样,越飞越高。  

推荐访问:的人 读后感 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