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党员书香征文6篇

党员书香征文6篇

时间:2022-06-25 16:49:02 浏览次数:

【篇一】

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又不禁忆起青春年少的当年。那时,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校园里没有什么课外读物。《金光大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小说就是我们的最爱。特别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白,成为了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青春励志名言,伴随着我们一路行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段独白也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在新的历史时期,则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去年,读了《好党员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读后心潮澎湃。该书以新颖独到的视角、新鲜详实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践行“四讲四有”标准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像当年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一样,激情澎湃,感慨良多。

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首先是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政治站位要高,才能有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的不竭动力。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从黑暗中诞生并迅速崛起,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始终站在人民利益的高度,以谋求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能经受得住任何困难与酷刑的考验。“推崇真理的能力是点燃信仰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诉我们,信仰的火花要靠推崇真理的能力点燃。好党员,就应当为真理而战。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无论身处怎样的“圈”,都有各自的规矩、纪律。特别是共产党人,更是以高标准的规矩和铁的纪律著称。“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要切实提高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不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的,而是要把规矩与纪律铭刻在心灵深处,融入自己的灵魂。不需要别人要求与提醒,将规矩、纪律形成个人言行的本能性的“雷池线”,自觉地止步,不能有丝毫的逾越。只有这样,一切按党章党规办事,才不迷失方向,才不误入歧途。

“正直是道德之本。”迈哈福兹一句简单的话,却极其准确地概括了做人的最低准则。道德高尚、品行端正是中国古代所谓“君子”的标准,并特别推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为“花之君子”。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能失去了道德与品行,而应做到“君子坦荡荡”。在现实中,就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在个人利益或奢靡生活面前,超越了道德底线,染上了“淤泥”而不能自拔,最终走向人民的反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斗志;《好党员是怎样炼成的》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回首走过的读书之路,这两本不同时代,不同体裁,但都是关于“炼成”的书籍,在不同时期给予了阅读者相同的激励。前者燃起青春的斗志,让人投身火热的事业,播下奋斗的“初心”;后者给党员干部提供了成长的实践论和方法论,让大家在奋斗中永葆“初心”。不同的时代,相同的“炼成”,在这些优秀的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才能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真情拥抱崭新的时代。

【篇二】

时常会想起木心先生笔下“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的场景,小时候,每次一开学发新书就感觉特别高兴,包上精致的书皮,坐在教室里去翻看每一本书,那时候手机、网络还不是很普及,读书就是唯一的乐趣,书香温暖了我们的少年岁月。后来,科技越来越发达,感觉所有事情都变快了,书香味也就淡了。

随着毕业进入到政府机关工作,有幸又能拿起书本来品读,重新找回了“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所描述的意境,当你“醉”于一本好书的时候,就像沐浴在阳光中,如饮山泉水般温暖而甘甜。人们常说,要把书读旧,把人变新,通过阅读《学习金句》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金句”,对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又有了全新的认识,领悟到胸中既要有梦想,又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实践,更需要静水流深的智慧,在喜悦中沉静思考,在失败后从容面对。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讲的是修养品行要从学习开始,学习要以读书为根本。在机关中每每看到同事们写的那些文章妙笔生花,丝丝入扣,总是会自叹弗如,也会去找一些书来提升自己的底蕴,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通过读书可以体会那些文学大师的睿智和超然,领略人间冷暖、世事变迁,就如与哲人促膝长谈、与大师握手,于无形中让书香滋润心田,让自己视野更加开阔,不再为了适应快速的生活,而是放慢一点去让自己沉淀,提升阅历去成长,当然也不要被先贤的文字所“绑架”,要细细去品味、琢磨,多领悟和总结,自会做到胸中有万千丘壑,眼中有星辰大海。

博百家之长,让书籍与成长齐飞;品人生百态,让书香与岁月为伴。重拾“从前慢”的时光,每个人都会闻着书香有所成长,去找到自我,让自己的生命更饱满。时光总是不会辜负努力的人,正如表面平静的水看不出水底有多深,你读过的书自会指引你要去走的路,带领你去追寻想要的人生。

【篇三】

人生四十年,有些习惯走着走着就淡了,有些习惯却辗转切换间依然不离不弃,伴随半生。

自小我就喜欢看书,在那个物质生活温饱而已的年月,读书是小村“秀才”般的享受。我喜欢的书,能找到的也就是各类“小人书”和演义评书。因此,中午放学时,经过路边一家准时播放的广播评书,就是我很好的享受,每天很短的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总是倏忽急逝,却又浸润心田、回味久久,成为少年时每天的念想,那“嘚嘚嘚”的马蹄声,那两军摆开阵势,列队厮杀的场景,从说书人生动明朗的描述中,形象地出现在少年的“打仗”游戏中,心里、梦里。后来,慢慢知道,那个说书人叫刘兰芳,再后来,村里有了播评书的唱片机,在夏日炎热的傍晚,家前沿后的叔伯大爷、婆媳妯娌们总三五聚在一起听评书,好在那时作业并不多,我得以借机凑趣,美美地跟着“听了个饱儿”。那时节,村子里几乎被我寻遍了各类书纸,就这样或听或读间,我的童年便熟悉了《杨家将》《薛家将》《呼家将》《隋唐演义》《罗通扫北》《秦英征西》等评书演义,这让年少的我初步有了“英雄”的概念,有了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懵懂情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私经济的繁荣,从10岁那年,生活开始慢慢殷实,父亲厂子里的图书馆是我眼中神秘而又崇高的殿堂。那里的书我没有“证”借不出,但里面的报纸杂志还是有一些,父亲身边的工友借的书我也可以楼上楼下寻着看,工厂所看图书印象中还是评书居多,不过和我之前接触的评书有了新变化,如《三侠五义》《小五义》《封神演义》等,不再是披盔戴甲的勇将,而多了慷慨义气的侠客,不再是“一字长蛇阵”的规整,而多了“三头六臂的哪吒”,会“呼风唤雨”会“土遁”的姜子牙。书籍打开了我的视野,给了我想象的翅膀,也让少年的心积淀了几分侠义情怀。

高中三年,选择文科的我,苦学唯物论辩证法,从中找到很多独有的快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问题的视角越来越丰富;“高下相倾,音声相和,长短相形”,对事物的看法越来越丰润;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多番辨析之下,对主流和支流,对统筹方法,对事情的“轻重缓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这构成了我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基本理念和思路,这些读书对我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月,在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在那首“高三那,还有闲情唱,什么时候才能把大学考上”的歌声里,我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于读书学习,简单而又充实的中学生活很快结束了,打开大学的大门,懵懵懂懂间,书籍带我进入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

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深处闹市的大学,令我被喧嚣和浮躁驱使着,在高中的极度专注和大学的宽松自由反差之下,半年一晃就这么过去了。在第二个学期开始前的一天晚上,学生会部长,一位大四的学长老大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现在你和同学来到大学这个新平台,起点基本一致,可是努力和不努力,用心和不用心,到了大四的时候,有的同学就会足可以当身边同学的老师了”,这让我如醍醐灌顶,瞬间警醒起来,从那日起,泡图书馆就成了我大学生活的关键词,从第一本《傅雷家书》,卡夫卡的《变形记》,到《少年维特之烦恼》《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红与黑》,到《论语》《大学》《中庸》《古文观止》等等,青春期的情感教育,青年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书籍发挥了一锤定音的关键作用。如果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气质的话,我认为,大学几年“一日不读一日不安”“一日不学一日不进”的体悟,塑造了我之所以为我的情感、认知和见地的基础。

四年一过,坚持读书给了我分外的充实和自信,有那么一些时候,我似乎找到了打开书籍与书籍之间的“钥匙”,寻获了国内国外文学间的“密码”,就这样踌躇满志的工作生活开启了。

人生总是这样,古龙说过,“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阴差阳错机缘巧合之际,人生之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有那么一段时期,我开始一部一部阅看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名家的作品集,或快意恩仇,或缠绵悱恻;或李寻欢的“生也何欢,死亦何忧?”或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或李莫愁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书籍丰富了情感体验,放大了个人的豪放和细腻。

因为工作的缘故,公文写作从2005年入手,于今已十多年过去了。从灵动细腻的个人体验,到规整有序的工作安排,过度也算平顺,只是工作越久,越有几分危机感,有些担心这种程序化格式化的习惯会滋生惰性,会让大脑慢慢变得机械而又鲜有创造性。这种不安促使我主动在阅读上,在和生活的接触体验上勤下功夫,市场经济知识、金牌推销、创新与创造,成了我闲时阅读的关注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弘扬,使我深感有责任有义务精益求精,毕竟,努力了,于公于私,都可以心下坦然、有所交代。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务知识、纪检监察知识,慢慢成为我阅读的重心所在,而我也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中,在完整系统的阅读中,在学思践悟中,愈发感受到新思想的博大精深,愈发笃信实做,在人生格局、思想站位,在宏观与微观,“大”与“小”,进退留转等方面有了更深沉的体悟,愈发淡然笃定的奋力前行。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好读书读好书,使人有脚踏实地的踏实感和内心灵动的充盈感,人生路漫漫,终不会迷茫无措。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应该成为党员一生的追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学习也是党员一辈子安身立命的本钱,必将伴随着人生的丰富,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愈见其价值和意义,必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充实广泛的智力支持和坚实有效的强大支撑。

【篇四】

15岁,青春年少、岁月青葱;7年,时光漫长、日久月深。细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掩卷自省,久不平矣。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也正是读书这个爱好,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村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到中央,一路追寻过来,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他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日积月累,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反观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海量数字化生产的阅读让我们越来越难以放下手机,去捧着一本书来品味它隽永的墨香,其实我们并不缺乏阅读,而是缺乏沉潜式的阅读,缺乏如习近平总书记用7年时光去真正的沉淀升华自我。而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的青年干部,切不可被方寸之物中的世界迷失了双眼,忘记了来时的路,也迷茫了未来的方向。

青年干部请等等,原著原文亮方向。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优良传统,青年干部要明白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党的基本理论是每名党员干部的基本功,而这些基本理论的精髓,都集中而准确地凝结在原著之中,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握规律,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做到更好地融会贯通。在这个多元思潮正冲击着传统理论思维、互联网和新媒体潮流涌动的今天,如果连党员干部都不能掌握真理,把党的创新理论阳光播撒在人们心中,又怎么能做到凝心聚力,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呢?

青年干部请等等,党报党刊铭初心。党报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担负着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时代使命。而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远离主流媒体,把党报党刊束之高阁,对党的声音不上心,这种不良风气其弊不小。青年干部通过阅读党报党刊可以了解和熟悉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了解国家或改革开放、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更能从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中汲取营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初心不忘,在思想上确立“方向标”,在价值上筑起“主心骨”,在行动上保持“恒动力”。

青年干部请等等,法律法规知敬畏。法律法规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底线,是党员干部政治标准和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什么人,不管涉及谁,只要违反法律就要依法追究责任,绝不允许出现执法和司法的“空当”。青年干部要保持对法律法规的敬畏心,时时守法事事用法,而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这就需要熟读同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化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弄明白法律规定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始终做到依法行政,坚持按规矩办事,成为一个心中有民、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合格干部。

青年干部请等等,历史文化增智识。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同时也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走向何方?青年干部多读一点历史,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同时可以重温历史的经验,研究眼下的现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当然读历史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以敬畏之心仰慕历史先贤哲人,以谦虚之心求教历史这本大书,以智慧之心吸取历史沉淀的精髓,以开拓之心借鉴历史之光照亮未来。

青年干部请等等,科学创新建强国。科技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苦难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是源于科技创新的迟滞、压抑和落后,当代中国再也不能与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须立足世界科技革命最前沿。青年干部对接受新科技新理念有着天然优势,要及时学习最新前沿科技知识,跟进新兴业态、流行科技产品,保持和前沿科技同频同步,也只有学习和运用好科技创新知识,方能保障今后在促进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中当好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注入强大科技力量。

“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请放缓脚步等一等,人间四月芳菲尽,书香浸润正当时。

【篇五】

悠悠书香,点点墨趣,以书为友,与文为伴,我深知,我是一个喜欢读书且喜欢在文字里做梦的人。

小时候,每每见到一束花蕾、一滴露珠、一片红叶、一地雪花,都会莫名地触动着我的情思,使我顷刻间生出许多美丽的冲动来。长大以后,我才知道,这就是我对文字的感觉。参加工作以后,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我都是用读书看报来打发,在落寞和孤寂中,心底里总有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情在跳跃,胆敢拿起笔来,把满腹的激情倾洒在字里行间,顿时周身便有了一种说不出的释然和快乐!

记得曾有人这样说过:“生活中,有一种收获,让人一生受益,那就是读书的收获;人生中,有一种经历,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读书的力量。”书,让简单的人变得丰富,让喧嚣的人返璞归真。闲暇时,总喜欢独坐书屋,品一杯香茗,捧一本好书,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字里行间,寻找一种超然的感觉,浮躁的灵魂顷刻间就会变得安静恬适。远离嘈杂刺耳的人声车鸣,远离毫无意义的交际宴请,把所剩无几的一丁点儿时间全部用来自行支配,无论是清晨夜晚,还是在每一个忙中偷闲的瞬间,总喜欢给自己留一份安静和空白,或品味一首小诗,或捧读一段文字,或在键盘上敲打一些零落的文字和寂寞的心语,这样不经意间时间便会从指间匆匆滑过,然后让疲倦的身躯和充实的灵魂相伴而眠……

读书之乐,乐在大开眼界。古今中外,皆浓缩于尺牍;千山万水,尽了然于卷帙。一卷在手,可以穿梭时空,尽情沐浴先贤智者思想的惠泽,可以遨游天下,悠然领略极致的风景。读书之乐,乐在悦心。好书是心灵的“钙片”,读书,可以释放低落的情绪,可以拨开心底里的迷雾,可以培养纯真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中,使心胸变得宽容豁达,读书让我汲取了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力量。然而,一位朋友曾跟我说过:“读书写作不能救社会,更不能救自己。”我深知朋友话语的真实性,可这多年来我对书的痴爱却有增无减,如今虽已过了不惑之年,可每每读到一首好诗总会情不自禁地为之垂泪,看过一篇妙文也会莫名其妙地为之动容,书是我最忠诚的伴侣,更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尽管时光流逝,阅读却让我的生命永葆青春,让我的生活多姿多彩!

前些年在基层工作,当我在山野间行走,看山花烂漫,闻鸟雀啼鸣,那一刻,心底里总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我再次拿起笔,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快乐和苦难与共的文字。在文字中行走,我忘掉了尘世间的所有烦恼和不悦,沉醉在恬淡的安逸中,心情也得到了超然与升华,狭窄的思维也得到了开拓与净化。是书籍点亮了我的心灯,是文字使我的精神和灵魂始终保持着一份富有和美丽。“胸有诗书气更宽”,因为有了文学,它使我在人生的风雨中有了更多支撑的力量。

回想那些年,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让我的人生步入了最低谷。也许很多人在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喜欢一个人走出去,或向人倾诉或对着天空呐喊,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愤懑,而我,却选择在文字中行走,在字里行间寻找花开满眼的感觉,那一刻,生命里所有的疼痛和泪水都会随着文字一点点被搁浅,在我的心底里散发出了最清香最温暖的感动。那段日子,一个人在隐忍中度过风霜雪雨;那段日子,一个人用执着坚守心中的信念;那段日子,一个人躲在小屋内用书籍疗伤,用文字来释放自己几近绝望的情绪。我在书中汲取前行的动力,吮吸甘甜的雨露,沐浴书香的温暖。我知道,是书籍和文字拯救了我失落的灵魂,让我重新走进阳光灿烂的圣地。

我喜欢读书,是因为书籍里浸透着人性的智慧,闪耀着理性的光芒,更因为它不会像复杂的人,永远不会背叛自己。我喜欢文字,喜欢文字的清新淡雅,更喜欢文字的立场鲜明。我喜欢品味文字,就像品味岁月里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品味人生酸甜苦辣的生活。文字,让我忘记烦恼,让我消除阵痛,让我在寒冷的季节感受到无尽的暖意。在思维短路时,是文字给了我灵感,给了我安慰和启迪,让我理性地走出迷茫,走出困境。

而今,我在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中,虽然读的书和写的文章比以前少了。然而,我愈加地感受到了文字的美丽与高贵,纵使在最忙碌中,我依然会惦记着我至爱的文字,也会时时想起那些年一个人的日子有书籍和文字相伴的每一寸时光。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文字也许不再是大多数人的一种精神意趣或璀璨幻想,而我,却一直在枯燥的文字里做最执着的坚守,也许这一切缘于一种喜爱吧!以后的日子,不管生活是阳光还是风雨,我都会忠诚地守护在我精神的家园;无论道路是平坦还是坎坷,我也会默默驻守着我心灵的这方净土,让读书写作永远伴我前行!

【篇六】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名家都十分喜欢阅读,并且对阅读有着很独到的见解和体会。通过阅读,他们不但写出了许多名篇巨著,还写出了许多千古佳句。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

通过阅读,我发现我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陶醉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汲取名著、名篇、名句的营养。虽然没看过大海,但我从高尔基的《海燕》中却感受到了大海的波澜壮阔;虽然没登过泰山,但从诗人杜甫的《望岳》中感受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感慨;虽然没去过沙漠,但从诗人王维的《行至塞上》中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烟落日圆”的雄奇瑰丽风光。

记得曾经读过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名叫《有事做的幸福》,那是2013年县直属党委赠送的一本书,是四川藉著名作家范三川先生所著的,这本书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为切入点,从“不想被嫌、不要太闲”“因为有价值、所以被需要”“因为被看重,所以被施压”“生活无小事,幸福有过程”“既全力以赴,更全身心投入”“当有所为、又有所不为”等方面充分阐述“有事做的幸福”。

同时,也对当下社会物欲横流,浮躁之风日盛,踏实做事的优良传统渐行渐远和奉献精神的缺失提出批评和深感担优。这不是有的地方书摊上的那种心灵鸡汤,这是一本唤醒人们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天事的心灵呼唤,根治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社会病”的良药。这本书的题记中讲到:“画布要点墨,人生要做事。活着不是为了做事,但做事却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做事,做成事,把生命中的每一秒都过得精彩,这样的人生就是成功的”,这和书名《有事做的幸福》相呼应,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也深受鼓舞,十分励志。告诉我们:做人有追求,做事敢担当,过好每一天,有事做是一种幸福,“尽心+尽力+尽责”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有条件和机会去忙碌是一种荣幸,生活因忙碌而丰富多彩,生命因忙碌而饱满充实。

阅读让前行的脚步更加自信,书香沐浴我一路前行。我将认真地阅读,认真地思考,用知识装备大脑,用书香点亮人生。

推荐访问:书香 征文 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