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提高警察心理应激能力(1)

提高警察心理应激能力(1)

时间:2022-05-13 15:49:01 浏览次数:

 

  

  警察作为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对于其他职业较高,而其中较好的心理素质就成为警察必备的素质之一。在如今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对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提高警察的心理素质无疑是提高警察综合素质的基础。如何对警察进行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强化,不断提高警察心理应激能力,是各级公安机关必须加以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警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正确履行警察职责的重要保证

  在许多方面,警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高于普通人群,然而警察也还是普通人,他们在高应激、高对抗的斗争中,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压力与危机。专家分析认为,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就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的和感受到的还要多得多。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

  高应激职业的警察工作容易使民警身心健康受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情绪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关系非常密切。警察作为社会中一个较特殊的群体,经常承受着常人没有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因而易患原发性高血压、肠胃型溃疡病等心因疾病也就不奇怪了。近几年来,各地民警体检中发现患病呈现“三多”状况,即基层领导患病多,业务骨干患病多,一线民警患病多。从疾病种类看,心脑血管病类多,呼吸消化系统病类多。警察队伍存在着如此严重的“英年早逝”现象,不但影响警察的健康、生命,也严重影响了警察的工作质量和警察队伍的战斗力。

  同时,不良心理素质还会影响警察的公正执法。按照心理学中的宣泄理论,人的需要、动机、本能和行为等受挫后会产生消极情绪,给人造成心理压力,若不能及时排解,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使人出现反常行为,侵犯与攻击他人。警察除了在恋爱、婚姻、消费等常人都可能遇到的生活困扰,以及工作调动、内部关系等工作压力外,还要大量接触社会“异类”和阴暗面,长此以往,必将对其心理造成影响,从而在思维、性格和情绪等方面出现不正常的波动,极易产生焦虑、忧郁等情绪变化。如果忽视对警察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及自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其中看得见的后果是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如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冲动时开枪伤人、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等等。而看不见的后果更是多方面的,例如,因心情郁闷而对老百姓不理不睬。这种现象看似没有很严重的后果,但积少成多,就会给人留下“冷硬横推”、简单粗暴的印象。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心理疾病导致政治上的不坚定,对理想和事业冷漠,从而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最终影响整个警察队伍的形象。

  针对当前一些警察心理问题的严峻现状,我们必须加强警察心理素质的培训和教育,以达到“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的目的。一方面我们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解决警察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问题。在尽可能满足民警的基本需要的同时,进一步在认知层面上使他们明白做人和做事的道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起“立警为公,执政为民”和“严格公正依法执法”的思想观念。实践证明,在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时,思想政治工作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另一方面又要正确区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界限,不要把所有的不良反应都归结为思想问题。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但往往偏重于通过思想教育来调动警察的积极性,强调的是警察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而对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掌控不够,不能充分重视减轻警察的心理压力问题。人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的主观反映。心理素质良好,能够从容适应社会环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提高个体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换句话说,一个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往往是以健全的心理为基础的。心理素质既是整体素质的构成部分,又是其他个人素质的载体和基石,孤独、抑郁和悲观的人是难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因此,我们在解决民警精神世界的问题时,要注重进行心理学知识方面的普及教育,运用科学方法排解他们心中的焦虑和障碍,教给他们一些自己应付危机的办法,以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要把心理医生的咨询和治疗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补充,靠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在情感层面上、态度层面上,甚至行为训练上予以改善,与他们沟通感情,使他们改变态度,矫正行为,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为正确履行职责提供有力保障。

推荐访问:应激 警察 能力 提高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