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部队机关干部如何搞好调查研究

部队机关干部如何搞好调查研究

时间:2022-06-05 11:14:01 浏览次数: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这四个字,从语言结构上看,是由“调查”和“研究”两个合成词组合而成。所谓“调查”,就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反映客观事物状态和过程的各种材料,了解和掌握认识对象的有关情况。所谓“研究”,就是对调查所获得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判断,透过现象发现规律,揭示本质,形成结论。因此,调查研究,是人们以各种方式方法直接、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掌握有关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判断,进而形成结论或理论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途径,是制定决策、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政治机关干部,要想当好党委首长的参谋助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出成果,多出成绩,必须学会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由于调查研究的目的、性质和范围不同,可以把调查研究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调查研究的目的分为应用性调查和学术性调查;按调查研究的内容分为综合性调查和专题性调查;按调查研究的深度分为描述性调查、因果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按调查资料的性质分为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按调查的方式方法分为统计调查和实地调查;按调查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选择调查对象的方法,非全面调查又分为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专题调查、个案调查等方式。在各种分类方法中,按调查对象的范围进行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下面,我就按照这样的划分标准,把调查研究分为五种类型逐一介绍。  

  (一)普遍调查  

  普遍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逐一、全面地进行调查,简称普查。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把握某一社会现象的总体情况,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普查获得的资料最能反映社会总体的特征,是各级机关部门制定政策、计划的重要依据。04年大联勤试点开始后,夏副政委、冷主任带我们对全部17个新转隶过来的军兵种单位逐一进行调研,前后历时42天,摸清了这些单位的基本情况。这就是一次普遍调查。  

  (二)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若干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借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总体情况的调查方式。典型调查就是毛泽东所倡导的“解剖麻雀”,运用这种方法从典型单位收集来的材料,对于全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是领导机关经常采用的调查方式。典型的种类很多,要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来选择。如果是总结推广经验为主要目的,就要选择成绩突出、有新创造、新经验的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了解其在哪些方面先进,为什么先进,从而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指导工作全局服务。如果以总结教训为主要目的,就要选择那些问题比较突出、矛盾暴露比较明显的后进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其落后的原因,提出建议,帮助和促进后进单位赶上先进单位,同时给同类单位提供反面经验,作为借鉴。如果以了解某类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过程为主要目的,就要选择最能反映同类事物一般状况、各方面情况比较适中、发展形态较为完整的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解剖麻雀”,对面上的情况作出基本的判断。比如,联勤部队全面建设先进团单位评比已经开展10年了,那么选择连续10年被评为先进团单位和连续10年没有一次被为先进团单位这两类典型单位进行调查,以便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调查就是典型调查。  

  (三)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作用的若干单位进行调查,以掌握调查研究总体情况的调查方式。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他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调查的目的不同。重点调查的目的在于对某种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状况作出基本估计,是一种定量研究;而典型调查的目的则是为了认识某类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一种定性研究。第二,选择调查对象的标准不同。重点调查要求调查对象的数量特征在总体中具有集中性,强调调查对象在总体中的比重,而不要求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典型调查则要求调查对象在同类社会现象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第三,在具体调查方法上,典型调查只能采取面对面的直接调查,而重点调查则既可进行直接调查,也可以采取间接调查方法,如电话询问、查阅文献资料等。比如,冷主任要求我们对联勤部队团单位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加强不同类型团单位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具体措施。由于联勤部队团单位的主体是仓库、医院、干休所,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仓库、医院、干休所中分别选2至3个单位进行调查,而所选的这些单位不需要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  

  (四)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为了研究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它往往针对一个时期发生的带普遍性、趋向性,影响较大、较突出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专门调查,作出分析和结论,提出对策,以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和群众的关注。专题调查可分为总结性专题调查、对策性专题调查和情况性专题调查等。专题调查的特点是内容专一,任务单纯,问题集中,针对性强,是我们军队领导机关经常使用的调查方式。比如,06年,秘书处了解到,联勤部队有海外关系的官兵数量比较多,对部队的教育、管理和保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根据部领导指示,我们就对这些特定的人群进行调查,这个调查就属于专题调查。  

  (五)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是对特定的对象进行的调查。主要特点:一是调查的范围小,对象单一,没有选择性;二是不要求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三是着重于个案本身的分析和研究,不以个体推论总体为目的。进行个案调查,需要收集调查对象的一切资料,掌握大量事实,深入细致地描述调查对象的全貌和具体的发展过程。个案调查属于深度调查,它从掌握大量的事实材料入手,详细描述、分析个案,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判断其主要因素及其作用,从而进行深入的、本质的研究。个案调查具有质的深刻性和实在性,是研究事物发展因果关系的重要的调查方法。比如,对一起领导干部贪污受贿问题的调查,对一起车辆亡人事故的调查等就属于个案调查。  

  二、调查研究的主要环节  

  调查研究是遵循科学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认识社会现象及其本质的过程,因此,要搞好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程序。  

  (一)注重精心选题,是关系到调研工作成败的关键  

  调查研究的选题,是指确定一次调研活动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选定调查研究课题,是整个调查研究过程的起点,也是调查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选题是否恰当,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课题来源看,调查研究课题可分为指定课题和自选课题两类。指定课题也叫任务课题,是党委、首长和上级机关分配的课题,这是领导机关调查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自选课题是调查研究者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一个时期部队工作的热点、难点,自主地提出调研课题,自行组织调查研究。但不管是哪种选题方式,在课题选择上都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关注新情况新问题。新情况新问题刚刚露头,人们对他还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往往代表事物的一种发展趋势,选新情况作为研究课题,会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如05年宣传处对九分部49名大学生新兵情况的调查,选题就很新。因为02年四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后,入伍的大学生新兵开始增多,这些新兵入伍后有什么特点?部队如何对他们培养、使用和管理?从上到下都很关注。所以这个报告上报后,军区刘政委给予批示肯定,总政要报给予转发,反响很好。第二,要关注倾向性问题。倾向性问题是指某一时期或某项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某种偏差,发展下去可能会对部队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需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克服的问题。目前团单位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不高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冷主任让我们就这一倾向性问题进行调研,现实针对性很强。第三,要关注老大难问题。老大难问题是指长期困扰部队的问题,长期以来大家都拿不出很好的解决办法。如对老大难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拿出真知灼见和对策,对工作就很有指导性。比如,党委班子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问题、团结问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等,都是些老大难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解决办法。第四,要关注政策性较新的问题。一项政策出台,不仅事关全局,而且也关系到全体官兵的切身利益,选择政策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是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第五,要关注上级首长关注的问题。一般说来,领导关注的问题,是事关全局的问题,是一个时期内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选择领导关注的问题作为调研课题,自然而然地容易引起领导的重视。比如,胡主席去年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号召后,部队官兵的核心价值观状况如何?如何培育?各级首长都很关注,而联勤部队又以医疗系统的科技干部为主体,我们及时对这一部分人员的核心价值观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成果被军报《内参》刊发,军区、联勤部首长都给予了充分肯定。第六,要关注“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是大家普遍议论和关注的问题,就某一个“热点”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能够发人思考,给人以启笛。如前年连宋来访、去年3月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都是当时官兵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及时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调研,摸清了官兵的思想反映,提出了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调研成果都被军报《内参》刊发,也都引起了上级首长的重视和肯定。  

  (二)做好充分准备,是提高调研效率的重要前提  

  调查研究特别是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在调研展开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用较短时间获得有效调研材料的重要前提。通常需要做好三项准备工作:第一,要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把握调研的依据。在下部队调研前,调研人员应根据调研课题认真学习军委、总部及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这是我们分析把握问题的思想理论武器。比如,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问题进行调研,事先就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政治工作条例》及总部、军区关于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指示要求,这样,我们在调研中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抓住问题的实质。第二,要认真阅读与调研课题相关的报刊、杂志资料,开阔调研思路。一旦调研课题确定后,就要尽可能把报刊、杂志和有关与调研课题相近的资料学习阅读一遍,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对材料中的精彩段落,对一些重要的观点,最好把它摘录下来。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开阔自己的思路,二是可以避免重复劳动。第三,要认真拟定调查研究方案,这关系到调研活动的有效性。在下部队之前,要认真思考,周密计划,确定调研的具体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调查时间、路线和单位;二是调查的形式和方法;三是调查的具体内容;四是调查要达到的目的。  

  (三)把握正确方法,是获得调研素材的基本手段  

  调研的方法很多,就各级领导机关而言,通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1、个别谈话。个别谈话是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口头交谈获得调查资料的方法。由于调查对象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有利于调查对象解除思想顾虑,克服心理障碍,避免了集体座谈不便讲真话的现象。同时也有利于调查者对谈话环境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所关心的问题与调查对象展开深入的讨论。个别谈话特别适合于调查敏感性问题,如调查事故案件、考核干部和班子建设情况、揭露矛盾和问题、征求意见、陈述冲突和隔阂等。个别谈话形式简便、操作灵活,是运用相当普遍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我感到要把握这么几点:一是充分尊重调查对象。谈话用语切不可伤害调查对象的自尊心和感情,这是第一原则。比如,说明来意或提出问题后,询问对方听明白了没有,绝不可大声问:“你听懂了吗?”而应换一种口气,委婉地说:“这就是我想了解的第一个问题,不知我讲清楚了没有。”这样,即使他不理解,也会高兴地发问,或请你再讲一遍。二是选择合适的机会发问和插话。调查对象在交谈中,有时对自己的谈话没有把握,不知道自己所说的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可能会在谈话中停顿一下,等待我们的反应。这时,我们如果期望他谈下去,可以对他说:“您谈的很好,请继续吧。”如果希望换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抓住这个短暂的停顿,将准备好的下一个问题提出来。三是艺术地把跑题引正。跑题是谈话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伤害调查对象的自尊心,引起调查对象内心的抵触。当谈话中调查对象跑题时,我们不能粗鲁地打断对方,也不能直接指出对方跑题,此时可采取适时总结的方法,即将他谈的那些与主题无关的话归纳一下,说:“您刚才谈了事情的起因和主要经过,谈的很好,现在谈一谈发生事故的主客观原因好吗?”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把话题拉回来了。四是注意情感交流。谈话的过程也是情感互动的过程,如当对方谈到自己的挫折或不幸时,我们要有同情的表情;对方谈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时,要有高兴的表情等,切不可在对方说话时面无表情,更不能在对方谈兴正浓时随便打手机、起来走动,无视对方的存在。  

  2、座谈讨论。利用开座谈会的方法收集 资料,是领导机关最常用的调查方法。其突出特点是,不仅有调查者与调查对象之间的互动,而且有调查对象之间的互动,即调查过程是双重互动过程。座谈会的主题应简明、集中,参加座谈会人员一般以五至七人为宜,到会人员应了解情况,具有某种代表性,敢于发表意见,彼此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言,与调查无关的人员不要参加,职务相差悬殊的人不宜参加同一个座谈会。为确保座谈会质量,需把握几点:一是要讲清座谈目的。会议一开始,我们就要让与会人员充分了解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组对他们寄予厚望,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各自的意见。二是要创造良好的会议气氛。一般说来,座谈会刚开始,与会人员都比较拘束,难以形成讨论的气氛,这时不妨来一个“热身运动”,从主持人开始,每个与会人员作一下自我介绍。如果会前物色好了第一个发言的人,主持人讲完之后就可请他率先发言,使会议自然转入讨论。今年初,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与13位来自基层的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温总理看到每个人面前放着几页纸,说:“不要照稿子念,我要听你们讲心里话。赞扬的话不讲,省出时间多讲意见和建议。”总理轻松的开场白,把大家逗乐了。代表们活跃起来,抢着发言。三是要精心安排发言顺序。第一个发言人的地位是引起他人从众心理的重要因素。前面发言的人地位越高,其他人的从众心理就越容易产生。因此,为避免这种从众行为,一般情况下应让年轻的同志打头炮,把平时不爱说话、缺乏主见的同志往前排,最后安排老同志发言。四是要鼓励标新立异。我们应采取各种办法广开言路。在群体意见趋于一致时,要启发与会者从不同的角度大胆思考和探索问题,尤其要鼓励个人大胆发表不同或者相反的意见。五是善于提问和引导。我们应根据座谈会的进展情况和调查提纲,适时地进行提问和引导。比如,对于那些不踊跃发言的与会者,我们可以采取指名提问的方式请其发表意见。  

  3、蹲点调查。蹲点,既是领导机关集中帮助基层单位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工作方法,又是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作为调查研究方法的蹲点,与作为领导工作方法的蹲点有所不同:前者属于研究方法,重在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探寻规律,形成结论,最后写出调查报告;后者属于工作方法,其重点在于“帮带”,即通过蹲点帮助基层单位解决问题,提高基层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在部队工作中,两种方法并不截然分开,常常是在蹲点的过程中完成调查任务。比如, 05年6月28日 至 7月27日 ,魏政委带领联勤部、九分部两级机关14名同志组成的联合指导组,在临淄油料仓库进行帮建团单位和基层单位试点,这次历时一个月的蹲点,既是一种手把手地帮带,同时也是为联勤部队帮建团单位和基层单位进行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成果,因此又是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蹲点调查的实施程序:一是选择蹲点单位。大批量的蹲点是机关统一组织的,通常按照党委的意图和部队的实际需要,本着业务对口、突出重点、适度分散的原则安排。专项蹲点,则根据蹲点的意图选点。若是为了抓“试点”,一般选建制比较健全、客观条件比较适中的单位;若是为了帮助后进单位赶队,则选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二是制定蹲点调查方案。内容包括: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调查研究的阶段划分和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拟采取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在多大范围内,由谁来具体组织;帮带目标,即帮带调研单位解决哪些问题,拟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三是掌握基本情况。在进点前,就要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向机关有关部门请教等途径,了解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进点后,要尽快深下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单位的情况。四是进行重点帮带。不仅要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且要多给基层干部、骨干传授工作方法和要领,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五是总结经验,研究对策措施。蹲点后期,要认真分析蹲点单位的情况,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或者根据蹲点单位的情况,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提出政策性措施。调查结束后,应向党委、首长汇报蹲点情况,写出调查报告。  

  4、问卷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目的设计问卷,把问卷发给调查对象,请调查对象填写,然后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获得面上的情况,有利于对某一问题作出量的分析。问卷调查关键是应根据调研课题事先设计好问卷,问卷调查题要便于答卷的同志作定性和定量判断,不能模棱两可,否则就难以获得精确而又可靠的数据情况。  

  5、书面调查。这是直接调查方式的一种补充,有助于历史地、全面地了解某一事物。比如,前段时间,我们调查总结二疗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进事迹,就把二疗党委近几年来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经验、上报材料、措施规定等材料找来看一看,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使我们调查的情况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较大的覆盖面。  

  调查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调查方法通常不是独立运用的,大都是结合起来用,要把某一个问题的调查搞深入,需要同时采用座谈讨论、个别谈话、问卷调查、民主测评、实地察看、书面调查等多种方法,确保调查的广度和深度。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要领  

  调查报告,是在对某个单位、某个问题或某一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之后,根据调查研究过程及成果写成的书面材料。调查研究是调查报告的基础和依据,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反映和体现。调查报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调查研究的深度和理论升华的水平。从实践看,写好调查报告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环节:  

  (一)正确提炼主题,给调查报告以高尚的灵魂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调查报告的生命力在于主题。没有主题的报告只能是材料的堆砌。那么,怎样确定和提炼主题呢?一是要从调查的事实和材料出发提炼主题。要从占有材料出发,突出主要方面,防止面面俱到,冲淡主题;要正确处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紧紧抓住被调查对象的特点提炼出有新意的主题,避免使用老话、套话和尽人皆知的陈旧观点。比如,05年魏政委带两级工作组在临淄油料仓库进行帮建团单位和基层单位试点,最后形成的经验性调查报告,其主题是,“着眼全面打牢部队建设基础,扎扎实实真帮实教”,就比较新颖。二是提炼的主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努力抓住主要矛盾,对客观存在的模糊杂乱的现象进行认真思考、分析、比较、鉴别,揭示出它的本质,提炼出深刻的主题。也就是说,要从客观事物中发掘出最本质、最有意义的东西。三是提炼主题要突出指导性和针对性。要着眼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尝试,大胆立论,旗帜鲜明地反映、回答部队建设中需要解决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只有经过深刻透彻的综合分析,才能写出有质量、有指导意义、有实用价值的调查报告。  

  (二)认真推敲观点,给调查报告以清秀的面孔  

  如果把主题比作调查报告的灵魂,那么观点就是调查报告的五官和容貌。调查报告的观点很重要,一篇调查报告是否成功,能否引人入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点是否提炼精当。形成观点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研究问题的深度,防止停留在事物的表层,深不下去;二是注意研究问题的高度,防止罗列事实,就事论事;三是注意研究问题的广度,防止主观片面,见木不见林。比如,去年冷主任带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最后撰写了《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报告,形成这样四个观点:一是教育能力弱与教育者身份不相适应,必须下力提高教育者的素质能力,掌握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二是教育手段落后与官兵期望值较高不相适应,必须积极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三是教育目的性不强与以人为本要求不相适应,必须更新政治教育理念,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四是教育环境与官兵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必须优化教育环境,增强政治教育的综合效益。这篇调研报告发表在今年军区《政治工作简报》第4期上。总之观点要富有文采,富有哲理和韵味。  

  (三)精心安排结构,给调查报告以健全的骨架  

  调查报告的框架,是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布局谋篇。调查报告结构的基本要求有三点:一是要准确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二是要服从和服务于表达主题的需要;三是形式多样,富于变化。一般说来,调查报告的结构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上下篇”;另一种是“三段论”;还有一种是“并列式”。“上下篇”结构,是指调查报告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通常是写基本情况,包括好的方面、存在的问题;下半部分写对策和办法或好的经验。“三段论”结构,是指调查报告分三部分,一表现,二原因,三对策;或者是一成绩,二经验,三启示。“并列式”结构,是指从横向或纵向抽出几个问题,逐个问题展开来写,每个问题都有现状、原因和对策。对一般性的专题调查一般采取“上下篇”结构方式;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一般采用“三段论”结构;对涉及面比较广的调查,一般采用“并列式”结构。  

  (四)恰当运用材料,给调查报告以健壮的体魂  

  材料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调查报告的质量。那么,如何正确运用材料呢?一是材料要紧扣主题。越是能反映主题的材料越要精选多用,不能反映主题的材料,无论怎样生动都不能用,千万不能认为这个事好,那个事也不错,胡乱堆砌,冲淡主题。二是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调查报告的特点之一就是用事实说话,所选用的材料一定真实可靠,不能胡乱编造。三是要选择最典型的材料。要运用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最有代表性,最有个性特点的材料,要做到以一当十,特别是典型事例、典型数据、典型语言、典型细节要多运用。四是要运用新颖生动的材料。撰写调查报告,即使课题不是很新,也要注意运用新人新事、新成果、新经验、新情况去反映。  

  四、调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明确目的,不要自以为是  

  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是为指导部队工作服务的,如果不是紧紧围绕这“两个服务”去搞调查研究,调查得再深入,调查报告写得再好,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现实中的确存在这么两种情况:一个是调查目的不明确,注定调查质量不高或不成功。有的调查不是为了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写文章、上材料,去搞一些冷门、抓偏题,搞一些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有的到一个单位,看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问题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没有弄清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就大惊小怪,乱加指责,结果挫伤了调查对象的心,引起调查对象的抵触和反感;有的通过调查不仅没有把所去单位的问题解决好,反而增加了新的问题,留下了一些后遗症,结果上级不得不派新的工作组去解决问题。另一个是调查目的明确,但由于调查方法不当等原因,好心办了坏事。比如,我曾经看到过一个例子:某个调研组到一个单位调查,了解到这个单位班子内部特别是两个主官之间有不团结的情况,但还没有到闹公开不团结的状况。调研组决定帮助这个班子解决团结方面的问题,但由于采取的方法不当,使这个单位班子特别是两个主官之间不团结的问题反而公开化了,最后没法共事了,上级不得不采取组织调整。像以上这两种情况在实际调研中应该特别注意加以避免。  

  (二)要尊重事实,不要先入为主  

  先入为主的具体表现是调查之前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对调查对象作出了主观臆想的结论,并以此为出发点,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变成了为证实已有结论而寻找依据的过程。这种调查研究方式十分有害,既影响调查研究的深入,又会使调查研究的结论出现偏差。在这方面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能带着框框搞调查。这种框框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领导在调查之前向调查人员交代的调查意向和对调查对象的初步评价;另一个是调查人员在调查之前对调查对象的已知情况和印象。应该说,这些“意向”、“评价”、“情况”、“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可以供调查研究时参考,但绝不能用它硬套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不能把已有的“评价”和“印象”作为调查的结论。正确的做法是在深入调查中修正那些已有的“评价”和“印象”,使调查结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二是不能急于下结论。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在调查开始阶段听到的情况和意见,仅仅是表层的现象,随着调查的扩展和深入,才能触及深层和本质。因此,在调查开始阶段,对被调查者不要轻易表态,对调查的事物不要轻易下结论。“下车伊始”乱发议论、轻下结论,往往使调查走上偏听、偏信、偏见的歧路。比如,05年4月,冷主任派我带工作组到干休二所调查核实一封以该所老干部名义反映所长潘聚池有关问题的告状信。冷主任明确指示,要对信中反映的14个问题逐一进行调查核实。开始调查时,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但我们不轻易发表任何意见,一切以事实为依据。调查结束后,既澄清了事实,也平息了议论。  

  (三)要深入细致,不要走马观花  

  在调查研究中,满足于听听汇报,走走转转,看到的常常是表面现象,触摸不到事物的深处。过去有句老话,叫“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改进调查研究作风,必须在“艰苦深入”上用气力、下功夫。1961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63岁的刘少奇到湖南农村搞调研,他原本想从老家宁乡县开始进行这项工作,当离开省城长沙不远,路过一个叫王家湾的村庄时,路边一个号称拥有万头猪的养猪场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他就带着随同人员到养猪场看看,一看才知道,这个养猪场实际上只有两头猪。刘少奇感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于是决定调研就从这个养猪场开始。他和随同人员一起动手,在猪场的饲料间用门板和稻草给自己搭了个铺,其他人员也在猪场不同的屋子搭地铺住下。就这样,刘少奇带着大家在这个县搞了16天的调查。我觉得,当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不仅仅是在做调查研究,而简直就是在给全党领导干部上如何搞调研的课,对我们启发教育很大。一是调研不能走马观花,要扑下身子。调查研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舒舒服服,走马观花,是掌握不了第一手资料,也不可能对事物作出正确分析判断的。一定要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只贩“二手货”。且不说身患疾病的国家主席,就是63岁平常人吃住在养猪场十多天也未必吃得消。但是,“不经一番寒彻苦,哪得扑鼻梅花香”。没有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工作、同休息、同娱乐的“五同”精神,是很难了解到真实问题的。二是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到事物之中。调查研究应该是系统的深入的。所谓系统,就是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物的联系中获得真知灼见。所谓深入,就是通过连续的反复的调查,透过现象和表层去挖掘事物的本质。调查研究的作风是否深入,不能单纯看调查了多少天,接触了多少人员,关键是看是否进入了被调查者的内心。如果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在感情上格格不入,那么,调查时间再长,也无法了解到深层次的情况,无法抓住事物的本质。三是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如果在调查中听到的情况很特殊、很典型、很重要,如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经济问题、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典型事例、反映单位的突出问题等,要设法核实清楚,并及时向带队领导汇报,但绝不能听风就是雨,不经过调查论证和分析判断就信以为真,否则有时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个人的成长进步。  

  (四)要广闻博采,不要以偏概全  

  调查研究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只有对事物的掌握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可能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才能在众多情况中抓住事物本质的东西。我们有些调查,往往是重定性、轻定量,重结论、轻联系。某些同志反映的问题到底占多大的面?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的联系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背后还有没有别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弄清楚,结论也就不可能使人信服。要想对一个事物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也必须加大“量”的调查,不这样,就很难看清复杂事物的全貌,很难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加大量的调查,关键是“广闻博采”,不要自己束缚自己,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小圈子里。比如, 2002年6月4日 至 7月31日 ,魏纪章政委带机关8名同志,在军区总医院进行调研。期间,工作组深入13个机关科室、48个基层科室和干休所,与349名干部群众进行了个别交谈;设计了三套调查问卷,分别组织科室领导、机关干部、科室群众代表共380人,分三批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组分四个小组,连续奋战3天3夜,共归纳出11400多条有价值信息;与当事人、知情人谈话140多人次,查阅了会议记录、财务账目等大量资料,对群众反映的17个问题逐一进行调查核实,查清了事实,写出了专题报告。我感到,这次调研,谈话覆盖的人数、了解情况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工作组成员的辛苦程度在这几年联勤部的调研活动中是不多的。  

  (五)要处处留心,不要粗心大意  

  调研中要做个有心人、细心人。别人没有留意的,你能留意;别人没有看到的,你能看到,这样才能使脑子装满题目,装满线索,装满问题。粗心大意、粗枝大叶是调查研究的大忌。上面讲到的刘少奇在王家湾调研,其中有一个细节:有一天,刘少奇路过后山坡,看到一堆人粪,于是他便用棍子把粪挑开,看了又看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这是小孩的粪便,可里面没有一点细粮的残渣,尽是粗纤维。他说,在一个家庭里,好的总是先尽孩子吃。小孩的粪便尚且如此,可见大人吃的是什么┄┄所以,搞调研要善于通过无关的东西找相关的问题,能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遇上人粪,恐怕很多人都会绕着走,但刘少奇不仅不绕,反而要认真研究一番,通过一看、二辨、三推理,得出这里百姓几乎无粮可食的结论。调查研究重要的不只是人到,而是心到;心到了就会发现一些看上去不相关的东西其实都与要搞的调研有关。工作中的问题,其实并不缺少现象,而是缺少发现。  

  (六)要实话实说,不要报喜隐忧  

  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调查研究的根本原则。现在,调查研究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报喜容易报忧难。主要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被调查的同志怕报了忧,上边又查又问,影响单位形象,损害个人声誉;另一个是搞调研的同志怕担风险,怕挨批评,怕惹得上下不高兴。1963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周总理到河北农村就办大食堂问题进行调研。一天,周总理找几个农民开座谈会,一个叫二廷的青年农民对总理说:“大食堂要是再办下去,三年以后你也会饿死。”听了这话,陪同的人和参加座谈会的几个农民都很紧张,但总理没有不高兴,他鼓励二廷说:“说说看,三年后我为什么会饿死?”二廷说:“在大食堂里,我们都吃不饱饭,饿着肚子干活就没有积极性,没有积极性种出的粮食就不够吃,就要吃国库里的存粮,第一年少一半,第二年又少一半,第三年国库就空了,你们都是靠吃国库的粮食,国库里没有粮食了,你不就饿死了嘛。”总理听了以后陷入了沉思。为了了解真实情况,总理又三次在开饭的时候亲自到大食堂察看,到农民家里访谈,最后,得出大食堂确实不能再办的结论。回到北京后,周总理又亲自给毛主席汇报,建议停办大食堂,从此以后,大食堂在全国逐渐停办了。周总理的调研作风和态度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要做到实话实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根本的是要有坚持真理的胆量和勇气,自觉把倾听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要求当作调研者的崇高职责。部队建设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运动过程,对任何单位来说,短与忧都是客观存在的。揭短才能治短,报忧才能解忧。应该说,我们经常下部队,对干部战士的苦衷,对部队热点、难点和倾向性问题,是能够看到的,关键是有没有勇气报忧。当然,揭露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爆冷门”,不是投人所好,而是为了引起领导的关注,最终能进入领导决策,以推动部队实际工作的开展。  

  调查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指导基层工作能力、“谋事”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成为一名称职合格的政治机关干部。  

推荐访问:机关干部 调查研究 搞好 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