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学习两会精神心得汇编12篇

学习两会精神心得汇编12篇

时间:2021-10-22 12:48:53 浏览次数:

 学习两会精神心得 汇编 2 12 篇

  【篇一】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因抗疫而推迟召开的两会,必将有力巩固防控成果,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激励 14 亿中华儿女向着既定目标任务奋勇前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因抗疫而推迟召开的两会,必将有力巩固防控成果,加快推动 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激励 14 亿中华儿女向着既定目标任务奋勇前行。

 迈入 2020 年,摆在面前的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是百年目标的实现时刻。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巨大考验面前,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成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召开两会,充分表明我国经受住了这场异乎寻常的考验,稳步从‘双统筹’走向‘双胜利’。看国内,虽然疫情对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冲击,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观国际,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为加快创新、推动转型带来新的机遇。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此时召开两会,向国际社会释放了合力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正能量。中国发出迄今为止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最具信心的信号,这是恢复正常状态的迹象„„对中国宣布召开两会的消息,外媒积极评价。

 2020 年,中华民族站在重要节点。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这是一言九鼎的郑重承诺,是没有退路的必胜决战。贫困村挂牌督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会改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不会改变。“时间紧,任务重。全年时间即将过半,两会的召开是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动员,我们定将迎难而上。中国有效遏制病毒传播、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实践再次生动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在共识中真抓实干,在团结中埋头苦干,这是中国力量的凝聚——不同寻常的两会即将召开,在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的同时,要增强忧患意识、展现责任担当。

 【篇二】

 自中国成立以来,两会是全国老百姓最关心的一次重要会议,因为两会主要探讨的是民生问题,这关系到中国的每一位合法公民,而对于今年的全国两会,大家也是给与了极大的关注,下面就瞄准两会热点内容,浅谈一下精神内容。

 “十三五”发展计划—承载着国人的渴望。首先 2020 年中国两会,承载着“十三五”开好局的使命和 2020 年全面小康“倒计时”的压力。2020 年做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无疑成为今年两会的首要重点,今年全国两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此前公布的“十三五”

 规划建议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确立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五大发展理念。

 新时代中国军队—传承着老辈人的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军队进入了战区新时代,使存在 30 年之久的七大军区走入历史。中国军事改革历来牵动世界神经。撤军区设战区,是中国实施全面改革强军战略的最新标志性举措,被视为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军事改革。

 反腐反黑加大力度—肃清着社会的毒瘤。目前中国的反腐可以说是如火如荼,举世瞩目,已经记不清有多少高官被拉下马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杂音”,今年初,中国官方媒体发出“反腐败可能会面临腐败‘反制’”的警报。这场“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的斗争面临复杂形势。中央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已明确提出,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

 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着人民生活质量。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 5 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 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十三五”规划也将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点内容。这是中国今后五年最艰巨但又必须打赢的“硬仗”。2020 年 11 月以来,从层层立下“军令状”彰显脱贫决心,到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详细阐述“战术”,再到设立考核“指挥棒”引导各级官员全力脱贫,中国脱贫攻坚战布局紧锣密鼓。

 今年的两会,将是不同寻常的两会,中国共产党将会在这场人民发展的战役中越战越勇,全心全意的为人民谋生活,为人民谋幸福!

 【篇三】

 5 月 21 日起,中国正式进入 2020 年“两会时间”。今年的全国两会因疫情影响而延期长达两个多月,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但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中,形势不容乐观。两会召开,是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标志,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复苏与逐步走向正轨的标志,它不仅极大地激发国人打赢疫情阻击战的信心,也将为全球其他国家的抗疫带去希望。每年全国两会都会对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对当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两会的各项议题事关各阶层的切身利益,历来为国人所高度关注。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发展节奏,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境外疫情的蔓延扩散也让世界经济局势处于动荡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更加急切地知道:中国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将得到怎样的完善?今年还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些目标将如何得以圆满实现„„全国两会给出了清晰的指引。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处处体现着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怀,这是一份有温度的报告,暖心、给力,让人振奋。2020 年新冠肺炎的爆发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冲击,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逐步常态化的当下,政府工作报告向我们传递出党和政府对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信心、勇气和担当,“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由此我深深感受到今年两会的重要意义!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节点。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去年和今年以来的工作,介绍了今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的总体部署,尤其是结合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现实境遇重点解读了今年的部分重点工作。中国政府将在财政方面实行强有力的宏观政策与深

 化改革并行,通过稳企业保就业等系列措施来保障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在复杂的全球形势下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改革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向我们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面临疫情带来的挑战时的冷静、智慧与自信。我们应当认真研读、学习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两会”系列文件,增强“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素养、理论思维和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要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努力成为党、国家、人民、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篇四】

 今年的全国两会,承载着更多更高的期望,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两会一召开,好事自然来”仿佛已成为国民心中潜意识的期盼,期盼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期盼更多新的惠民政策,分享更多改革红利。每年全国两会都有关于民生话题的新提案,但始终不变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服务就要增强公仆意识。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领导就是服务”,党员干部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因此,作为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为民着“想”,就要树立正确的“官”念,增强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自觉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改进工作作风。作风关系党的形象,作为一名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为民着“想”,就要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恪守党性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各项工作中要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努力

 改进作风,做到心中有人民,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作亲人;做到干事为人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勤政廉洁,在为民服务过程中,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为民办实事。为人民服务就要强化奉献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奉献精神所彰显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作为一名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为民着“想”,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把为民无私奉献作为行为准则,始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为党和人民事业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回顾 2019,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是难忘的;展望 2020,我们更加满怀信心。愿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在“两会”精神的鼓舞指引下,重整行装再出发,自觉地下基层、到一线,到群众中去、用实际行动,实现新作为。

 【篇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

 的地位,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把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特别是在扶贫政策的设计和落实中,应更加注重人性化、精细化,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各项扶贫政策与贫困群众的实际需要,实现更加有效的对接,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践启示我们,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样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同时,更加注重精准,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注重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脱贫攻坚的水平和成效,最终也要由人民来评判。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能到时候都说完成了脱贫任务,过一两年又大规模返贫。要多管齐下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要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脱真贫、真脱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我们应自觉接受人民群众

 监督,完善扶贫信息公开制度,确保脱贫成效真正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篇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甫一问世,就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得到了众多国家的衷心认可、支持和响应,众多国家和政府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旷世伟业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在全球范围深入人心,并且在众多国家和政府的通力协作中朝着最终实现的美好愿景迈出坚实的一步又一步。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伟大的科学理论都必须经得起实践的考验,都必须在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中验证其“正确性”。人类社会滚滚向前的发展脚步,虽然无可阻挡,但也会遭遇许多的障碍、艰险甚至是危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障碍、艰险甚至是危难就是伟大的科学理论的“试金石”。新冠疫情,凶猛袭来,令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对全人类的严酷考验,是对人类把握自身命运的严峻挑战,无疑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好的“试金石”。在这场人类与新冠病魔的殊死搏斗中,无可辩驳的事实已经证明也必将继续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确性。疫情面前、各国平等、人人平等、人类命运、休戚与共,隔岸观火、与邻为壑、各自为战,只会令疫情愈演愈烈;团结合作、守望相助,才能最终战胜疫情,这是世界各国在直面事实、付出代价、经受磨难后所达成的越来越清醒的共识,也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凸显出的厚重的现实意义所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既“大”又“小”的理念,是“大”与“小”辩证结合的理念。说其“大”,是因为它是在对人类漫长而曲折的变迁和发展过程包括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高度的分析、总结、提炼后形成和提出,既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情怀和大国担当,更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对人类未来的理性指引;说其“小”,是因为它在全人类的大框架之下,最终落脚点是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的个体,根本出发点是“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的抗疫行动中,无论是中国人民的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人民战争,还是对世界其他各国的无私援助、倾力支持,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能够得到延续。在中国人民的疫情总体战、阻击战、人民战争中,每一位患者,不论其年龄、职业,都得到了平等的救治,每一个生命都得到了一视同仁的尊重和关爱。

 人类命运共同体,情系全人类,大理念、大构想,气度恢弘、气势磅礴;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每一个具体的“人”,于精微处显深意、于实在中见境界、于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力量。“大”以“小”为载体,“小”以“大”为指引,“大”和“小”的高度融合、浑然一体,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如沐春风的人文关怀,是华彩璀璨的人性光辉! 【篇七】

 5 月 2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报告全文不到 1 万字,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短篇幅,也是第一次没有明确 GDP 增长指标的报告。报告精炼至简,却纸短情长,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情怀。

 报告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作为谋篇布局的核心,将“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提至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第一位。同时,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的要求,用政府过“紧日子”换得百姓的好日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

 议时28次提及“人民”这个关键词,饱含深情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这一字一句归根到底都汇聚成“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

 人民至上是党的执政底气,更是人民最大的福气。我们相信,“人民至上”必将激励全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篇八】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因疫情影响而延期长达两个多月,全国两会注定意义非凡。新冠疫情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时间更紧、任务更重。

 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确保扶贫工作落细落实。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时刻,要敢于啃硬骨头、攻坚贫困掣肘。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明确目标,确保扶贫干部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一粒,在全国扶贫事业中献力献策。

 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确保困难地区人人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贫困户是脱贫攻坚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扶贫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要让贫困户在脱贫事业中主动树立自强意识,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脱贫攻坚才能真正取得胜利。

 【篇九】

 两会是对自 1959 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2020 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 2020 年 5 月 22 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 5 月 21 日召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推动各类生产复工复产工作迫在眉睫。2020 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为全年发展方向定调。一、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做好。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办法,要能用尽用,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广州为例,拿出“真金白银”援企稳岗,出台 2.0 版“促进就业九条”,安排38.98 亿元用于支持就业创业、扶持重点群体就业,“云端”就业实现了求职者和企业实现在网上精准对接,更是首提新基建利好“互联网++”企业实干派,坚决做好保就业这篇大文章。二、 优化创新土壤,建设医药强国。在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两手抓的新形势下,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针对“后疫情”时代的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创新药研发和审批体制改革、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传染病多种防治机制建设科创发展等重要话题走进人们的生活,健康医疗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社会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刚需,真正建设医药大国、医药强国。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行服务型政府建设。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让市场主题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同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篇十】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所以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备受瞩目。“两会”上提出的决策关乎着人民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两会”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与民众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中国“两会”还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已经成为展现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窗口。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高屋建瓴,思想内涵丰富,不仅回应了众多民生期盼,更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因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而“两会”提出的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有利于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人民增产增收,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既回应了百姓期盼、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也提出了未来目标和工作重点中的民生热点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工作原则,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要听报告、学报告,自觉履行相应义务;更应该立足当下,将“两会”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篇十一】

 在 5 月 28 日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谈到,“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 3.6 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 10 万人就业。”这个城市就是四川成都,该城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尽快恢复城市“烟火气”的做法,被李克强总理“点赞”,使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特殊形势出台特殊政策,成都先吃“螃蟹”。今年 3 月,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四川成都为恢复城市的烟火气,出台《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规定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等“五允许一坚持”措施。成都在城市管理方面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督,在短期内增加的就业岗位超 10 万个,餐饮企业的复工率高达 98%,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烟火气”和“市井气”,促进了消费,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全国率先吃了“螃蟹”,开了个好头,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有力探索。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举措,中央及时“定调”。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这就要通过一系列举措,想尽一切办法,支持餐饮、零售、夜市、文化旅游等生活服务业尽快恢复发展,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释放出更大的消费和就业空间。近日,中央文明办宣布: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中央在非常时期及时“定调”,将在大力恢复经济、促进就业、惠及民生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有力举措。

 新的思路决定新的出路,各地争相“跟进”。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指出: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调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就是

 鼓励各地出台相关政策,缓解群众压力,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经济复苏。我国有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可能一个路边小摊,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收入来源。像成都这样允许街边摆摊和占道经营,是对普通民众的真正关怀。各地要为马路市场、街边摆摊选好地点、划好区域,加强管理,解决问题,真正让城市的“烟火气”浓起来,“一池春水”活起来。近日,陕西、浙江、河南等地争相“跟进”,出台允许占道经营、摆地摊等宽松政策,就是及时转变思路、坚持“人民至上”的积极行动。

 促进消费就是促进民生,群众吃到“甜头”。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和经济发展仍然是个难题。在国家强调“保就业”的关键时刻,大力拓展经济活动空间,允许占道经营和摆地摊,既解决就业问题,又促进经济发展。成都在短时间内增加就业超过 10 万个,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地摊商品的多样性及微利模式,满足了社会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需求,在方便市民日常生活同时,为群众就业打开一个较好出路。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的马路市场活跃起来了,流动商贩流动起来了,城市的活力提升起来了。在这“烟火气”的背后,是促进消费的商业气,是促进就业的人气,是生活有滋有味的景气,使群众真正吃到“甜头”、得到实惠,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应有成效。

 【篇十二】

 6 月 1 日出版的第 11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从综合发展指标、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多角度充分论证,作出的重要判断,是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的重要成果。

 然而,“船到中流浪更急”,发展取得的成绩虽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但是,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需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答好“优等生”到“尖子生”的“加试题”,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愿景。

 答好脱贫攻坚“加试题”。要确保今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将 551 万贫困人、0.6%的贫困发生率双双降为 0 的任务还“道阻且艰”。一方面,坚持产业扶贫“旗帜”不动摇,持续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把基础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靓、惠民产业做细,因地制宜、因产施策,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招”,避免“大水漫灌”式、“千篇一律”式发展产业,形成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做好脱贫“后半篇文章”,通过“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还要防止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学返贫等可能导致脱贫攻坚功亏一篑。因此,要建立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教育、医疗扶贫机制,强化社会保障覆盖率,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病掉队。

 答好生态环境“加试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福祉、关系着民族未来,历史的发展警示着我们以牺牲环境谋取一时发展是不可取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美丽中国”的提出到“生态文明”建设,从“两山理论”走进联合国到全面小康离不开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昭示着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因此,既要驰而不息推进大气污染治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散乱污”企业治理等系列环境突出问题。又要加快转型升级,利用科技的力量将“秸秆”“垃圾”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价值转化,做到一举多得,奋力答好生态环境这道“加试题”,让环境保护“红利”造福于子孙后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好民生福祉“加试题”。“人民”二字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答好民生福祉这道“加试题”。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群众的难事当家事、群众的来信当家书,着力解决好群众最急、最盼、最想的事情,提升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另一方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解决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育幼养老等民生领域问题,巩固好民生福祉“最难一公里”“最后一公里”,让全面小康之路不落下一户人、不落下一个人。

推荐访问:汇编 两会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