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对河池烟叶发展的几点浅见

对河池烟叶发展的几点浅见

时间:2022-05-19 13:49:01 浏览次数:

河池,地处桂西北边陲,与烟叶大省贵州接壤,拥有优越的植烟环境,是广西烟叶种植区划的重点产区之一。河池市烟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1997年曾达到了15万担左右。但近些年来,河池烟叶发展步伐较为缓慢,全市烟叶产量在5万担左右波动,规模和质量均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原因何在?在全国烟叶发展新形势下,河池烟叶如何发展?笔者就几年来基层工作的所见所闻,浅析了阻碍河池烟叶发展的瓶颈所在,并结合当前烟叶生产形势提出了几点浅见,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认清当前烟叶生产形势,增强发展危机感

  当前,随着全国烟叶生产形势和河池市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河池烟叶发展面临着内外部多重压力。

  一是全国烟叶市场竞争的压力。至1997年全国烟叶过热后,国家局通过加强烟叶种植宏观调控,烟叶种植逐步走上了良性健康发展道路,全国烟叶生产已保持了十个年头的平稳过渡。十年的发展之路,基本实现了全国烟叶的产销平衡。认真分析近年来国家局有关烟叶发展政策和思路,不难看出,按工业订单组织烟叶生产将成为今后调整烟叶种植计划的主要依据,烟叶生产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简言之,市场需求决定种植计划,无市场需求的产区将逐步压缩或取消种植计划。随着卷烟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烟区的烟叶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尤其是国家局“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和两个“十多个”战略的提出,烟叶原料的保障引起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的需求特点也由单纯的“优质”供应转向“优质持续丰裕”供应,不但要保质供应,还要保量、持续供应。只有能够满足卷烟工业“优质持续丰裕”供应需求的产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河池市从1986年开始种植烤烟,生产的最高峰曾达到了15万担,优越的植烟环境所造就出来的烟叶质量特色也得到了众多工业厂家的青睐。但近几年来生产规模一直徘徊在5万担左右,如果河池烟叶在规模上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纵使河池烟叶拥有着上乘的质量特色,但规模和供应量没有保证,根本无法满足重点企业重点配方要求,只能用在低档卷烟小配方,长此以往,烟叶市场必然会被其他产区所替代。随着烟叶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没有市场的发展道路将是举步维艰。

  二是全国烟叶发展形势的压力。纵观近几年国家局烟叶发展政策,国家局在政策上逐步引导烟叶生产向生产条件好、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产区转移,烟叶生产政策也将逐步向这些产区倾斜。例如近年来的烤房建造政策,国家局的主导思想是普及推广大型密集型烤房群建设,停止建设普通标准化烤房,普改密烤房形式也在逐步取消。这一政策在河池产区普及推广无疑将存在着很大的难度,部分人员可能会有疑虑。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政策变化所带给我们的压力,国家局制定烤房政策时并不是没有考虑到山区不适合密集烤房、尤其是密集烤房群建造的实际,而旨在借助政策引导烟叶生产向条件好的烟区转移,引导烟叶生产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烟叶产区跟不上国家局政策调整步伐,必然导致与先进产区的距离不断拉大,发展困难逐渐加大。

  三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部压力。近年来,由于许多丝绸厂家和制糖企业对桑叶和甘蔗种植的扶持力度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丝绸和甘蔗价格呈现阶段性上涨,河池地区甘蔗和桑蚕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相对于烤烟种植来说,甘蔗种植工序相对较少,制糖企业也给予了较大的扶持力度,例如免费机耕,免费技术指导,收购到田间地头。虽然甘蔗经济效益低于烤烟种植,但是占用劳动力较少,农民可以腾出时间从事其他工作。桑蚕产业虽然工序也较多,但目前经济效益优于烤烟种植。鉴于这些原因,部分烟农纷纷放弃了烤烟种植或者不拿好田好地来进行烤烟种植,烤烟种植不能成为他们的家庭经济支柱和主要收入来源。虽然甘蔗种植和桑蚕养殖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经济效益波动较大,但在近一段时间内,对烤烟种植所形成的冲击还会依然存在。

  二、重树信心,充满活力,加快发展步伐

  河池烟叶虽然已经经历了二十年来的发展道路,但其发展水平仍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技术力量欠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一些主客观原因限制着河池烟叶发展步伐,造成生产规模上起伏不定、徘徊不前,烟叶质量稳定性较差。加之近年来桑蚕、甘蔗等产业的冲击,烟叶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家局“北烟南移”战略的实施,河池烟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一是河池烟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植烟环境和上乘的烟叶质量特色。这是其他烟区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条件。虽然目前烟叶种植规模尚小,但是烟叶质量却得到了许多工业厂家如河南中烟、安徽中烟、广西中烟的青睐,工业厂家并表示,只要供应量充足,将不断加大调拨量和配方使用量。当河池烟叶发展上了一定的规模,市场销路不成问题,在“按订单组织生产”大潮中仍会拥有一席之地。二是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与桑蚕、甘蔗价格的波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区政府高度重视烟叶生产工作,专门成立了“两烟办”,负责协调指导烟叶生产工作,还把烟叶生产纳入了“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建设的特色农业项目。区烟草公司把烟叶生产列为广西烟草二次创业的重点工程,提出了建设“优质烟叶强省”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局政策扶持,并通过加大烟基建设力度、购置农机化设备等措施重点扶持烟叶生产。河池市公司也把烟叶工作列入了首要工作任务,并下决心在2010年突破10万担的收购任务。三是在全国烟叶生产计划严控的大环境下,国家局继续给予了广西烟叶发展的充分空间,广西烟叶再次面临着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为河池烟叶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

  可以说,河池烟叶发展已具备了“天时、地利”的优势条件,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关键在于“人”的因素。作为烟叶生产人员必须克服困难、重树信心、增强活力,加快烟叶发展步伐。一是要关注基层工作,提高基层员工归属感。基层站点是联系公司和烟农的直接纽带,是整个烟叶工作的核心部分。但基层工作内容较为枯燥繁琐,环境较为恶劣,地点较为偏远,员工思想上难免产生对企业的疏远。因此企业应更多地关注基层工作,提高员工归属感,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烟叶发展与他们息息相关,积极主动地投入烟叶生产工作。二是加强绩效考核,增强发展活力。实行绩效挂钩,按劳分配原则,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局面,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晋升平台,使员工的自身努力能够得到企业公平公正的认可。

  三、以“提升种植效益”为重心,坚持标准化生产,夯实发展基础

  烟农队伍是烟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拥有一支稳定的烟农队伍,烟叶发展的基础才得以牢固。由于当前河池烟叶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农民种植烤烟经济效益不够明显或者效益不够稳定,加之桑蚕、甘蔗等产业的冲击。部分烟农纷纷转向了种植其他作物或者外出务工,烟农流失现象日益加剧。稳定烟农队伍靠什么,最根本的是靠效益。效益是农民组织农业生产的指挥棒,宣传发动、优惠政策等只是稳定烟农队伍的辅助手段,只有真正把烟叶种植效益提上去,才能把烟农的思想观念从“要我种烟”彻底转变为“我要种烟”。河池部分烟区如南丹县六寨镇甲棉村、罗城县天河镇屯相村、凤山县乔音乡久加村部分农户亩均产值均达到了2000元以上,加之后季水稻收入,亩年收入达到了3000元以上。烟叶种植已成为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且相对于从事其他农业生产来说,比较效益较为明显。由于烟农种植效益得到了保障,烟农队伍得以稳定,整个村屯烤烟发展态势也比较良好。

  因此当前烟叶生产工作要以“提升种植效益”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坚持整屯推进、整村推进、整乡推进,做牢做实发展基础,逐步走上良性辐射的发展道路。

  烟叶标准化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烟叶生产的整个流程,不仅仅包括生产技术标准化,还包括与烟叶生产有关的组织管理标准化、营销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等等内容。为全面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在完成五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后,国家局对烟叶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到2010年,各烟叶主产区要基本实现烟叶的标准化生产。

  然而就目前河池烟区的生产实际来看,烟叶生产标准化道路还有很长。一是标准化生产意识缺乏。质量是标准化生产的核心诉求。河池烟叶生产技术队伍中不少技术人员对烟叶质量概念的认识模糊,或者缺乏质量意识。部分烟农思想还仅仅停留在“种活烟”的层面上,种植过程管理粗放,更不用谈标准化生产了。二是标准化生产体系缺乏。推行标准化生产工作,首先要有一套标准化生产体系,以指导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目前河池烟区能够引入标准化体系的只有生产技术规程,这些技术规程也还需要补充和完善。除了烤烟生产技术规程外,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中的组织管理标准、服务标准等还是一片空白。三是标准化生产推广体系缺乏。烟叶生产标准化实施需要烟农、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等人员的共同参与。目前河池烟区烟农、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烟叶标准化生产尚没有达到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难以形成完整的组织推广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河池烟区推行标准化生产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要做。一是加强培训,强化全员标准化意识。通过加强标准化知识培训,使烟农、技术人员、管理层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自觉投入到标准化生产中去。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体系。通过充分的研讨论证,补充修缮目前的生产技术规程,完善标准化体系中所需的其他标准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河池烟叶生产标准化综合体系。三是建立切实有效的标准化推广体系。健全机构,明确责任,通过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确保标准化体系的落实到位。四是做精1~2个标准化示范试点。结合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在全市建立1~2个标准化示范区,不求多,只求精,在示范区内严格按照《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广西烟叶生产标准化实施意见》和《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要求,强化落实,打造精品标准化示范区,以点带面,逐步引导其他产区开展标准化生产工作。

  四、强化管理.提升执行力,为夯实基础提供软件保障

  就目前河池烟叶生产实际来看,各种管理措施和技术规范落实到位率还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四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大的方面,对烟叶发展的危机意识和当前生产形势认识不到位,部分生产人员对烟叶发展持无所谓态度,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陈旧思想部分存在。入户预检、商品化育苗、专业化分工等现代生产模式已经在许多产区得到了证实和应用,部分技术人员对这些模式的好处缺乏认识。在探索这些模式的道路上过分强调困难,缺乏主观能动性。小的方面,对于生产技术要求意识不到位,例如生产技术上要求田烟种植必须高度重视烟田排水问题,但许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意识不到烟田积水的严重性,造成了烟田排水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田烟种植的主要因子。同时,烟苗深栽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细节问题也是常常被忽视的方面。二是培训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不够全面,培训效果流于形式,员工缺乏自我培训自我学习的良好氛围。三是执行不到位。部分生产人员由于意识不够到位、作风不够扎实、责任心缺乏、工作安排欠妥等原因,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公司决策和要求,突出表现在面积落实摇摆不定、合同签订难以定数、数据上报不够及时、技术落实不够到位等方面。四是监督不到位。整个烟叶生产流程中职能部门责权不够明晰,监督职能缺失,造成工作执行不执行一个样,执行好坏一个样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于烟叶生产来说,一个有效的执行过程应包括决策制定、培训指导、监督执行、整改达标四大环节,任何一环节都必须落实到位,不能缺失,否则都会造成生产过程中种种问题的出现。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执行过程畅通。烟叶工作重心在基层,规章制度的落脚点也在基层,因此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到基层工作的特殊性,在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出台政策制度,确保出台后的政策、制度切实可行,方便操作,执行畅通,在规范烟叶从业人员工作流程的同时调动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避免给基层员工带来不必要的工作压力。同时,制度的执行必须保持其长效性,使既定的制度能够发挥其功能作用,避免重制订、轻执行的“虎头蛇尾”现象产生。

  其次是加强培训学习,注重实效,切实提高执行能力。一是注重自我培训。目前的培训模式多为填鸭式、被动式培训,培训多为上级部门集中培训。员工中缺乏自我学习自我培训的良好氛围,尤其缺乏对新政策、新模式、新技术的自我学习,思维狭窄。各部门或基层站点应定期不定期组织员工对上级文件政策、区内外先进生产模式等集中学习,逐步在员工中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氛围。二是注重培训实效。烟叶生产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技术培训必须注重实效,必须改变简单的“上课听课”模式,更加重视实际操作训练,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三是注重培训考核。培训效果要与员工岗位竞聘、岗位绩效考核、岗位工资收入等相结合,以加强培训效果的凸显。

  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首先是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目前的考核机制只注重年终目标考核,而忽视了过程监督,造成了生产上内部管理、物资管理混乱、技术落实不到位等各种不良现象出现。其次是全员参与考核、绩效挂钩。目前基层技术人员工作衡量考核机制基本没有,绩效挂钩也落实到了中层领导层面,对于技术人员包片任务的完成与否、指导到位与否、作风扎实与否没有通过考核机制来体现出来,容易滋生基层技术员工作被动消极思想。三是切实执行监督考核机制,及时整改问题。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作者单位:河池市烟草公司)

推荐访问:河池 浅见 烟叶 几点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