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我区商贸经济发展提质增速调研报告

我区商贸经济发展提质增速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9 15:07:02 浏览次数:

我区商贸经济发展提质增速调研报告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区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三思三创”,围绕“六个加快、五大转型”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幸福美好家园”,主动转变商贸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全力引导生产、锐意开拓市场、努力改善民生,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2011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5亿元,同比增长19.4%,首次位列全市第一,被市府办授予商贸经济发展金奖、市场发展与供应安全铜奖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奖;区商务局被市贸易局评为市商贸流通业工作优胜单位。
  一、高端定位,构建“三驱并发”的现代新商圈
  按照全域城市化要求,我区坚持“中心集聚、社区配套、农村覆盖、整体推进”,推动大型商圈、社区商业、农村商网“三驱并发”,促进全区商贸流通新格局形成。
  一是集聚发展,构建“一主多副”的大型商圈。全面落实“一区三城”规划,深入推进“中提升、南加速、东拓展、西联动”战略,中部城区打造核心商业、金融、商务区域,围绕富邦广场—银泰商业综合体,形成集大型商业、商务、旅游、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区核心商务区;滨海新城打造省滨海生态居住区、商务休闲度假区、海洋经济与贸易区、海鲜美食区等综合体;西片区、南片区打造新商业中心,完善商务、商业、商贸功能,加快形成融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现代滨海都市商业。目前区商业中心完成总投资80%,富邦世纪商业广场逐步投入运营;滨海新城商业广场加快建设,小港积极打造市级乡镇商贸中心,初步形成了“一中两副”商贸格局,不断集聚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繁荣区域经济。
  二是配套发展,构建便民利民的社区商业。按照“宜居宜业宜商”城区目标,大力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双进”工程,开展社区商业“八网建设”(商业服务网、自律监督网、商家共建网、上门服务网、商业文化网、社区商务网、扶弱帮困网、民间组织网),打造“5分钟服务圈”。目前我区已建成“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4个、市级13个,新建社区商业中心4个、便民家庭服务平台7个,新引进商贸业态30余种、商业网点200多家,发展“放心早餐”摊点80个,“一超一店一场”(超市、便利店、菜市场)等生活型必备业态覆盖率达100%,同时还配置了专业店、专卖店等多种服务型选择业态,新增了一批服务14小时以上商业网点,开展“一卡通”社区便民服务,完善81890家政服务功能,基本形成了集文化、商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比较完整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商居和谐”发展。
  三是统筹发展,构建安全便捷的农村商网。坚持“业态高起点、推进高速度、实施高标准、规范高要求”的“四高”原则,深入实施“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两大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工程,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日用消费品经销网络,促进“双向流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使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市场,农民得实惠。目前我区建有连锁超市39个、放心店167家、农资店50家,实现连锁超市镇乡街道全覆盖,农村和社区放心店覆盖率100%;建有农家店205家,农家店覆盖率达100%,初步形成城镇10分钟、农村20分钟便利购物圈。各店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连锁经营模式,完善“三网建设”(现代流通网、群众监督网、监管责任网),使居民消费更便利、更放心。
  二、协调推进,探索“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模式
  加快商贸业转型发展,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级,传统产业、新兴行业、现代业态“三箭齐发”,探索“三位一体”推进新模式。
  一是把“老”的变“新”,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零售、餐饮业、“菜篮子”等传统支柱产业现代化改造,通过外引内联、管建结合方式,采用品牌运作、连锁经营、网络营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现代化经营手段,引导企业改变经营方式,提升设施建设和行业服务水平。目前我区已引进了金汇百货、家乐福、苏宁电器等国内外商业巨头,全区经营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超市百货店4家,3000平方米以上连锁超市10家。推进“三名”(名师、名菜、名店)工程,开展餐饮企业分等定级,目前已有国家钻石级酒家6家、绿色饭店6家、绿色餐饮配送中心1个,市场消费容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实施全区菜市场“两保一稳两化”(保供应、保安全、稳物价、标准化、信息化)改造,推进菜市场硬件升级、业务和管理方式创新,完成63个农村菜市场和4个区级菜市场改造,创建全国绿色菜场6个、三星级菜场1个,改善菜市场购物消费环境。
  二是把“新”的变“大”,推进新兴商贸行业发展。积极培育商务会展、商贸物流、汽车服务等新兴行业,挖掘新的消费热点,满足新的消费需求。按照“无节造市、有节促销”原则,去年开展会展、节庆、服务等展会活动15次,其中12月份家电以旧换新促销月活动销售额达3100多万元,有力拉动城乡消费。推进工业企业二、三产剥离,鼓励制造业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分离发展现代物流、贸易、信息咨询等生产性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目前引进以“仓库+堆场+车队”为主要形式的中小型物流企业125家。大力发展汽车服务业,积极拓展汽车保险、中介、保养保修等配套服务,目前已引进上海大众、兴欣别克、现代汽车等5家汽车4S店,筹建汽车产业园区,营造良好的汽车服务业发展环境。
  三是把“大”的变“强”,推进先进业态扩张。坚持“走出去”战略,“跳出XX发展商贸”,鼓励本地龙头企业跨地、跨省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拓展,大力发展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目前加贝物流、海伦钢琴、永发保险、阿拉老酒、成龙经贸等在全国大中城市拓展市场,参加了成都、郑州、上海、武汉和北京等宁波名品中心,鼓励怡骥控股、加贝物流等上市,做大做强我区商贸企业,打响XX商贸品牌。加贝物流去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门店总数达314家,位居中国连锁经营百强第83位,全国快速消费品连锁排行榜40位。出台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去年宁波华商商品交易所、浙江金属矿产品交易中心、宁波进口煤炭交易中心等三个交易平台陆续运作,富邦商业广场移动支付应用系统和永发保险、富邦家俱建设电子商务零售交易平台加快建设,目前我区已有中国羊绒衫网等著名电子商务平台,大型连锁企业普遍采用网上采购、结算等先进流通技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产供销链条,降低了流通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三、创新创优,形成“三力合一”的推进新机制
  为适应新形势需求,我区坚持与时俱进,做好政策牵引、市场主导、安全保障三篇文章,促进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一是优化行业服务,强化政策牵引力。我区从服务群众、便民利民大处着眼,盯住群众消费热点、重点和难点,不断完善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每年出台商贸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商贸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引导全区商贸业科学发展。去年全区兑现商贸奖励资金178万元,受惠商贸项目16个;兑现商贸流通企业扶持资金14554万元,受惠商贸企业206家。落实国家“促消费扩内需”政策,去年完成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分别补贴资金1075万元、2737万元;家电下乡补贴1180.4万元,促进我区汽车、家电消费升级换代。树立“管理即服务”理念,落实商贸企业联系和服务机制,为企业发展保驾扩航;做好招商选资全程服务,促进项目早入建成投入使用;成立区家庭服务业协会,发展餐饮行业协会等,架起政策与企业沟通桥梁。实施破解难题行动,率先出台二手车交易市场管理意见,促进二手车市场规范发展。
  二是优化市场服务,强化市场主导力。为跟上消费升级步伐,我区按照“设施完善、市场细化、专业专营”的“三层互补”策略来规划建设商贸流通设施,满足居民多元化、多样化需求。我区积极引导城区商业中心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流通设施集成在一起,提供吃玩游购一条龙服务,使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相得益彰、互促发展,形成新的商圈热点。去年我区商贸设施投资xx亿元,新建商业设施面积 128万平方米,新投入商业运行面积50000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城市商贸功能。引导商贸企业研究市场,抓住市场空隙,在错位经营中谋发展求繁荣,形成了高档百货、大卖场、便利店、夜市等多层次消费格局。加贝连锁便利店安装多功能终端机,为居民提供水电气充值、飞机火车票务、快递、汇款等增值服务,便利居民消费。按照“规划先行、同业集聚、体现特色、规范建管”思路,培育商业特色街和专业市场,目前我区已创建了华山路服饰街、嵩山路美食街、漕头王综合街等3条市级商业特色街(区),加快宁波华生国际家居广场等专业市场建设,为商户提供个性化经营空间。
  三是优化安全服务,强化安全保障力。我区以“两保”(保供应、保安全)为目标,深入推进放心米、放心菜、放心肉等商贸民生工程,确保市场安全稳定。积极破解“米袋子”95%以上、“菜篮子”80%以上依靠外地供应难题,我区坚持“远交、近联、扶民”方针,积极实施“引粮入仑”、“引菜入仑”战略,通过产销合作充足市场供应,保障供需基本平衡;落实粮食、生猪等重要民生物资储备,启动中心粮库建设,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力,保障应急供应,去年我区成功应对了食盐抢事件和柴油供应偏紧局面。我区深入实施“三绿工程”(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流通),绘制“菜篮子”购销路线图,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构建起以区农批市场为中心、城镇菜市场为龙头、农村菜市场为基础、商场(超市)为补充的“菜篮子”商品流通网,全区规模菜场建有质量检测室、实施市场准入,建立起从田头到餐桌全程食品安全监控网络,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质量可控,确保上市食品质量安全卫生。
 

推荐访问:增速 我区 调研报告 经济发展 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