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大力破除交通瓶颈,力促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破除交通瓶颈,力促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22-06-11 12:00:03 浏览次数:

  近年来,党政一班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发展不动摇,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总量提升,结构优化,亮点突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工业发展断腿,资源优势难以向经济优势转化,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动力不足;招商引资成效不够突出,缺乏大的战略性、带动作用强的投资项目。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实现全面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仍然是交通事业发展的滞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全面突破交通发展瓶颈,有效弥补区位劣势和发展硬环境上的差距,加快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才能推进县域经济加快突破发展。
  一、全县交通事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县紧抓陕南突破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积极争取省市在交通事业发展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倾斜支持,全力推进国道改造、通乡油路、通达工程、通村水泥路等工程建设,全县公路得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有效缓解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境内有各类公路405条2298.7公里,其中国道1条99.1公里,省道1条38.8公里,县道5条293公里,乡道33条474公里,村道359条1339.8公里,矿山专用公路6条54公里。概括来说,全县交通状况呈现六个特点:
  一是“米”字形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境内210国道纵贯南北,镇碾、镇双路横穿东西,大洋、庙青、渔紫、大长公路连通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大片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米”字型公路主骨架。
  二是四面出县通道初步打通。东部镇双路连通了安康汉阴,茶碾路接通了西乡,西部镇通路连接了四川通江, 210国道南与四川万源衔接,北与西乡相连,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
  三是乡村公路网络逐步完善。乡与乡有公路相通,村与村有道路连接,县级主干道串通了到乡、到镇公路,公路通乡率达100%,通村率达94.8%。
  四是公路等级有所提高。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境内已有二级公路30.2公里,三级公路73.5公里,四级公路675.6公里,较好地保障了公路的通行率。
  五是管养改革顺利推进。作为全省13个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试点县之一,2007年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局,人员经费、日常养护经费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管理,实现了事企分开、养管分离,年均好路率达到73.8%。
  六是运输市场管理规范。以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市场运作为主线,严把市场监管、安全生产、路政执法环节,客运、货运流量持续增长,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农村客运站建设加速,已建成五级客运站5个,新增招呼站1个。
  二、交通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战略正在有序推进。我县作为一个远离大中城市,自然条件差,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国定贫困县,通过近年来抢抓机遇,团结苦干,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县人民的发展信心倍增,对发展前景充满希望。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起步晚,各项事业还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与其他县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实现全面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仍然是交通事业发展的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公路等级很低。虽然境内各类公路总里程达到2298.7公里,但全县无一级路,二级路只有30.2公里,三级路73.9公里,四级路675.6公里,等外路达1319公里。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二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山大沟深,地质复杂,导致工程管理和建设成本高,项目实施难度大。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落后的发展现状,县财政能直接投入公路建设的财力极为有限,农民承受能力低,自筹资金难以落实,建设资金缺口很大。
  三是建设队伍缺乏。县交通部门拥有的建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无论是外业的测量、工地现场的管理指导人员,还是内业的设计人员,都无法满足全面铺开的交通建设局面。全县施工队伍数量少、规模小、素质不高,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无法保证。
  四是交通边缘化程度还在加剧。交通滞后是镇巴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贯通全境的210国道是全县发展的生命线,该路路面等级低,且峰高谷深,坡陡弯急。随着“十天”、“包茂”高速的开工,周边县区将全部被高速公路网络覆盖,镇巴县的边缘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
  五是县城无救生救援通道。镇巴县城呈南北弧线走向,约3.5平方公里,地势为两山夹一沟,城区狭窄,四面环山,地势极为险要,县城现有人口3.4万人。汉江重要支流——泾洋河穿城而过。城区没有救生转移通道,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交通必然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六是公路养护任务重。镇巴县是陕南暴雨中心,加之山势陡峭,地质条件复杂,暴雨频发,山洪泛滥,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毁坏公路严重,造成路况差,公路等级逐年下降,养护成本和难度增大。
  三、加快交通事业突破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我县交通建设加快突破发展的重要战略就是高起点做好交通发展规划,全力以赴打通南北高等级线路连接线,提高东西主干线等级,铺装到乡、到村公路路面,连通大小路、干支线路,完善县乡公路网络,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210国道、古镇高速公路为主轴,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八纵一横三环”公路主骨架网。
  (一)高标准做好规划,绘就发展蓝图。在“十一五”交通建设规划、灾后重建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省市公路建设规划和县情实际,重点修订、完善2009-2013年公路建设规划,减少公路建设决策和布局的随意性、盲目性,确保公路合理布局、有序协调发展。从四个方面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实施性。一是以我县“三二二”突破发展战略为依据,围绕优势、特色资源,促进经济要素的有效流通;二是完善路网结构,使公路网布局具有合理的时间层次和空间层次,增强网络的通行服务能力、经济辐射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三是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有效整合资源,促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使县乡村紧密联系,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四是服务于县域综合运输发展需要,注重与毗邻县区公路网规划总体布局相协调,加快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210国道、古镇高速公路为主轴,十麻、卡瓦、杨虹、大朱、梨竹、大铁等8条公路纵贯南北,镇通、镇双路横穿东西,煤炭石化产业园、原始木竹林旅游风景区、有色金属和石材产业区3条道路环绕县域西南、西北和东部,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主骨架网(简称“八纵一横三环”或“813”工程),同时,以28条出境线和5条绕县城内迂回线形成全县救生救援、应急转移公路网络。
  (二)全力以赴,打通南北干线出口,缓解交通边缘化危机。一是全力保障南向干线包茂高速连接线工程建设。包茂高速为我省高速公路主干道,途经我县巴山乡,通过大力争取,省交通厅已同意建设包茂高速巴山段至县城连接线,总投资xx亿元,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建设,由市交通局负责组织实施。我县将把握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全力以赴做好环境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早日建成。二是实施北向干线古镇高速建设工程。210国道镇巴段是我县北上汉中、西安,南下四川、重庆、湖北的唯一通道,是我县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该路于50年代末建成通车,为越岭山路。峰高谷深,坡陡弯急,有冰雪越岭险段三处,安全隐患多,通畅能力差,事故频发。2008年,省交通厅在“2637”高速公路规划网中规划了古镇高速联络线。这是彻底改变镇巴交通制约瓶颈的重要举措。近几年,中石化集团在我县勘察石油天然气资源获得重大突破,初步探明天然气储量3314亿立方米和较大的石油储量。今年三月,省交通厅领导到镇巴视察交通工作,表态将根据镇巴油气详勘情况确定古镇高速建设时间,力争高速公路建设与油气开采同步进行。我县将积极协助中石化集团在我县境内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及时跟进,灵通信息,促进古镇高速联络线早日开工建设。
  (三)完善县乡公路网络,加大公路改造升级,拓宽经济发展生命线。按照省交通厅加快发展农村公路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两年任务一次性下达的要求,我县在“十一五”末要完成通乡油路、县乡油路建设项目16条452.9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74条428.5公里,通达工程项目53条417.4公里,桥梁建设项目24座807.8延米,总里程1298.8公里的建设任务。一是全力以赴抓建设。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交通“三线”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2009至2011年为“交通建设年”,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交通重点建设项目责任制,将每个交通建设项目落实到人头,包抓领导对交通建设任务从项目争取、安排、实施、检查、验收各环节实行全程监管,随时掌握包抓工作的进展情况,经常深入建设工地检查和督促,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建一条、成一条。二是全力破解建设资金难题。县上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将挤出5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配套;捆绑整合扶贫重点村建设、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倾斜交通建设;村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奖补资金以安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为主;联村扶贫包扶部门重点支持村级道路建设;积极鼓励和争取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捐资修路,回报家乡;广泛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争取资金,投入到交通建设项目上来。三是大力营造建设氛围。县委、县政府大幅度提高了乡镇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中交通建设考核分值,足以一票否决;县委发文公开承诺,对在交通建设工作中贡献突出的领导和干部,将优先提拔使用和解决待遇问题;在县电视台开办“激情做事业,实干兴镇巴”专栏,每月对各项目建设进度进行评比公示,专题采访先进,鞭策后进,在全县上下掀起大干交通的新热潮。
  (四)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抓好县城救生救援通道建设。我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众多的红色文化遗迹。随着山水园林观光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游客逐年增加,旅游线路道路状况不适应的缺陷就暴露无遗。特别是围绕县城的五条环城路,一是经鹿子坝、梨子园、截曹坝出贺家山接210国道;二是经高桥、捞旗河、小河接210国道;三是经鹿子坝、安垭、小河接210国道;四是经东岳、李家坪、七里沟接镇通公路;五是经东岳、李家坪、黑虎梁、倒寺垭接210国道。这五条公路是我县打造山水园林观光城市一日游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及时改造公路等级,才能充分发挥良好的旅游服务功能。同时,这五条道路又是发生大规模地质灾害,县城居民必经的救生救援通道。我县将把救生救援通道与打造山水园林观光城市一日游旅游线路紧密结合起来,整合资金,加快建设,既服务于旅游,又可基本解决县城居民的救生救援问题。
  (五)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加强路政管理,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功能。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对县乡村道继续实行分级列养,县农村公路管理局直接与养护责任人签订养护协议,村道由各乡镇人民政府选择当地农民承包日常养护,制定具体奖优罚劣的养护投入措施,确保建设成果;二是加大路政管理执法力度,设置农村公路超限检测点、S桩和强制减速带,形成定点检测、工程治超、片区巡查、乡村联动的路政管理网络,保护路产,维护路权,从源头上抓起,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行为,延长公路使用年限,降低养护成本,全方位提升农村公路的服务功能。
  (六)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强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加快交通事业发展,必须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坚持争取和多方筹资作为全县的投融资方向,充分利用上级政府扶持贫困地区基本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建设项目资金,同时利用各种资源,捆绑各种项目资金投入公路建设,按照一事一议制度,广泛发动群众集资投劳,引导企业家投资、乡籍人士捐资等途径,形成多元的投资体系,保证建设资金上的需求和供给。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破除传统的人才观和用人观。引进和培养一批目前急需的管理技术人才,重点放在推进通乡油路和通村水泥路工程等交通建设重点工程上,切实解决全县交通人才紧缺的问题。
  实现交通建设全面突破,有效弥补缺位劣势和发展硬环境上的差距,促进资源、市场等要素快速转移、聚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依托资源禀赋,加快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具有战略支撑的投资项目,突出“煤、锰、钒、水、石、农”六个重点,以煤炭产业、水电产业、石化工业园、锰工业园、钒工业园、石材科技园、绿色产业园为主要支撑,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工业园区,推进县域经济加快突破发展,及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推荐访问:力促 破除 经济社会发展 瓶颈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