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监理部丽攀高速公路桥梁监理实施细则

监理部丽攀高速公路桥梁监理实施细则

时间:2021-10-22 12:43:42 浏览次数:

 丽 攀 高 速 JL1 总 监 办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北京中通公路桥梁工程咨询发展有限公司

  丽攀 高速公路

 桥梁 监理 实施 细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北京中通公路桥梁工程咨询发展有限公司

 丽攀高速公路 1 JL1 总监办

 二 0 0 一 0 0 年一月二日

 第 二章 章

 桥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第一节

 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监理 一、钻孔灌注桩 1 1 、施工平台

 (1)场地为浅水时,宜采用筑岛法施工。筑岛面积应按钻孔方法,机具大小等要求决定;高度应高于最高施工水位 0.5~1.0m。

 (2)场地为深水时,可采用钢管桩施工平台,双壁钢围堰平台等固定式平台,也可采用浮式施工平台。平台须牢靠稳定能承受工作时所有静、动荷载。

 2 2 、护筒设置

 (1)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 200~400mm 。

 (2)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一般平面允许误差为 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 1%,干处可实测定位,水域可依靠导向架定位。

 (3)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压、不漏水。

 3 3 、泥浆的调制和使用技术要求

 (1)泥浆的调制和使用技术要求,其中性能指标可参照泥浆性能指标选择表。

 (2)钻孔泥浆一般由水、粘土(或膨润土)和添加剂按适当配合比配制而成,其性能指标可参照表 2-1 选用。

  泥浆性能指标

 表 2-1 钻 孔方法 地层 情况 泥

 浆

 性

 能

 指

 标 相对 密度 粘度 (Pa.s)

 含砂率 (%) 胶体率 (%) 失水率 (ml/30min) 泥皮厚 (mm/30min) 静切力 (Pa) 酸碱度 (pH) 正 循环 一般地层 易坍地层 1.05~1.20 1.20~1.45 16~22 19~28 8~4 8~4 ≥96 ≥96 ≤25 ≤15 ≤2 ≤2 1.0~2.5 3~5 8~10 8~10 反 循环 一般地层 易坍地层 卵石土 1.02~1.06 1.06~1.10 1.10~1.15 16~2 18~28 20~35 ≤4 ≤4 ≤4 ≥95 ≥95 ≥95 ≤20 ≤20 ≤20 ≤3 ≤3 ≤3 1~2.5 1~2.5 1~2.5 8~10 8~10 8~10 推 钻冲抓 一般地层 1.10~1.20 18~24 ≤4 ≥95 ≤20 ≤3 1~2.5 8~11 冲击 易坍地层 1.20~1.40 22~30 ≤4 ≥95 ≤20 ≤3 3~5 8~11

 二、钻孔施工 1 1 、一般要求

 (1)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2)钻孔时,应按设计资料绘制的地质剖面图,选用适当的钻机和泥浆。

 (3)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否则应及时处理。

 (4)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填写的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孔进行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应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检测和试验,不合要求时,应随时改正。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2 2 、钻孔灌注桩钻进的注意事项

 (1)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钻孔,开孔的孔位必须准确。开钻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

 (2)采用正、反循环钻孔(含潜水钻)均应采用减压钻进,即钻机的主吊钩始终要承受部分钻具的重力,而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具重力之和(扣除浮力)的 80%。

 (3)用全护筒法钻进时,为使钻机安装平正,压进的首节护筒必须竖直。钻孔开始后应随时检测护筒水平位置和竖直线,如发现偏移,应将护筒拔出,调整后重新压入钻进。

 (4)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

 三、清孔 1 1 、清孔要求

 (1)清孔要求符合钻孔成孔质量标准表。

 (2)清孔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地层情况决定。

 (3)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2 2 、清孔时注意事项

 (1)清孔方法有换浆、抽浆、掏渣、空压机喷射、砂浆置换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不论采用何种清孔方法,在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3)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清孔,清孔后应从孔底提出泥浆试样,进行性能指标试验。

 四、灌注水下砼 1 1 、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和吊装 就位

 (1)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应确保不变形,接头应错开。

 (2)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其间距竖向为 2m,横向圆周不得少于 4 处。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

 (3)骨架入孔一般用吊机,无吊机时,可采用钻机钻架、灌注塔架。起吊应按骨架长度的编号入孔。

 (4)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 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2 2 、灌注水下砼时应配备主要设备和备用设备。

 (1)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搅拌机能力,应能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若估计灌注时间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掺入缓凝剂。

 (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泵送机具宜采用混凝土泵,距离稍远的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采用普通汽车运输时,运输容器应严密坚实,不漏浆、不吸水、便于装卸,混凝土不应离析。

 (3)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 200~350mm,视桩径大小而定。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压气试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

 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的1.3倍。

 3 3 、水下混凝土配制

 (1)可采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水泥时应采取防离析措施。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 2.5h,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42.5。

 (2)粗集料宜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适当增加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 1/6~1/8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 1/4,同时不应大于 40mm。

 (3)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4)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采用 0.4~0.5,水灰比宜采用 0.5~0.6。有试验依据时含砂率和水灰比可酌情增大或减小。

 (5)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宜为 180~220mm。

 (6)每立方米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 350kg,当掺有适宜数量的减水缓凝剂或粉煤灰时,可不少于 300kg。

 4 4 、灌注水下砼

 (1)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2)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3)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

 (4)在灌注过程中,特别是潮汐地区和有承压力地下水地区,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

 (5)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 2~6m。

 (6)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7)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 1m 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 4m 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

 于骨架底部 2m 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8)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 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9)变截面桩灌注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对变截面桩,应从最小截面的桩孔底部开始灌注,其技术要求与等截面桩相同。灌注至扩大截面处时,导管应提至扩大截面下约 2m,应稍加大混凝土灌注速度和混凝土的坍落度;当混凝土面高于扩大截面处 3m 后,应将导管提升至扩大截面处上 1m,继续灌注至桩顶。

 (10)使用全护筒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当混凝土面进入护筒后,护筒底部始终应在混凝土面以下,随导管的提升,逐步上拔护筒,护筒内的混凝土灌注高度,不仅要考虑导管及护筒将提升的高度,还要考虑因上拔护筒引起的混凝土面的降低,以保证导管的埋置深度和护筒底面低于混凝土面。要边灌注、边排水,保持护筒内水位稳定,不至过高,造成反穿孔。

 (11)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

 (12)灌注中发生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合理确定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五、承台(系梁)

 1 1 、用套箱法围堰施工水中桩基承台时,宜先填塞桩和预留孔之间的缝隙,然后在套箱内灌注水下混凝土封底,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抽干水,施工系梁承台。抽水时应限制抽水速度,以确保安全。

 2 2、边桩外侧与承台边缘的净距不得小于设计规定的最小值。

 3 3、承台质量检验标准见表 2-2

 项

  目 允许偏差(mm)

 项

  目 允许偏差(mm)

 砼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平面尺寸 ±30 轴线偏位 15 顶面高程 ±20

 六、质量检验及质量标准 1、钻孔在终孔和清孔后,应进行孔位、孔深检验。

 2、孔径、孔形和倾斜度宜采用专用仪器测定,当缺乏专用仪器时,可采用外径为钻孔桩钢筋笼直径加 100mm(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为 4~6 倍外径的钢筋检孔器吊入钻孔内检测。

 3、钻孔成孔的质量标准见表 2-3。

 4、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质量检测 (1)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每桩试件组数为 2~4 组,检验要求按规范规定。

 (2)检测方法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选有代表性的桩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根进行检测,设计有规定时或对桩的质量有疑问时,应采用钻取芯样法对桩进行检测,对柱桩并应钻到桩底 0.5m 以下。

 桩基在进行下步施工前须进行桩身开挖。正反面拍照各一张;在安装承台(系梁)钢筋后再拍照一张备查。

 (3)当检测后,桩身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研究处理方案,报监理单位处理。

 钻孔成孔质量标准

 表 2-3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孔的中心位置(mm)

 群桩:100;单排桩:50 孔径(mm)

 不小于设计桩径 倾斜度 钻孔:小于 1%;挖孔:小于 0.5% 孔深 摩擦桩:不小于设计规定 支承桩: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 50mm 沉淀厚度(MM)

 摩擦桩: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于直径≤1.5m的桩,≤300mm;对桩径>1.5m 或桩长>40m 或土质较差的桩, ≤500mm 支承桩:不大于设计规定 清孔后泥浆指标 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 >98%

 附:桩基工程施工监理流程图 桩基工程施工监理流程图

  承包人提交开工报告 监理审批 桩机安装检查 护筒埋设检查 钻

  孔 承包人提交成孔报验监理审核 安设钢筋笼 浇筑混凝土 桩顶处理 承包人报验 监理验收 签发中间交工证书 按验收规范检测;资料齐全、无误 疏松砼应凿尽,控制桩顶标高 必须按监理计划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资料齐全无误,对桩位应进行复测,着重检查;施工组织和方案,进度计划、质量控制指标,检测手段,投入的人力,设备及施工管理 钻头落点要准确,钻杆要垂直,机架应稳固 埋设应符合规范要求 监理巡视检查;泥浆循环正常,比重符合要求,掌握接拆钻杆数量 按验收规范要求检测,清孔合格 监理应对钢筋笼定位复测,保证其准确性,检查稳固措施 控制砼质量,控制导管应下沉至距孔底约 40cm,接头不得漏水,控制导管在砼内埋深及桩顶标高 NY Y Y N Y 养生 整改 无破损检测 检测报告 作事故处理 钢筋笼检查 钢筋笼制作 完善 YNN N

 第二节

 钢筋工程施工监理 一、钢筋 (一)钢筋加工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3、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2%;HRB335、HRB400 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1%。

 4、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5、用 I 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 2.5 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 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 倍。

 (二)钢筋的焊接与绑扎接头

 1、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不宜绑接。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 25mm的钢筋,宜采用焊接。

 2、钢筋的纵向焊接应采用闪光对焊(HRB500 钢筋必须采用闪光对焊)。当缺乏闪光对焊条件时,可采用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钢筋的交叉连接,无电阻点焊机时,可采用手工电弧焊。各种预埋件 T 形接头钢筋与钢板的焊接,也可采用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电渣压力焊只适用于竖向钢筋的连接,不能用作水平钢筋和斜筋的连接。钢筋焊接的接头型式、焊接方法、适用范围应符合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质量验收标准见附录 E-2。

 3、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

 4、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

 5、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

 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 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 10d(d 为钢筋直径)。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小于 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小于 10d。

 6、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焊条、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应采取防止腐蚀、受潮变质的措施。

 7、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的技术规定及电弧焊中的坡口焊、窄间隙焊、熔槽帮条焊和钢筋与钢板焊接的技术规定可参照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执行。

 8、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 1.3 倍搭接长度,亦应符合表 2-4 的规定。

  接头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 百分率

 表 2-4

 9、电弧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 10 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10、焊接时,对施焊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雨、雪、严寒设施。冬期施焊时应按规范冬期施工的要求进行。

 11、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 2-5 的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 0.7 倍。

 12、受拉区内 I 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HRB335、HRB400 牌号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可不做弯钩。

 接头型式 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

 受拉区 受压区 主钢筋绑扎接头 25 50 主钢筋焊接接头 50

 不限制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表 2-5 直径等于和小于 12mm 的受压 I 级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30 倍。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13、钢筋的机械连接,其接头性能指标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原则与性能等级。

 (1)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应满足接头强度(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及弯形性能的要求。

 (2)钢筋机械连接件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的标准值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 1.10 倍。

 (3)钢筋接头应根据接头的性能等级和应用场合,对静力单向拉伸性能、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拉压、抗疲劳、耐低温等各项性能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

 (4)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或超过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5)接头性能应符合表 2-6、2-7 的规定。

 (6)

 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其接头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

 当无专门要求时,对连接 HRB335 钢筋的接头,其疲劳性能应能经受应力幅为 100Mpa,上限应力为 180Mpa 的 200 万次循环加载。对连接 HRB400 钢筋的接头,其疲劳性能应能经受应力幅为 100Mpa,上限应力为 190Mpa 的 200 万次循环加载。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高于 C25 I 级钢筋 35d 30d 25d 月牙纹 HRB335牌号钢筋 45d 40d 35d HRB400牌号钢筋 55d 50d 45d

 接头性能检验指标

  表 表 2-6

 (7)

 当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接头部位的温度低于-10℃时,应进行专门的试验。

 14、钢筋连接件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宜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 15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 25mm。

 15、对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要求,可依照焊接接头要求办理。

 16、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接(以下简称挤压接头)适用直径为 16~40mm 的 HRB335、HRB400牌号带肋钢筋的径向挤压连接。用于挤压连接的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1)

 不同直径的带肋钢筋可采用挤压接头连接,当套筒两端外径和壁厚相同时,被连接钢筋的直径相差不应大于 5mm。

 (2)对 HRB335、HRB400 牌号带肋钢筋挤压接头所用套筒材料,应选用适于压延加工的钢材,其实测力学性能、承载力及尺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定。

 (3)

 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套筒在运输和储存中,应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不得露天堆放,应防止锈蚀和沾污。

 (4)

 挤压接头施工时有关挤压设备、人员、挤压操作、质量检验、施工安全应符合现行《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的规定 17、钢筋锥螺纹接头,适用于直径为 16~40mm 的 HRB335、HRB400 牌号钢筋的连接,用于连接的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锥螺纹连接套的材料宜用 45 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或其他经试验确认符合要求的钢材。钢筋锥螺纹接头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的规定。

 (1)钢筋锥螺纹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接头端头距钢筋弯曲点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 单 向 拉 伸 强度 ƒ O mst ≥ƒ O st 或≥1.15ƒtk

 高应力 反复拉压 ƒ O mst ≥ƒ O st 或≥1.15ƒ tk

 u 20 ≤0.3mm 极限变形 εu≥0.04 大变形 反复拉压 ƒ O mst ≥ƒ O st 或≥1.15ƒ tk

 残余变形 u≤0.01mm u 4 ≤0.3mm 且 u 8 ≤0.6mm

 ②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时,一次连接钢筋直径规格不宜超过 2 级; (2)锥螺纹接头施工时,有关材料、加工、操作、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的规定。

 (三)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络组成及安装

 1、对于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网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2、骨架的焊接拼装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拼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焊接变形和预留拱度。

 (2)钢筋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应检查每根接头是否符合焊接要求。

 (3)拼装时,在需要焊接的位置用楔形卡卡住,防止电焊时局部变形。待所有接点卡好后,先在焊缝两端点焊定位,然后进行焊缝施焊。

 (4)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的钢筋的中心线就在同一平面上。为此,较小直径的钢筋接在焊接时,下面宜垫以厚度适当的钢板。

 (5)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3、钢筋网焊点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下列要求焊接。

 (1)当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 I 级或冷拉 I 级钢筋时,如焊接网只有一个方向为受力钢筋,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与受力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如焊接网的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则沿网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均应焊接,其余的交叉点,可根据运输和安装条件决定,一般可焊接或绑扎一半交叉点。

 (2)当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冷拔低碳钢丝,而另一方面的钢筋间距小于 100mm 时,除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外,中间部分的焊点距离可增大至 250mm。

 4、在现场绑扎钢筋网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钢筋接头的布置,应符合本章的有关规定。

 (2)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亦可用点焊焊牢。

 (3)除设计有特殊规定者外,柱和梁中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

 (4)墩、台身,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 转角处的钢筋弯钩应与模板成 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 90°。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 15°,在浇筑过程中不得松动。

 (5)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沿梁长方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在柱中应沿柱高方向交错布置,若是方柱则必须位于箍筋与柱角竖向钢筋交接点上。但有交叉式箍筋的大截面柱,其接头可位于箍筋与任何一根中间纵向钢筋的交接点上。圆柱或圆管涵螺旋形箍筋的起点和终点应分别绑扎在纵向钢筋上。

 5、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非焊接钢筋骨架的多层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支垫,保证位置准确。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钢板、锚固钢筋等)进行检查。

 二、质量检查和质量标准 1、加工钢筋的偏差不得超过表 2-8 的规定。

  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

 表 2-8 2、焊接钢筋的验收和允许偏差如表 2-9。

  焊接钢筋的允许偏差

 表 2-9 3、安装钢筋的允许偏差 项 项

  目 允许偏差(mm )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 ±10 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 ±20 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 ±5 项

  目 允许偏差(mm)

 项

  目 允许偏差(mm)

 网的长、宽 ±10 骨架的宽及高 ±5 网眼的尺寸 ±10 骨架的长 ±10 网眼的对角线差 10 箍筋间距 0,-20

 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位置的偏差不得超过规定,见表 2-10。

  钢筋位置允许偏差

 表 2-10 第三节

 模板工程施工监理 一、钢模板制作 作 1、钢模板宜采用标准化的组合模板。组合钢模板的拼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各种螺栓连接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2、钢模板及其配件应按批准的加工图加工,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模板安装 1、模板与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 完毕后安设。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联接(模板与脚手架整体设计时除外),避免引起模板变形。

 2、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基础侧模可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墩、台、梁的侧模可设拉杆固定。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应按拉杆拔出或不拔出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小型结构物,可使用金属线代替拉杆。

 检

 查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 钢筋 间距 两排以上排距 ±5 同排 梁、板、拱肋 ±10 基础、锚碇、墩台、柱 ±20 灌注桩 ±20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 0,-20 钢筋骨架尺寸 长 ±10 宽、高或直径 ±5 弯起钢筋位置 ±20 保护层厚度 柱、梁、拱肋 ±5 基础、锚碇、墩台 ±10 板 ±3

 3、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4、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设施。

 5、当结构自重和汽车荷载(不计冲击力)产生的向下挠度超过跨径的 1/1600 时,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底模板应设预拱度,预拱度值应等于结构自重和 1/2 汽车荷载(不计冲击力)所产生的挠度。纵向预拱度可做成抛物线或圆曲线。

 三、空心板制作时可使用的钢芯模要求 求 1、芯模应采用钢芯模,表面应匀直、光滑,拼接缝平整,拆除方便,制作误差不大于设计规定的误差要求。

 2、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芯模偏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固定,并应对称平衡地进行浇筑。

 3、钢芯模使用时应防止接缝漏浆;控制好拆模时间,过早易造成混凝土坍落,应通过试验确定拆除时间。

 四、模板拆除 1、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2.5Mpa 时方可拆除侧模板。

 2 、芯模和预留孔道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现象时,方可拆除。

 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支架和拱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力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当构件跨度不大于 4m 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50%的要求后,方可拆除;当构件跨度大于 4m 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75%的要求后,方可拆除。

  4、墩、台模板宜在其上部结构施工前拆除。拆除模板、卸落支架时,不允许用猛烈地敲打和强扭等方法进行。

 5、模板和支架拆除后,应维修整理,分类妥善存放。

 五、质量检验 1、模板、支架和拱架制作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模板的型式及精度要求,在设计无规定时可按表 2-11 执行。

 模板、支架及拱架制作时的允许偏差

 表 2-11 2、模板、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在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 2-12 的规定。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木 模 板 制 作 模板的长度和宽度 ±15 不刨光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3 刨光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1 平板模板表面最大的局部不平 刨 光 模板 3 不 刨 光模板 5 拼合板中木板间的缝隙宽度 2 支架、拱架尺寸 ±5 榫槽嵌接紧密度 2 钢 模 板 制 作 外形尺寸 长 和高 0,-1 肋高 ±5 面板端偏斜 ≤0.5 连接配件(螺栓、卡子等)的孔眼 孔中心与板面的间距 ±0.3 板端中心与板端的间距 0,-0.5 沿板长、宽方向的孔 ±0.6 板面局部不平 1.0

 板面和板侧挠度 ±1.0

 模板支架安装允许偏差

  表 2-12 第四节

 砼及钢筋砼工程施工监理 一、混凝土的配合比 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抗侵蚀)等质量要求。

 2、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参照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通过试配确定。

 3、配制混凝土时,应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浇筑时的坍落度可按表 2-13 选用。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模板标高 基础 ±15 柱、墙和梁 ±10 墩台 ±10 模板内部尺寸 上部构造的所有构件 +5,0 基础 ±30 墩台 ±20 轴线偏位 基础 15 柱或墙 8 梁 10 墩台 10 装配式构件支承面的标高 +2,-5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模板表面平整 5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3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10 预留孔洞截面内部尺寸 +10,0 支 架和拱架 纵轴的平面位置 跨度的 1/1000或 30 曲线形拱架的标高(包括建筑拱度在内)

 +20,-10

  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的坍落度

  表 2-13 4、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 2-14 的规定 5、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包括代替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不宜超过 500kg/ m3,大体积混凝土不宜超过 350 kg/ m3。

 6、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钢筋混凝土中不得掺用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

 (2)位于温暖或严寒地区、无侵蚀性物质影响及土直接接触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 0.30%;位于严寒和海水区域、受侵蚀环境和使用除冰盐的桥涵,氯离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 15%。从各种组成材料引入的氯离子含量(折合氯盐含量)如大于上述数值时,应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如掺入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性等)。当采用洁净水和无氯骨料时,氯离子含量可主要以外加剂或混合材料的氯离子和含量控制。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表 2-14 结构类别 坍落度(mm)(振动器振动)

 小型预制块及便于浇筑振动的结构 0~20 桥涵基础、墩台等无筋或少筋的结构 10~30 普通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30~50 配筋较密、断面较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50~70 配筋极密、断面高而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70~90 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 无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最大 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kg/m 3)

 最大 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kg/m 3)

 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无侵蚀物质影响,与土直接接触 0.60 250 0.55 275

 严寒地区或使用除冰盐的桥涵 0.55 275 0.50 300

 受侵蚀性物质影响 0.45 300 0.40 325

 (3)无筋混凝土的氯化钙或氯化钠掺量,以干质量计,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 3%。

 (4)掺入加气剂的混凝土的含气量为 3.5%~5.5%。

 (5)对由外加剂带入混凝土的碱含量应进行控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含碱量,对一般桥涵不宜大于 3.0kg/m3,对特殊大桥、大桥和重要桥梁不宜大于 1.8kg/m3;当处于受严重侵蚀的环境,不得使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

 7、粉煤灰、火山灰及粒化高炉矿渣等混合材料作为水泥代替材料或混凝土拌和物的填充材料掺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或其他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中时,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用于代替部分水泥时的掺量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的规定。

 8、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宜符合下列规定:

 (1)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应符合有关规定。通过 0.315mm 筛孔的砂不应少于 15%,砂率宜控制在 40%~50%。

 (2)最小水泥用量 280~300kg/m3(输送管径 100~150mm)。

 (3)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宜为 80~180mm。

 (4)宜掺用适量的外加剂或混合材料。

 9、通过设计和试配确定配合比后,应填写试配报告单,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方面批准。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报批。

 二、砼的拌制 1、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配料数量的允许偏差(以质量计)见表 2-15。

 配料数量允许偏差

  表 2-15 材料类别 允许偏差(%)

 现场拌制 预制场或集中搅拌站拌制 水泥、混合材料 ±2 ±1 粗、细骨料 ±3 ±2 水、外加剂 ±2 ±1

  放入拌和机内的第一盘混凝土材料应含有适量的水泥、砂和水,以覆盖拌和筒的内壁而不降低拌和物所需的含浆量。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重点校核。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也应进行检定。

 2、混凝土应使用机械搅拌,零星工程的塑性混凝土也可用人工拌和.用机械搅拌时,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至开始出料的最短搅拌时间应按设计出厂说明的规定,并经试验确定,且不得低于表 2-16 的规定。

  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

 表 2-16 3、对于在施工现场集中搅拌的混凝土,应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

 (1)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2)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GB9142)的规定进行。

 (3)检查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 1/4 至 3/4之间的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0.8%; ②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5%。

 4、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各项性能:

 (1)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如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搅拌机 类

 别 搅拌机容量 (1) 混凝土坍落度(mm) <30 30~70 >70 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min) 自 落 式 ≤400 2.0 1.5 1.0 ≤800 2.5 2.0 1.5 ≤1200 - 2.5 1.5 强制式 ≤400 1.5 1.0 1.0 ≤1500 2.5 1.5 1.5

 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 15min 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2)根据需要还应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其他质量指标并应符合本章的其他规定。

 5、掺用高效减水剂或速凝剂且混凝土运距较远时,可运至浇筑地点再掺入重拌。

 三、混凝土的运输 1、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当混凝土拌和物运距较近时,可有要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运输;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时间不宜超过表 2-17 的规定。

 混凝土拌和物运输时间限制

  表 2-17

 2、用无搅拌运输工具运送混凝土时,应采用不漏浆、不吸水、有顶盖且能直接将混凝土倾入浇筑位置的盛器。

 3、采用泵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

 (2)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

 (3)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润滑输送管内壁。混凝土出现离极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 15min。

 (4)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4、用搅拌运输车运输已拌成的混凝土时,途中应以 2~4r/min 的慢速进行搅动,混凝气温(℃)

 无搅拌设施运输(min)

 有搅拌设施运输(min)

 20~30 30 60 10~19 45 75 5~9 60 90

 土的装载量约为搅拌筒几何容量的 2/3。

 5、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四、砼的浇筑 (一)一般要求 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2、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 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2)当倾落高度超过 2m 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 10m 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3)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 1m。

 3、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 1.5m 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表 2-19 的规定。

 4、浇筑混凝土时,除少量塑性混凝土可用人工捣实外,宜采用振动器振实。用振动器振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 1.5 倍;与侧模应保持 50~100mm 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 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2)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100mm 左右为宜。

 (3)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

 确定。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

  表 2-19

 (4)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5、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表 2-20 的规定。当需要超过时应预留施工缝。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允许时间(min )

  表 2-20

 6、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但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捣实方法 浇筑层厚度(mm)

 用插入式振动器 300 用附着式振动器 300 用表面振动器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250 配筋较密时 150 人工捣实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200 配筋较密时 150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不高于 25℃ 气温高于 25℃ ≤C30 210 180 〉C30 180 150

 ①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 0.5Mpa; ②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 2.5Mpa; ③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 10Mpa。

 (2)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在浇筑次层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缝宜铺一层厚为 10~20mm 的 1:2 的水泥砂浆。

 (3)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或石榫;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宜做成凹、凸形或设置止水带。

 (4)施工缝为斜面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5)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需要达到的强度,一般最低为 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不得低于 2.5Mpa。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

 7、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8、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奖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9、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10、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二)墩台混凝土的浇筑 1、对墩台基底的处理,除应符合第 4 章天然地基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底为非粘性土或干土时,应将其润湿。

 (2)基面为岩石时,应加以润湿,铺设一层厚 20~30mm 的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

 2、一般墩台及基础混凝土,应在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

 3、较大体积的混凝土墩台及其基础,设计为片石混凝土时,埋放石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埋放厚度不小于 150mm 的石块,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2)应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

 (3)石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 30Mpa 及混凝土的强度。

 (4)石块应清洗干净,应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入一半左右。

 (5)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 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 150mm,石块不得接触钢筋和预埋件。

 (6)受拉区混凝土或当气温低于 0℃时,不得埋放石块。

 4、采用滑升模板浇筑墩台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低流动度或半干硬性混凝土。

 (2)浇筑应分层分段进行,各段应浇筑到距模板上口不小于 10~150mm 的位置为止。若为排柱式墩台,各立柱应保持进度一致。

 (3)应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

 (4)为加速模板提升,可掺入一定数量的早强剂。

 (5)在滑升中须防止千斤顶或油管接头在混凝土或钢筋处漏油。

 (6)每一整体结构的浇筑应连续进行,若因故中途停工,应按施工缝处理。

 (7)混凝土脱模时的强度宜为 0.2~0.5Mpa,脱模板如表面有缺陷时,应及时予以修理。

 5、大体积墩台基础混凝土,当平截面过大,不能在前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次层混凝土时,可分块进行浇筑。分块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块宜合理布置,各分块平均面积不宜小于 50m2。

 (2)每块高度不宜超 2m。

 (3)块与块间的竖向接缝面应与基础平截面短边平行,与平截面长边垂直。

 6、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应参照下述方法控制混凝土的

 水化热温度:

 (1)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和料、掺加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2)采用水化热低的大坝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低强度水泥。

 (3)减小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4)混凝土用料要遮盖,避免日光曝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以降低入仓温度。

 (5)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

 (6)在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生。

 (三)混凝土的养护及修饰 1、混凝土的养护 (1)对于施工现场集中养护的混凝土,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提出具体的养护方案,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养护制度。

 (2)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及桥面等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有利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3)当气温低于 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

 (4)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条件与拌和用水相同。

 (5) 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 14d,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监理工程师应巡视洒水养护情况,并督促承包人落实。用加压成型、真空吸水等法施工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可酌情缩短。采用塑料薄膜或喷化学浆液等养护层时,可不洒水养护。

 (6)当结构物混凝土与流动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 7d 以内不受水的冲刷侵袭。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 10d以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以前,不受水的侵袭。

 (7)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 25℃。

 (8)混凝土强度达到 2.5Mpa 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2、混凝土的修饰

 (1)混凝土表面的光洁程度依不同部位而异,外露面无装饰设计时,应按规定对浇筑时无模板的外露面进行压光或拉毛;对有模板的外露面应安装同一类别的模板和涂刷同一类别有脱模剂,模板应光洁,无变形,无漏浆。发现表面质量有缺陷时,应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再进行修饰。

 (2)对表面有一般抹灰(水泥砂浆抹面)和装饰抹灰(水刷石、水磨石、剁斧石)等装饰设计的结构,应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表面平整的模板,拆模后按设计要求的装饰类别进行装饰。

 (四)高温期、雨期砼的施工

 1、混凝土配制和搅拌 (1)材料要求

 ①拌和水使用冷却装置,对水管及水箱加遮荫和隔热设施。在拌和水中加碎冰作为拌和水的一部分。

 ②水泥、砂、石料应遮荫防晒,以降低骨料温度,可在砂石料堆上喷水降温。

 (2)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坍落度损失。

 (3)可掺加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4)掺用活性材料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

 (5)拌和站料斗、储水器、皮带运输机、拌和楼都要尽可能遮荫。尽量缩短拌和时间。经常测混凝土的坍落度,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施工所必须的坍落度。

 2、混凝土的运输及浇筑

 (1)运输时尽量缩短时间,宜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中应慢速搅拌。

 (2)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

 (3)高温期施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应有全面的组织计划,准备工作充分,施工设备有足够的条件,保证连续进行;从拌和机到入仓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尽快开始养护。

 (4)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控制在 32℃以下,宜选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时间内进行。

 (5)浇筑场地应遮荫,以降低模板、钢筋的温度和改善工作条件;也可在模板、钢筋和地基上喷水以降温,但在浇筑时不能有附着水。

 (6)应加快混凝土的修整速度,修整时可用喷雾器洒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纹,但不准直接往混凝土表面洒水。

 (五)工程质量检验和...

推荐访问:监理 攀高 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