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关于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22-05-17 08:56:01 浏览次数:

水坪镇人民政府 孙延华

    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缺技术、缺资金、缺产业化发展必备的基础,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冷静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影响转移的制约因素,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水坪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也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镇。总人口4.6万人,农村劳动力2.3万人。近两年来,水坪镇委、镇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着力构建“政府推动、企业带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广泛宣传引导,创新工作载体,强化服务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大力促进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不断做大劳务经济。2005年全镇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达到 0.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3%。全镇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到3215 万元左右,相当于全镇GDP的26%。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其中“打工”收入达750 元,占27 %;当年农民人均增收144元,“打工”增收占65元,当年增收的45%来源于外出打工收入,农民建新房、买电器、购摩托、用手机等等基本都是源于打工收入。此外,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还带回了大量的信息、技术、项目,回乡创业。近几年全镇回乡,创办企业、开发山水资源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近2000人, 投资总额4500万元。可以说,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选择。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必须解决三个关键问题。水坪农民人均耕地只有0.7亩,除去在家务农、镇内从事二三产业和已经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外,全镇近1.5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未得到转移。他们大多每年还是“两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七个月休闲”。为此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今年新增培训转移1500人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解决好公共信息渠道不畅、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技能培训项目不多、提供岗位和维权服务不适应社会需求等关键问题,以大发展推动大转移,以大转移促进大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险制度;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等等,现针对我镇贫困劳动力结构现状,就乡镇如何做好农民工的培训转移工作做以下探讨。
    一、建好服务网络,保障农村劳动力在转移中走向富裕 
    要加强宣传,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浓厚氛围。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闭塞的问题,农业和劳动保障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长年发布就业信息,确保就业信息畅通。通过宣传引导、收入对比、求职提醒、维权承诺,让农民对外出打工动心、称心、放心。要送岗到家,确保农村劳动力求职有门、致富有望。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与用工岗位的有效匹配,要建立岗位资源信息库,实行县、镇、村三级联网,农村劳动力如果要想就业,只要在网上浏览一番,便可找到自己需要的岗位。同时,政府还要定期举行劳动力转移培训现场招聘活动,在农民家门口传递用工信息、搭建就业金桥,帮助劳动者开辟就业捷径。要维护权益,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无忧。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劳动力务工求职的顾虑,劳动保障部门要建起国外、国内、本地三级就业输出体系,并实行就业、权益保护一条龙服务。对于拖欠克扣农民工资、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费等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制定事先预防措施;同时帮助外出打工农民在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如武汉、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建立“同乡会”“维权服务中心”协助劳动部门,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举报投诉,坚持“快速反应、现场办案”,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无忧,并在转移中走向富裕。
    二、狠抓技能培训,让农村劳动力靠提高素质实现成功转移
    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水坪镇有2.3万农村劳动力,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就占了48.6%。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缺乏已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要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技能培训,积极依托县技工学校和其他劳动技能培训机构,每年可培训1000人以上。但是,培训机构招生非常艰难,每年不到500人。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加强招生的宣传组织,加强对困难农民的财政支持,使农民极积参加技能培训。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建好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镇党校、农广校、就业培训中心、农村成教中心等教育阵地的作用,以政府投入为主,动员社会力量,把培训基地的实验室建设好,把实验设备添置齐,把师资队伍配到位,切实解决培训基地的教学问题,让培训学员真正在基地能够动手,到工厂能上班。 三要重抓订单培训,培训一个转移一个。要建立农村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衔接机制,根据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合理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规模,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培养输出,逐步实现“打工大镇”向“务工名镇”的转变。
    配合这些项目的实施,政府还应强化配套政策措施。一是针对培训要求,组织技工学校、有关行业、企业开发高质量的教材,广泛推广使用。同时依托重点培训机构大力加强培训设施建设,从整体上解决培训内容不对路,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二是完善多种形式的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工参加培训。三是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使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经鉴定都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加快发展速度,保证农村劳动力有“岗”可转
    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我们不但要努力把劳动力向镇外市场输出,而且要加快推进水坪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加转移就业转移岗位。增加就业岗位,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基础。要将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紧密结合起来,办更多的工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民工在镇内更方便就业,实现企业与劳动力的“双赢”。
    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增加转移就业岗位。要不断加快我镇城市化建设步伐,通过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凝聚力。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将区域内农民吸引到城镇经商从业。以招商引资促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建设促工业化进程,两者的互动效应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辟广阔天地。
解决关键问题必须讲究方法真抓实干
    客观地说,前几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民自发的选择,盲目的无序流动。基层组织空洞号召的多,极积有效引导的不够。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我们必须履行职责,真抓实干,在企业和农民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的大规模的转移。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政府应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着重在资源整合、政策调节、信息共享、培训教育、创业环境、维权保障等方面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同时,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在完善现有劳动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支持涉农服务部门、各类经济实体、群众团体和社区组织兴办集劳力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于一体的农村劳务中介机构,形成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能大包大揽,不能强迫命令,把市场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是培训与转移的关系。培训是手段,转移是目的。既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抓好就业技能订单式培训,促进异地转移,又要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和创业知识培训,推动就地转移;既要抓好“短平快”培训,实现及时转移,又要着眼长远,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本领,实现适时转移。使之长短结合,内外兼顾,相互促进,持续发展。
    三是集中转移与常年转移的关系。注重发挥大型招聘会等集中转移的比较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为常年转移寻求突破口和规模效应。同时,充分依托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坚持常年转移,为集中转移提供后续服务功能。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偏废。
    四是农技培训与务工培训的关系。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最终目的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因为注重务工农民的培训而忽视了务农农民的培训;不能因为注重外出务工而忽视了农业生产和乡村经济的发展,两者同等重要。要在大力培训务工农民的同时,继续扎实抓好在家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是转移外出与乡村发展的关系。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把握这一发展趋势,促进城乡共同发展。要充分关心和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留守老人、留守小孩生活不便、生产有难、上学不放心等问题,让外出农民放心务工;要建立和健全依法、自愿、有偿的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使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向大户集中,实现适度的规模经营,让在家种田的农民也能提高收入;要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积极引导外出务工者回乡投资兴业,促进“老板”回家、资金回流、项目回来,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形成贫困劳动力合理流动、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推荐访问:对策 劳动力转移 贫困 思考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