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在全市就业再就业暨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就业再就业暨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4-29 13:42:06 浏览次数: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工作,分析形势,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5年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5年,全市上下按照“把握基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亮点”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显著成绩。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各级党委、政府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政策的落实,强化了就业再就业服务,拓宽了安置就业渠道,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69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608人,其中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4818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6%、120%和1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劳务输出规模稳步扩大,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38286人。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落实,全年减免各类税费902万元,为94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13万元。在中心的下岗职工全部出中心,顺利实现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二)社会保险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全市发放基本养老金7573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5334万元,确保了11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和1.5万名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社会保险扩面新增参保人员10.96万人次,到12月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覆盖27.5万人、27.2万人、29.1万人、15.4万人和24.3万人。全年征缴社会保险费首次突破8亿元,达到83938万元,较上年同期净增17196万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三)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拓展职业培训领域,扩大技能鉴定规模,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共组织再就业培训28242人、创业培训3185人、新技师培训845人、就业前培训5573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49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3%、125%、106%、139%和147%。有10484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9919人。

(四)维权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推进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城镇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19.8万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38%。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劳动保障信访排查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提升了劳动保障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年共查处案件285件,取缔非法职介机构7家,责令用人单位归还非法收取押金28.9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1360余万元,75家建筑施工企业缴纳工资支付保障金350万元,为民工追讨拖欠工资319.84万元;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7件,结案683件,为劳资双方挽回经济损失1026万元。

(五)基础建设有了新提升。“金保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各类就业再就业及社会保险台帐和数据库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等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5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新进展,是在前几年特别是“十五”时期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成果,也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硕果。在此,我向满腔热情支持劳动保障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劳动保障战线的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劳动年龄增长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攻坚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期;人口趋于老龄化、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关系日渐复杂化。未来五年,全市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社会保险基金支大于收、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倍努力地做好工作。

二、2006年劳动保障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劳动保障工作起好步、开好局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比较健全、技能人才比较充裕、分配格局比较合理、劳动关系比较和谐、管理服务比较规范”的发展目标,注重民生,把就业再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民安,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民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其主要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2.88万人;新增社会保险扩面6.86万人次,征缴社会保险费7.79亿元;组织各类技能培训6.16万人;劳动争议案件和群众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在95%以上。

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各级政府的第一目标、第一责任、第一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落实国务院36号、省政府1号和市政府1号文件,要带着责任落实任务,带着感情承担使命,带着热忱倾心服务,带着关爱长效帮扶,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零转移农户”的就业工作。

一是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重点是扶持国企下岗职工等七类发证人员,援助“4050”等四种就业困难群体,落实好社保、培训等五项补贴政策和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资金投入等三大扶持政策。采取“促青、扶中、保老、助困”措施,分类解决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对“3040”人员,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4050”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对无力就业的“4555”等大龄困难人员,保基本生活、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从今年起,不再执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企业新的裁员通过市场就业。

二是广开就业渠道。要坚持走发展带动就业、改革扩大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的路子,实施就业增长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发展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发展多种就业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就业、项目带动就业、组织起来就业、岗位援助就业、输出异地就业等措施,增加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实现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就业。

三是帮扶特殊群体就业。重点是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农户”。对城镇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培训1人,依托街道、社区和企业安置就业1人,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予以优先安置。当年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当年内必须解决。同时,以解决“零就业家庭”为突破口,以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为基础,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适龄劳动力就业率。对农村有务工能力和外出愿望的“零转移农户”,帮助技能培训1人,力争转移就业1人,年内解决30%“零转移农户”的就业问题。

四是统筹城乡劳动者就业。要树立城乡并重、城乡统筹的大就业观,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工资、社保制度。积极推行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维护权益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工作模式,做好输出输入双向对接工作。

总之,就业工作要把握扩大就业规模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系,努力提高素质就业水平;把握灵活就业与稳定就业的关系,积极促进稳定就业;把握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系,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保持就业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认真贯彻国务院38号文件,坚持完善制度、扩面征缴、落实政策和确保支付并举,推动社会保险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按照“改革、调整、试点、完善”的工作思路,加快完善社会保险相关制度。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3%的比例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全面实施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调整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政策,逐步实现按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确定缴费基数。开展企业年金制度试点,积极扩大年金覆盖范围。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稳步实施“村改居”人员社会保障办法;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工伤补偿、预防和康复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研究适应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办法,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积极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和基本医疗保险的社区管理服务,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二是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养老保险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做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医疗保险要关注困难群体,筹集3000万元,基本上解决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国有破产、特困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失业保险要依法加大对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扩面力度,着力将享受社保补贴政策的持优惠证人员纳入,扭转参保人员下滑的局面;工伤保险要以建筑、煤炭、矿山等高风险企业为重点企业,以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和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人群,扩大覆盖面。大力推行“统一申报核定”和“一票征缴”,核实核准缴费基数和缴费人数。

三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多渠道筹措资金,巩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成果,继续做到当期无拖欠。要确保就业援助对象社保补贴、社保援助等资金的足额到位,确保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要完善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就医和医疗机构结算办法,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各项社会保险都要把保发放、保支付放在工作首位,积极研究解决基金征缴、资金平衡方面的问题,按规定及时支付待遇。

(三)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为出发点,以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为手段,全面推进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农民工培训工作。

一是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出台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性意见,制定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立健全“使用与培训相结合、考核与选拔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结合”的政策,研究制定相应的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尽快建立职工凭技能职业资格得到使用和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机制。大力开展全市性技能竞赛,推动技术工人岗位练兵自学成才,通过竞赛选拔一批技能大师、首席技工、首席工人,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二是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以引导农村40岁以下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为主要目标,实行长、中、短期结合,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给予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减半收取职业技能鉴定费用。每季度组织一次送岗位信息、送就业服务、送技能培训、送技能鉴定“四送下乡”活动,力争全市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其中劳动保障部门参与组织培训1.2万人。

三是推行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要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组织订单培训,扩大创业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职业转换、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能力。组织实施“培养千名小老板,带动万人就业”的创业培训计划,完善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创业服务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培训、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一条龙”服务。

四是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企业和院校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选择部分大中型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指导企业开展技师评聘工作。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机构建设,规范技能鉴定行为,全年实施技能鉴定2.5万人。实施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导航计划,使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在培训就业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四)以劳动合同为基础,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当前,劳资纠纷日益增多,劳资矛盾日趋尖锐,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今年,要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以协调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逐步建立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继续把巩固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放在劳动关系调整工作中的重要位置,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改制改组企业和农民工中推进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所有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都必须依法订立并履行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要研究完善非全日制用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合同文本和管理办法,增强劳动关系调整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重点指导非国有企业、改制企业以及其他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的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实施“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城镇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3%,集体合同覆盖率达60%,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作用进一步显现。

二是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加快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调解、区域性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解工作体系。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建立“立足调解、仲裁为主、诉讼为辅”的劳动争议调处制度,做到劳动争议仲裁快立、快调、快审、快结。要更加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关系的协调平衡,切实减少群体性劳动纠纷和劳动争议。

三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各项制度,加强机构建设,充实监察人员。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劳动保障制度审查和群众投诉举报专查,重点组织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资支付、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农民工权益维护、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技术工种持证上岗等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群众投诉举报案件的监察执法力度。全面推进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制度。

四是进一步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处理机制为重点,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将维稳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五)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当前,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已经进入重要发展期、矛盾攻坚期和工作转型期,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以基础建设为支撑,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优化服务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努力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在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满意程度上有新的提高。

一是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每一个从事劳动保障工作的同志,尤其是劳动保障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了解全局、把握全局、服从全局,把劳动保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考虑、去谋划,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思考型干部,努力使劳动保障部门成为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系统,不断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建立数据中心、业务专网和视频会议系统,做好业务数据的整理整合工作;统一开发实施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两大应用软件,统一制发社会保障卡。全面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范化、专业化,以基础数据、基础档案、基础资料为重点,建立全面系统、统一规范、方便实用、支持决策的统计调查制度。适时开通“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

三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要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规范社会保险稽核和待遇支付行为,推行“劳动保障服务超市”,规范业务流程,实行一个大厅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一网化”办公,方便群众,提高效率。要完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服务功能,每个社区配备1名专职劳动保障协管员,优化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资源配置,增加社会保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今年,要在全市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普遍建立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险动态实名制,提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服务水平。

同志们,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希望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劳动保障 工作会议上 就业再就业 讲话 在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