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康秋月)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康秋月)

时间:2022-05-18 09:35:03 浏览次数: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中部,总面积2004平方公里,总人口10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1.2万人。2005年,根据水利部关于农村饮水安全评价体系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等四项指标,我们对全市农村饮水现状进行了调查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27.3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53.9万人,涉及309个村、30个农场生产队。饮水不安全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超IV类污染水;二是血吸虫疫水;三是含铁、锰超标的地下水;四是用水保证率和方便程度不达标。近年来,在省水利厅、省饮水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水厂建得成、企业管得好、群众用得起、用户长受益”这一目标,大胆改革,重建重管,创新体制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创造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潜江模式”。2005年以来,累计投资1.1亿多元,建成供水工程37处,解决了145个村(队)、25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一、着眼规范化管理,强化农村水厂规模化建设

“八五”和“九五”时期,针对农村广大群众饮水困难的实际,潜江市多方筹措资金1.66亿元,共兴建农村水厂318座,基本解决了全市近九成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但是,在短短十余年内,全市大部分农村水厂相继关停,农村水改事业出现了严重萎缩甚至倒退。截至2005年底,全市仍在勉强维持运行的农村水厂仅有15处。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受当初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宏观环境的制约,仅仅把农村水厂作一项福利事业来办。同时,在管理上,普遍由集体包揽下来,运行和管理机制不合理。二是从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农村水厂供水规模小,日供水能力低,达不到盈利标准,导致水厂负债经营,多数水厂最终倒闭。近年来,潜江市认真汲取过去农村水厂倒闭的教训,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打破行政界线和“一村一厂”格局,着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化建设,为工程建后规范化管理创造基础条件。

(一)在工程规划建设上,采取“一延、二建、三改”的办法。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我们不是盲目大干快上,而是立足农村供水城市化、集镇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新的农村饮水安全标准进行科学规划,经过反复论证编制了《潜江市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一延,充分利用城市供水设施进行扩网,扩大辐射半径,引导市自来水公司、江汉油田自来水厂、田关水厂扩规扩网,通过延伸主管网,辐射城郊农村。二建,打破行政区划,在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中心地带,按规模效益要求,新建一批适度规模水厂。三改,利用现有的规模水厂,转变体制、扩大制水规模、扩大供水管网,对具有再利用价值的镇处中心水厂进行改造,扩网辐射解决周边农村。

(二)在建设资金筹措上,探索“四个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坚持走“国家投入、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社会融资”的路子,初步建立起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筹资、融资新格局。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除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投资外,市财政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二是引导农民筹资。根据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引导受益群众采取“一事一议、建后算帐、张榜公布、多退少补”的办法,自觉自愿筹资。三是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金。打破惯性思维束缚,强化招商理念,以出让水厂经营权,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资金的使用上,中央和省投资主要用于水厂中心工程(主体工程)建设和输水主管网建设;群众自筹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管网入户费用;社会资金主要用于村内配套管网建设。

(三)在工程建设管理上,严把“四关”。一是严把项目审批关。认真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设计和项目审查,确保工程建设方案科学合理。二是严把设备材料采购关。对工程所用塑管、水表箱、加密阀、水表、铜阀等大宗材料

采购和中心工程施工队伍的选择,都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并委托市技术监督局对进场的管材、水表等材料设备跟踪检测。三是严把工程质量监督关。通过巡回监理、层层监督,落实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制,设立了水利服务“110”热线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多造精品工程,杜绝“豆腐渣”工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优质高效。四是严把工程验收关。所有竣工工程都已通过了法人验收,全面落实项目验收建卡管理制。从项目立项开始,分项目逐个建立档案,做到项目规划、设计、审查、审批、施工、质检、验收以及资金使用管理等建卡管理,实行一处一卡,按卡实施,验收销号,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

二、立足长效运行,强化农村水厂建后管理

为彻底革除旧有体制机制带来的种种弊端,防止水厂重蹈覆辙,确保群众长期受益。我们在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的同时,积极探索以“明确产权、搞活经营权”为重点的农村水厂经营管理新机制、新办法,促进农村水厂发展。

(一)完善管理体系。一是实行了市、镇、供水企业等三级管理体制。市成立了“潜江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总站”,对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实行行业归口管理;设置了各镇、处、管理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站,负责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建设和运行管理;各供水企业从事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二是建立了各司其职的部门协调机制。市政府出台了《潜江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落实了水利、发改、财政、卫生、环保、物价、电力、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初步建立起了职能清晰、权责明确、大力支持农村供水事业发展的协调机制。三是完善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编制了《潜江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规划》、《潜江市农村供水应急预案》,成立了农村水厂应急抢修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制定了工程运行管理制度、财务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制水操作规程、设备维修养护制度、水费计收管理制度、人员考核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

(二)完善经营体制。一是明晰产权。全市所有由国家和受益群众投资兴建的农村供水工程,产权由全体受益群众集体所有,所形成资产由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总站代管,产权证由市人民政府核发。二是放活经营权。除国有农场兴建的水厂外,对其他农村供水工程通过采取拍卖经营权、承包经营权等形式,将水厂的经营权、管理权交由企业,明确其市场主体地位,实行企业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强化风险意识、效益意识,增加水厂发展活力。当前,我市农村水厂主要采取“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等四种经营模式。其一,公办公营模式。对于一些在国有农场和单位投资兴建的水厂,仍实行公有、公建、公营的模式,如田关水厂、运粮湖水厂、总口水厂等。其二,公办民营模式。推进公办水厂民营化改革,提高管理效益。如高场水厂、龙湾水厂、新台水厂等。其三,民办公助模式。广泛发动群众投资建水厂,政府对建设得好的水厂给予一定的资助,以确保它的建设和运行。如联信水厂、火港水厂等。其四,民办民营模式。为了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我们与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签订协议,由其自筹资金建设水厂。如张金水厂等。

(三)完善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水价保障。当前,由于农村用水户用水量达不到设计标准,为确保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长期饮用安全水,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相关规定,潜江市农村供水工程大多实行“两部制”水价,即基本水价(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其定价方法是将供水成本分成生产的固定投入成本(基本费)和生产运行的可变成本(计量费)两部分。基本水价主要是补偿固定成本,按照偿还投资本息、适当补偿工程基本运行维护费用的原则确定,分摊工程固定资产折旧费。计量水价主要是补偿变动成本,按照基本水价以外的其它合理成本费用以及计入规定利税的原则确定。水价的确定首先是由物价部门对其运行管理成本进行核算,然后会同水利部门、供水单位,与村民代表面对面的进行协商定价,最后确定的水价就是基本代表了供需双方的利益。二是强化水源保护、水质保障。划定了农村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建立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定期检测制度,确保水源安全、制供水安全。我市规定,供水水源监测及保护由市环保局负责,每月发布一次水源水质公告;供水水质检测和监督由市卫生局负责,市财政每年拨付资金10万元,用于补偿农村供水水质检测费用。三是抓好“两费”计提。所有供水单位都按规定提取折旧和大修费用,年计提标准为总资产的2%。四是强化人员、技术保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每年将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送出去,与其他省市的同行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今年已派出两批工作人员赴昆明、成都进行学习培训。同时,每年定期对从事农村供水管理和经营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相互交流工作心得。今年3月,我们还请省饮水办、市物价局、市自来水公司、市疾控中心的专家,给农村水厂技术人员授课,反应较好。五是完善设施功能。全市新建水厂都具备净水、供水、消毒、化验、远程监测等五大功能。新入户设施都具备方便管理功能即“一个水表箱、一块防滴漏水表、一个加密阀、一个表后阀”,降低了管理负担,并确保了水费的回收率。

三、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是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事业效率和效能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在切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供水管理和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一)高度重视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建设。为适应水利现代化的新要求,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基础信息、建设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促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范管理和科学决策,我们始终坚持把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同管理、同受益。

(二)全方位推进农村供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按省厅要求,购置了高端PC机,并按要求安装了操作平台,建立了全市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网络。二是与武汉大学合作,在田关水厂和龙湾水厂进行试点,安装了自来水管网监测、水厂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及厂区安全视频监控设施。在管网的关键点上分别装有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浊度传感器,在管网末梢装有二氧化氯余量传感器,对水质、水量、水压、厂区安全实行实时在线监测,达到了可视、可控、可调、远传的现代化的管理水平。通过绘制于卫星地图上的管网,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掌握管网走向、埋深、材质等相关信息。采集数据后通过联通网络将数据实时传到水厂计算机上,在计算机上可以对数据进行备份、查询,并可将其绘制成实时曲线,更加直观、形象地观察管网中的数据规律和变化,以便实现事故自动报警和优化水厂运行制度,达到节能降耗目的。水厂内部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系统对水厂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安全监控,并可保存录像,以保证水厂运行安全,使饮水安全工程更安全。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引领着农村供水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成了潜江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又一大亮点。

    

推荐访问:供水 体制 现代化 机制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