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某市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引领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经验材料

某市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引领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经验材料

时间:2022-06-05 18:00:03 浏览次数:

密山市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引领作用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而且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主心骨”和“领头雁”。密山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取得成绩  

今年年初以来,密山市启动实施了“土地规模经营”、“村干部带头致富”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大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各项工作就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喜人局面。  

一是土地规模经营取得新突破。加大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力度,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带动农民进行土地规模经营,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村干部年末考核目标中,与工资挂钩,极大地加速了规模进程。全市共完成土地规模500亩以上示范区29个,总面积达到45374亩,3个乡镇规模经营面积超过5000亩,5个乡镇规模经营面积超过2000亩。全市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总面积达60万亩,将13000户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  

二是村干部带头致富掀起高潮。村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创办了多种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全市村干部创办农民致富项目达385个,基本达到每名村干部创办一个致富项目,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有些农户甚至搞起工程项目,部分村干部的致富项目已经具备产业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地栽木耳项目得到重点推广,全市8个乡镇、30名村干部将木耳种植作为致富项目。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8家,与去年底相比增加173%,占全鸡西地区的42.5%,平均每村2.5个。其中,村干部领办合作社达到220家,占总量的61.5%。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覆盖到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等各个涉农产业。全市入社农民总户数达到10700户,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预计年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可突破400个,明年有望达到500个以上,并逐步开始实现规范化运作。  

二、主要做法:  

1、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增收致富。在年初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农村工作的落脚点,把提高粮食生产、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发展专业特色经济做为各乡村的工作重点强力落实。  

一是从考核奖励机制入手。以广大基层村干部为切入点,下发了《密山市2012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及奖励方案》,明确提出“每个乡镇至少创建或扶持一个示范社、创建两个500亩以上规模示范田,每个村干部带头领办1个合作社、创办1个致富项目”的工作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作为年末考核乡、村两级干部的重要指标。  

二是与村级干部工资挂钩。为充分调动村干部带头致富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对全市村干部中的“老三位”(村长、支书、会计)实行考核与工资挂钩机制,将原有工资分成三份,即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其中奖励工资主要用于奖励村干部领办合作社、创办致富项目。  

三是对工作情况跟踪问效。为切实保证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扎实推进,市政府成立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督查小组,建立了跟踪督查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和季度考核制度等工作机制,把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作为农村创先争优活动的督查重点,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交流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推进会,及时通报各乡镇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推进情况。  

2、选准经营项目发动增收致富。全市农村基层组织结合工作实际,积极谋划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拓展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富民项目选择上,注重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积极帮助农民分析市场形势,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富有前瞻性地选择有市场前景、有较高经济效益,能够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名、特、优产品项目,重点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香菇、木耳等不需要大成本、高科技,利于群众接受,能迅速扩大规模、扩大产能的项目上,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  

二是制定规划,推动实施。组织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集中精力进行系统的摸底排查,逐户对人口状况、经济收入、增收项目、增收目标进行登记,建立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农户信息库。根据农民意愿、发展趋势,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培育和发展计划,努力把有发展潜力的家庭和有技术特长的劳动力培育成为示范户和增收致富能手,带动全市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落实责任,结对帮带。全市乡镇党员领导干部、村干部和农村有帮带能力的无职党员,认真做好各类群众帮带工作,与帮带群众结成对子,明确具体帮带对象、项目和目标。对有增收项目有技术而无资金者,通过帮助协调小额贷款等形式解决启动资金;对有技术有资金而无增收项目者,帮其提供致富信息,选准致富项目;对有增收项目而无资金无技术者,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  

3、强化示范引领带动增收致富。“农村要想富,得有一个好支部”。选好人,用好人,特别是选准、选好村党支部,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有强烈发展意识、发展愿望的致富能手、致富能人选入村两委班子,按照“一个支部、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落实农民增收致富工作责任制,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如黑台镇塔头村支部书记林秀芳带领33户农民成立花木专业合作社,建立基地120亩,入社农民人均增收2.4万元。密山镇牧富村党支部书记麻占伟带动全村发展肉牛养殖,建立起肉牛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该村成为鸡西地区唯一申报到省里的农业产业化“一村一品”村。  

二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加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党员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创业致富能手”等内容的培训,提升党员干部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先后派出100余名村干部到肇东、北安、东宁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拓宽党员干部的视野,增强党员干部创业的信心。  

三是实施人才选拔工程。按照农村党员队伍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的发展要求,注意在外出务工青年及“土专家”、“田秀才”中发现和培养品质好、有文化、有闯劲的年轻能人,将其列为入党积极分子,逐步培养成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干部。目前,全市广大村干部中年轻化程度越来越高,据统计,在全市154个行政村中村干部平均年龄为45岁,高中以上学历达到87%,一大批熟悉政策、善于经营、乐于奉献的致富带头人走进村两委班子。  

4、领办合作社联动增收致富。农村基层组织广大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个人创业实践与推动本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效结合,组织村民互助合作创办专业合作社,带动社员实现共同致富。  

一是发挥村干部号召力带动农户入社。目前,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有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村委会、农民经济人、科技人员和农业大户,但都需要农村能人作带头人,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勤劳干事的人格威望和号召力,吸引更多的农民入社。村干部是农村中知识程度较高,懂经营、懂技术、懂市场的群体,只有村干部先动起来,才能带动更多农民加入,实现规模化发展。如连珠山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由入连珠山村支书领办,经过一年多发展,入社农户已由最初的24户发展到了248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5800亩。  

二是发挥村干部组织力规范运作管理。实践证明,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运作的专业合作社,有健全完善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利润分配和风险调控机制,保障入社成员的权利和利益,使成员与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村干部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大多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如太平乡农民香菇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完整的规章制度,由村干部负责管理经营和组织销售,原料采购、混办、装袋、消毒、接菌、发酵等技术环节由合作社统一实施,农民负责种植香菇的种植和采收,销售收入按农民投入和劳动进行分配。  

三是发挥村干部前瞻力扩大市场范围。发扬村干部市场感好、敢闯敢干的精神,将农产品的产、供、销各环节有机联结,把传统的单一分散经营发展为合作社模式的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最终实现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如兴凯镇宏亮村书记马忠江领办组建的滨江水稻专业合作社,建设了稻米加工厂,注册了“千里冰丰”大米品牌,入社村民现已达到280人,经营水田发展到1.8万亩,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实现了农田产出效益最大化,也实现了入社农户收益最大化。  

推荐访问:某市 基层组织 农民增收 致富 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