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保障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保障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2022-05-29 16:42:01 浏览次数: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保障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村通”公路的不断建成通车,农村道路交通日益繁忙,道路交通的方式和机动车类型也有了明显变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拓展交通管理覆盖面,既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一、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差。由于山区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农民出行难,大多数靠农用车出行。而农村群众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全意识跟不上,交通安全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路宽了,车多了,速度快了,而防范事故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还没有真正走入他们的心中。许多村民没有办理落户和申请驾驶证的法律意识,尤其年青人买了车后,办牌办证观念淡薄,认为又要花一笔不小的钱,不合算,造成无牌无证车辆多,无驾驶证的驾驶人多,尤其是两轮摩托车;还有大部分的村民无安全意识观念,乘坐农用车、拖拉机或者是带“病”车,这些问题给交通安全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马路市场现象严重。农村普遍存在集贸市场,农副产品收获以后,许多农民卖给过往的外地人,为了招揽生意,农民大多将摊点设在公路两侧或交叉路口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夹道摆摊或在车辆临近时上前叫卖,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3、部分驾驶员素质不高。农村驾驶员大多是半路出家,驾驶技术不精,安全意识不强。加上部分因利益驱动,职业道德不高,违章行车现象较为严重。在道路通行条件差的情况下,运输农作物时能多拉就多拉,能快跑就快跑,只要能多拉点,多拉趟,多赚钱就可以,根本不考虑超载、超速、人货混载等危害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的发生。  

4、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点多线长,加上“五小”车辆基本上分布在偏远的乡镇和农村。由于受警力少的限制,很难抽出专门的警力对边远乡镇的交通违章进行查处,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也只能是短期行为,无法对违章运输农作物、逢集市车辆人货混装、非运营车辆违法载客行为予以有效打击,导致管理难以到位。
   5、交通管理执法环境较差。近年来,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农村“五小”车辆等交通违法处罚力度,导致了一部分群众不理解,认为交警是受利益驱动,致使交警在实际执法工作中面临很多阻力。再加上有些农村群众法制意识低,常常有意阻碍民警执法,干扰纠正违章,尤其是在农村查处无牌无证和非营运车辆违法载人时,村民不理解。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认识不到位,缺乏稳定有效的管理机制。长期以来,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干线公路、轻县乡道路”的倾向。我市城区交通设施逐渐完善,个别路段实行各种车辆分道行驶,并装有监控设备,使城市交通违章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完全处于忽视状态,违章行车现象比较普遍,应对措施也没有跟上,缺乏对策性研究,尤其是较偏远乡村更成为交通管理的薄弱环节。
    2、情况较复杂,管理及宣传模式不配套。当前城乡差距逐年缩小,农村交通工具种类多、数量大,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驾驶员已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我市农村现有农用改装车近十种,这些改装车大多“老弱病残”,安全技术状况差,特别是由“铁牛”(农耕机)改装农用车,稳定性差,且普遍超速超载。仅就农村机动车及驾驶员管理而言,失控漏管突出的原因就在于管理力度的相对削弱。农村机动车辆迅猛增加,而管理部门在注册发牌的同时,管理措施没有跟上。由于管理无法延伸至乡村,有些穿行于乡村的农民购车营运却不办理牌证,有的上牌之后就万事大吉,连年度检验都不参加。
  3、警力严重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基层交巡警管理好主干道路都已相当困难,管理工作无法向乡村道路延伸。与警力不足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农村道路里程和交通流量的成倍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机动车辆发展迅速,呈现出数量大、品类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显著特点。原有的交通法规已无法适应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法规条文不具体,对诸如农用三轮、农用四轮、变型运输机等车类,在安全技术标准、行驶规则、违章处罚等方面没有明确的界定。有的条款滞后,管理部门无法操作,亟待修改和完善。
  4、执法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一方面由于历史因素的制约,多年来,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很不健全。另一方面由于县乡道路分布广、里程长、路网密、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严重匮乏,加上警力紧张、经费不足以及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造成大部分县乡道路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交通违章无人查无人管,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车辆无牌行驶、带“病”行驶、未检未审、超速超载等严重违章现象十分突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虽然每年多次组织警力深入到县乡道路对“五小”车辆进行集中整治,但管理的覆盖面毕竟有限,成效并不是十分明显。
   5、资金投入不足,道路管理与维护不及时。对道路自身安全状况重视不够,致使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理,从而诱发严重交通事故。现在新修的公路,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没有维护资金,安全配套设施所需资金,乡、村、组更是无力对危险路段和隐患路段进行治理,形成了公路无标志,临水临崖多,路口交错杂,事故在多发的局面。   

    三、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一是加强驾驶员教育管理。充分利用驾驶员协会、驾驶员所在村组和单位的组织管理职能,强化驾驶员法制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同时交巡警部门要深入农村,配合协会、村组和单位适时组织农村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对驾驶员的培训教育做到经常化,确保驾驶员素质有明显提高。二是继续实施“交通安全村、学校、工厂”创建计划。在公路沿线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村庄学校和企业,建立制度,制定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到村入户,进厂驻校,送交通法规上门,提高群众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三是走村入户,进一步提高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使村民认识到违规占用乡村道路打场晒物、堆物是违法行为,并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特别是对村民焚烧农作物秸杆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因为这样既污染了环境,所产生的烟雾又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地方政府可以扶持和引导农村经济能人,把农作物秸杆加工成饲料,卖给农牧场,既可缓解农牧场粮草的紧缺局面,又整合了资源,变废为保,增加了农民收入,净化农村环境,也消除了由焚烧农作物秸杆产生烟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2、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县乡政府适当增加交通经费的投入,增加或改善现有的交通安全设施,对人口密度大的路段、交叉路口安装减速带,以限制车速。据统计,发生在乡村道路的交通事故,有约35%是由于车速过快而引起的。同时要加大对险路险段的治理,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加大资金设入力度,建立完善农村道路险路险段、事故多发路段安全防护措施,在陡坡、急弯、临水临坎临崖、事故多发路段建立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防护墩,以确保农村道路安全畅通。在重点时段,恶劣天候情况下,对于险路险段、事故多发路段政府要派专人值守,以确保安全。
  3、落实农村道路责任包干机制。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联动包干机制,把社会化包干责任切实落到实处。按照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路的方法,把农村道路管起来。充分发挥乡、村、组交通安全信息员的作用,交通安全信息员及时将农村道路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报告公安交警部门,交警部门便可以及时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理,达到罚一警百的效果,解决农村道路机动车失控漏管现象。
  4、实行农村交通管理上门服务制度。农村机动车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造成农村大量无牌无证、未检未审车辆违章行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远离市区,上牌办证、检验审验很不方便,且手续繁杂,以及收费较高、群众难以承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交巡警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农村,掌握农村公路沿线车辆、驾车人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所需,适时派出民警下到农村开展上门服务,为群众车辆办理牌证,最大限度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性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减少收费项目,最大限度地为农民提供方便,打消农村驾驶员的顾虑,提高农村群众办理牌证的积极性,提高机动车纳管率,解决农村道路交通中车辆无牌、驾车人无证的突出问题,帮助农民依法参与交通。  

5、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事业。只有发展和规范客运市场,让农民出行既方便,又安全,才能在源头上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目前只有少数乡镇开通了农村公交,绝大多数农村乡镇还是社会客运车辆在营运,存在有无序竞争、抢客、拉客等情况,建议政府努力增加乡村客运车辆班次,大力发展农村公交事业。只有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才能有效解决农用车违法载人和摩托车超员问题,确保农村道路不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这也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6、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力度。一是加强农村道路监控。在乡镇建立交通安全监督岗。对乡村道无牌无证车辆进行摸底、排查,并对其活动情况进行监控举报,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加强对危险路段监控、重点时段监控、恶劣天气监控,并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发生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时,确保做到快速出警、迅速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是加强“五小”车辆监管。积极组织民警深入农村,摸排“五小”车辆底子,抓好“五小”车辆上户上牌,建立管理档案,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并与驾驶人分别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从源头预防交通事故。同时组织民警对车辆状况进行定期检查,驾驶人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坚决杜绝安全技术状况不合格的营运车辆、驾驶技能不过关的驾驶员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性活动。三是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实行平日查处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以查处机动车超速行驶、客运机动车超员、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机动车、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低速货运汽车、摩托车及拖拉机违法载人为重点,平日每逢乡镇集市日民警提前到岗、设卡监控,定期组织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通过加大路检路查力度,打击重点违法行为,从而使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7、实行人性化管理,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以创服务型机关为契机,深入开展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民警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做到执法严格公正文明,事故处理公平正义,严格执行“五、四、三禁令”,杜绝“三乱”行为,筑牢警示训诫防线,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执勤执法形象取信于民,争取社会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执法过程中,尽量化解被处罚人的抵触情绪改变以往在群众眼里公安交警“以罚为主”的交通方式,应经常性的开展交通安全劝导活动,对驾驶两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车辆违法停放、闯禁行路线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在被查获后不再进行罚款,而是让交通违法人参与交通协管劝勉其他人遵守交通法规、协助维持交通秩序来代替处罚,这既扩大了交通管理人员队伍,也改变了以往在群众眼中以罚为主的公安交警形象,既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又能够适应农村经济落后的民情,也能增强对交通违法人的交通安全教育,改变以往以罚代教变以教代罚,改善交通秩序的目的。  

8、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开展“群防群治”。一是成立各类型车辆“协会”自治。分片划区在农村基层鼓励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人员成立协会等组织开展自治,让他们拥有充分“自治权”,相互监管。不仅节省了警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让这些驾驶人员有了“自治”的感觉,调动其参与交通管理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组织交通安全义务巡逻队。由各村的辅警和交通协管员召集优秀青年结合治安巡逻工作组成义务巡逻队,负责各辖区的交通安全工作,开展对占道晒粮、路边堆放砂石建筑材料、乱摆摊设点、非法载客等行为进行劝导,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交通执法环境。三是组织联勤执法队、各部门齐抓共管。交通管理工作非仅仅交警部门的“独角戏”,交通管理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尤其在乡镇基层,警力少,管理线路长,单靠交警一部门只会出现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政府与各职能部门的支持起着关键性作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联合各职能部门组建一个联勤执法队,齐抓共管,开展社会化交通管理,不仅可以相应解决乡镇基层中队警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相互弥补职能上的欠缺,效果尤佳。同时要联合安监、城管、农机、工商、建设等部门,集中整治农村场镇占道停车、占道经营、占道施工、占道建筑、非法客运等交通违法行为,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努力在场镇上兴建汽车客运车站、停车场,设置停车泊位等,实现停车归场、农贸归市、经商归店、建筑归区,保证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总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它与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息息相关,务必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交警等部门的高度重视,结合当地实情,创新工作思路,在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上狠下大功夫,为建设新农村营造交通安全、道路畅通、秩序井然、社会和谐的交通环境而努力。  

推荐访问:农村经济发展 保障 道路交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