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福建烟叶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福建烟叶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5-19 17:00:02 浏览次数:

烟叶是烟草行业的基础,如果烟叶不能可持续发展,那么烟草行业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烟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烟叶可持续发展主要目标:通过保护和改善烟叶产区生态系统,使烟叶质量不断提高,烟叶规模保持相对稳定。

  一、当前烟叶生产的非持续性现象分析

  (一)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危机

  我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资源贫乏,发展农业生产靠增加复种指数增加产量,满足生活需要,造成耕地资源的过度使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枯竭,耕地污染退化,对农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危机。耕地污染一方面来自农业本身,在农业生产中过分施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有机物含量下降,理化性状退化,地力衰减;另一方面来自农村工业,企业环境意识淡薄,“三废”大量排放,生活垃圾不经处理随意堆放,局部地区耕地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近20年全国受“三废”污染的耕地面积约1亿亩,占总耕地的7%。

  (二)经济制度的非持续支撑

  1、烟叶价格政策的缺陷。烟叶收购价格直接关系到烟农的收入,是影响烟农积极性最主要的因素,而烟农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烟叶生产的稳定。烟叶收购价格存在滞后性和阶段性,当种烟效益比种粮效益高时,烟农种烟积极性高涨,烟叶生产规模大增,烟叶供过于求。烟草组建20年来烟叶生产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特别是1993年、1997年大种烟叶,导致烟农卖烟难、收益低,积极性受挫,造成1994、1998年面积急剧下降,收购量不及上年的50%,烟叶发展遭受沉重的打击。近几年来国家对烟叶生产实行宏观调控,较好地遏制了烟叶大起大落现象。但是,如果不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制定烟叶收购价格的调整机制,要想保持烟农的积极性持续稳定,推动烟叶的健康发展还是很艰难的。

  2、烟农的自然灾害缺乏保障制度。烟叶是弱质产业,承受着巨大的自然风险,同时烟区抵御风险能力又很弱。正常年份我省有10%左右的烟田受到程度不同的自然灾害,重灾年份则受灾更为严重。烟叶受灾害后,还经常出现病害流行,烟叶产、质量大幅下降,烟农收益大大减少。部分烟农一年受灾三年亏损,对种烟产生恐惧心理而不再种烟,严重阻碍了烟叶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烟农素质偏低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村就业门路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快,造成烟农整体素质下降。目前福建省有14.2万户烟农,从事烟叶生产的劳动力约33万人。年龄40岁以上的占68%,50岁以上的占25%,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仅占47%。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2%,文盲占10%。大量有文化的青壮农民外出打工经商从事非农产业,全省种烟农户从22万户缩小到14万户,减少36%,烟农整体素质较低且呈现老龄化的特点,在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不少烟区出现因劳动力不足而导致烟叶生产滑坡。

  (四)烟草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不健全

  目前全国烟叶科研队伍人数不少,且有一大批较高水平科研人员,但是人员分布在各地区多层面的科研机构,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高水平的研究很少,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多,一些制约烟叶持续发展的技术“瓶颈”没有解决,近20年国内虽然育出不少新品种,但能在生产上当家的凤毛麟角,全国还是外引品种当家,导致全国烟叶品质趋同。此外,对科研创新的激励不够,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

  在烟草科技推广体系中,烟技员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烟叶质量的提高要靠烟农素质的提高,而烟农素质的提高取决于烟技员对烟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烟技员风里来雨里去,非常辛苦,责任重大。但是当前烟技员基本是临时工身份,与正式工相比地位低、付出多、收入少,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不少招聘的较高学历的烟技员流失。

  (五)没有建立以烟为主体的耕作制度

  过去我省发展烟叶在不少地方缺乏合理的规划,领导重视的地方烟叶就大发展,能种烟的土地都种烟,形成“只见烟不见田”的景观,有的农户在同一耕地上连续种烟10多年,田间病害越来越重,土壤板结、养分失衡、烟株生长受抑制,烟叶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种烟效益低。由于连作烟地病害发生较重,常常需要施化学农药加以防治。施用农药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农药3R问题突出,残留物污染环境和烟叶,威胁着烟叶的安全性。

  (六)农地制度与烟叶可持续发展相悖。农地制度是社会对以农地为对象的各种权益的安排和规定。我国农村土地实行承包经营30年不变的制度,土地分散在千家万户,单户耕地少,据统计,我省龙岩市户均为3.43亩,三明户均为4.99亩,南平户均为5.34亩,不仅耕地面积小,而且地块分散,导致农田基建停滞,水利失修,机械化作业受阻。由于农民的“恋土情结”(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离乡不离土)造成土地使用权流转比较困难,烟叶生产集约化水平低。目前我省14.2万户烟农,户均种烟仅5.93亩,烟叶适度规模经营任重道远。

  二、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继续优化烟叶布局

  1、优化烟区布局。

  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烟叶生产的合理布局是协调发展的基础。我省烟叶分布在闽西北三个地区,从布局上总体是合理的。但由于过去追求大县大乡,出现烟叶分布的畸形发展。从现在起要通过开发适宜种烟的新区,对种烟面积超过宜烟耕地总面积半数以上的县、乡要适当调减烤烟生产计划,把计划调整到适宜种烟的新区。从总体上看,三明烟区的宜烟耕地为100万亩,现已种烟42万亩,不宜再增加种植收购计划;龙岩烟区也基本饱和;南平烟区有宜烟耕地130万亩,现仅种烟15万亩,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今后我省重点开发的烟区。

  2、保护耕地资源。

  烟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烟叶质量。我省自然生态条件好,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最,烟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是我省烟叶品质上乘的重要因素,要继续加强保护。要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政府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烟区引进易污染环境的企业,造成耕地和水资源污染。耕地是烟叶生产最基本的资源,也是较让人担忧的问题。政府要加强占用耕地的审批,严禁非法占用耕地,同时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宜烟耕地防灾减灾的能力。要合理利用耕地。全面推行轮作制度是合理利用耕地,提高烟叶质量的有效措施。巴西、津巴布韦、美国等国家休耕或轮作的周期为4年,而我省烤烟产区是采取年度内的烟稻轮作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强制性的轮作制度。此外,我省烟区应在开展稻草回田和施用石灰或白云石粉土壤改良土壤的基础上,要增加种植绿肥、适当休耕等措施,在烟区逐渐实施沃土工程。

  (二)建立合理政策体系

  烟叶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撑。首先要建立灵敏的烟叶收购价格预警机制。价格直接关系到烟农的收入和效益,是影响烟农积极性最主要的因素。要从单纯的烟粮比价转向以社会物价指数、GNP增长率、劳动日工价、粮食价格、主要农产品价格等综合因素来制定烟叶收购价格。同时,要建立反应灵敏的烟叶收购价格调整机制,每年能够及时准确调整烟叶收购价格,使烟农种烟有较合理的收入和效益,从而稳定种烟规模。

  要逐步建立自然灾害保障制度。烤烟生产经常遇到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我国1982年恢复农业保险业务,当时险种包括各种种植作物和动物饲养以及水产养殖。到1996年,人民保险公司正式市场化以后,由于农业保险赔付率非常高,保险公司亏损严重,削减了大部分农业险种。烟叶生产基本没有投保,烟叶生产的自然风险全部由烟农和烟草公司承担。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它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强的。因此国家要尽快出台《农业保险法》,对农业保险从法律上明确规定。通过建立起完善的烟叶自然风险保障机制,减少因自然灾害给烟农造成的经济损失,解决烟农的后顾之忧,稳定生产规模。

  (三)加快职业烟农的培养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烟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烟农队伍的稳定是烟叶生产的基础。只有加强对烟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烟农的素质,才有可能提高烟叶质量,增强烟叶的市场竞争能力。随着烟农生产规模的扩大,要从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转到培养职业烟农上来。逐步实现烟叶生产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趋势,将户种10-30亩适度规模种植户作为重点,培养出一大批职业烟农,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情况下稳定生产规模,实现烟叶的持续发展。

  (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是提高烟叶质量和烟农的效益的关键。要加快整合现有的科技人才资源,建立一个全国权威的国家烟叶科研单位,烟叶大省要建立有较强实力的烟叶研发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攻关,为烟叶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科技创新靠人才,要加强烟草科技管理队伍的建设。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录用和使用机制,使人才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要探讨技术贡献与收入挂钩等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解决好烟技员的待遇问题,调动烟技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烟技员的培训,提高烟技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真正把提高烟叶产质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五)要扎实推进厂办基地建设。目前大部份烟厂和烟区的合作较为松散,烟区与烟厂在烟叶质量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影响烟叶可用性的提高。通过开展厂办基地,烟区加强与烟厂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攻关,真正把基地办成工业的第一车间,实现农工优势的互补,使基地能真正生产出卷烟配方所需要的优质烟叶。

  (六)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创新。要探讨耕地的使用权流转机制,探讨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因势利导,加快发展烟叶生产的规模经营。

  (七)加大烟叶生产的投入。除继续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外,要加大烟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展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烟叶产区的素质,增强烟叶产区的发展后劲。








推荐访问:烟叶 福建 可持续发展 若干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