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民政局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民政局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11 18:42:01 浏览次数:


慈善事业作为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是社会福利事业的拓展和延伸,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公民社会责任,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构建文明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xx区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区慈善协会大力弘扬以“爱心奉献、互助和谐”为核心的现代慈善文化,提高筹款和救助能力,推动xx区慈善事业持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了解xx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最近,就xx区慈善事业发展进行了调研。

一、xx区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区慈善协会的积极努力下,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慈善事业在xx区迅速发展,截止目前,共募集善款4997.59万元(其中包括四川汶川救灾定向捐款2200多万元),发放救助金3410.75万元。为保障和改变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组织体系日趋完善。区慈善协会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按照《xx市xx区慈善协会章程》,先后出台了《xx市xx区慈善协会管理办法》、《xx市xx区慈善协会救助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严格和规范了捐赠、救助和基金的管理。xx区还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开发和应用了“慈善救助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了规范、科学的慈善电子档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救助水平。同时加强慈善组织网络体系建设,在全区2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慈善工作站,确定人员、定期培训、落实奖惩、统一管理,形成了“全区一盘棋、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慈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区慈善事业的发展。

二是社会参与日益广泛。通过持续多年的宣传,慈善精神深入人心,捐赠行善成为广大市民和企业的自觉行为,在全区开展的8次“慈善一日捐”活动,还涌现了一大批如“xx好心人”“爱心姐姐”、“爱心小姐弟”等隐名捐款的爱心人士。特别是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区委、区政府的号召下,区慈善协会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捐助”、“书画义卖”、“捐赠物资义卖”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各级党政机关带头捐款,广大群众踊跃参加,区内各企业、单位、村居纷纷奉献爱心、慷慨解囊,在全区形成了上下齐动员、驻区企业齐参与的良好氛围。累计向灾区捐赠2200多万元善款和价值100多万元物资。

三是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区慈善协会把宣传教育作为慈善工作先导,在全市率先开通了“xx慈善网站”,搭建慈善文化、慈善事业发展平台;编辑印发《慈善动态》、《慈善会刊》等期刊,积极宣传慈善文化;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宣传各项慈善救助项目。截至目前,在《河北日报》、《xx劳动日报》等各级新闻媒介刊载各类稿件372篇。极大的提高了全社会对慈善的认知度。

四是救助方式多元化。区慈善协会把解决困难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规范慈善救助项目运作。积极组织开展扶贫济困和各项慈善救助活动,并根据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救助项目,努力扩大救助覆盖面,切实解决弱势群众实际困难。目前社会救助涉及助医、助学、助老、助孤、助困、突发事件等,仅2012年就发放救助金126.06余万元。2008年为挽救两名白血病患儿,向社会发出了倡议,举办了两场专项募集活动,筹集善款4万余元。开展了“冀东助学”、“宝业助老”等救助活动,并与三友集团联合开展了“帮一点”慈善暖千家活动,及时为全区500余户低保户发放救助金27.8万元,充分发挥救助功能,真正做到了为政府分忧、为人民解困、为社会造福。

二、xx区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区慈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深入推进发展慈善事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仍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慈善意识、慈善理念尚未普及。部分群众对慈善事业以及慈善机构不了解,对慈善共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慈善工作属于政府救济行为,慈善事业是单纯的道德舍业,没有意识到慈善事业应是一种长效的互惠机制。多数企业和个人慈善事业的参与度较弱、积极性不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慈善资金募集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募集的方式方法还需逐步规范和改进。慈善捐助活动还没有真正的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经常主动捐赠的组织和群体很少,缺少可持续募捐途径,募集渠道需要不断拓宽。三是志愿工作者的人员规模小,慈善组织建设仍需不断推进。

三、促进xx区慈善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慈善事业是实施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是改善民政、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式下慈善工作的重要性,把慈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服务保障、及时研究解决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慈善事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大扶持,引导和指导力度。努力突进“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着力打造“大慈善”的工作格局,对慈善组织在行业管理、队伍建设、办公场所及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帮助和解决,支持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宣传、培育意识,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健全的公民慈善意识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景。一要加大慈善宣传力度。通过报刊、网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慈善公益专栏、专题节目,大力宣传慈善事业的作用、有特色的慈善活动以及乐善好施的典型,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倡导“企业公民”的理念,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企业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二是要推进慈善文化的建设。将慈善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列入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范围,精心设计载体,切实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尝试在部分学校开设慈善讲座,开展慈善知识教育,让慈善事业深入人心。三是要积极开展公益服务。通过志愿者(义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公益服务活动,把慈善宣传引进千家万户,增强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扩大慈善的影响力。

三是加大扶持、广辟渠道,不断壮大慈善资金实力。慈善资金是做好慈善工作,实施慈善救助的物质基础,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一要加强扶持和管理,落实并充实激励捐赠的税收优惠等政策,努力为捐赠人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劝募市场和捐赠活动的监管,防止非法募捐、多头募捐、重复募捐等现象,把慈善募捐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二是丰富募捐形式,逐步建立健全以捐赠为主、政府投入为补充、社会广泛参与的捐赠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多层面地开展募捐活动。进一步完善“慈善一日捐”等长效募捐机制、开展义拍、义卖、义演为载体的新颖募捐活动,进一步拓展募捐渠道,努力筹集更多慈善资金。

四是注重实效、规范运行,充分发挥慈善救助作用。开展慈善救助是慈善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慈善事业的最终目的。一要科学安排救助工作,建立完善救助对象的调查网络,把重点放在农村贫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特困生、受灾户等困难群体上,摸清真正需要救助的对象,统一慈善救助平台,加强部门、救助对象之间的沟通,最大限度整合救助信息,制定好年度救助计划,统筹安排救助工作的领域、对象、范围和项目,不断提高慈善救助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率。二要规范救助救助项目运行。建立完善慈善救助项目资助反馈、绩效评估等制度,对慈善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做到政策公开、对象准确,防止无序、重复救助,实现救助项目的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慈善救助智能,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五是健全组织、建好队伍,提升慈善工作整体水平。慈善组织的自身素质是形成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要加强慈善诚信建设。完善对慈善组织的财务监督和慈善资金的管理,进一步健全慈善信息披露等机制,做到规范运作,切实提高慈善组织的知名度和社会公信力。二要进一步发展慈善队伍,推进职业化建设,吸引热心慈善事业、并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慈善组织,不断增强慈善事业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探索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三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工作交流等形式,培育慈善工作者的爱心、善心、和公心,增强业务素质和能力。

推荐访问:民政局 事业发展 慈善 调研报告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