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监理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监理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时间:2021-10-22 14:05:41 浏览次数:

 3 3 . 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监 理实施细则

 封面(略)

 目

 录

 3.10.1

 工程概况和特点……………………………………………………………… 3.10.2

 工程质量监理要求……………………………………………………………… 3.1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材料质量监理…………………………………………………… 3.10.4

 模板工程…………………………………………………………………………… 3.10.5

 钢筋工程…………………………………………………………………………… 3.10.6

 预应力工程…………………………………………………………………… 3.10.7

 混凝土工程………………………………………………………………………… 3.10.8

 现浇结构工程…………………………………………………………………… 3.10.9 装配式结构工程…………………………………………………………………… 3.10.10

 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旁站………………………………………………………… 3.10.11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监理验收………………………………………………

  3 3. . 10. .1 1

 工程概况和特点

  (略) 3 3. . 10. .2 2

 工程质量监理要求

  1.工程施工规定

 (1)施工方法与工程划分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可根据结构的施工方法分为两类:现浇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孚分部工程;根据结构分类,还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等。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可划分为模板、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等分项工程。

  各分项工程可根据与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工作班、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

  (2)施工技术要求

  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

  混凝土结构施工项目应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

  (3)结构实体检验

 1)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缔构实体检验应在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见证下,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承担结构实体

 检验的试验室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2)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工碍合同约定的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

  3)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混凝土强度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规范 GB 50204—2002 附录 D 的规定。

  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也可根据合同的约定,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4)当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的检验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 107)的有关规定时,混凝土强度应判为合格。

  5)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抽样数量、检验方法、允许偏差和合格条件应符合规范 GB 50204—2002 附录 E 的规定。

  6)当未能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被判为不合格或钢筋保护层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2.工程质量验收程序

  (1)检验批、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可按规范 GB 50204—2002 附录 A 记录,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2001)的规定。

  (2)对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结构或净装配式结构等相关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资料检查及观感质量验收,并应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施工工艺和结构的重要部位进行见证检测或结构实体检验。

  (3)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验收记录检查。

 3 3. . 10. .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材料质量监理

  1.钢筋

  (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0。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

 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检验方法:检查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报告。

  4)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检查数量;进场时和使用前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预应力筋

  (1)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包质量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 60t 为一批,每批抽取一组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当有工程经验,并经观察认为质量有保证时,可不做油脂用量和护套厚度的进场复验。

  (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等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对锚具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如供货方提供有效的试验报告,可不做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4)孔道灌浆用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规范 GB 50204—2002 第 7.2.1 条的规定。孔道灌浆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规范 GB 50204—2002 第 7.2.2 条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对孔道灌浆用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做材料性能的迸场复验。

  (5)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2)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注: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

  (6)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7)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的尺寸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 3013)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对金属螺旋管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做径向刚度、抗渗漏性能的进场复验。

 (8)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内外表面应清洁,无锈蚀,不泣有洫污、孔洞和不规则的褶皱,咬口不应有开裂或脱扣。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混凝土原材料

  (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 3 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 1 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 200t 为一批,散装不超过 500t 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规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设计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

  (4)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5)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注: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 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 的 3/4。

 2.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 1/3,且不得超过 40mm。

 (6)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4.预制构件

  (1)预制构件应在明显部位标明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收标志。构件上的预埋件、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3)预制构件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4)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5)预制构件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 3—20 的规定。

 表 表 3 3 — 20

 预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长度 板、梁 +10,-5 钢尺检查 柱 +5,-10 墙板 ±5 薄腹梁、桁架 +15,一10 宽度、高(厚)度 板、梁、柱、墙板、薄腹梁、桁架 ±5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 侧向弯曲 梁、柱、板 L /750,且≤20 拉线、钢尺量最大侧向弯曲处 墙板、薄腹梁、桁架 L/1000且≤20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10 钢尺检查 螺栓位置 5

 螺栓外露长度 +10,-5 预留孔 中心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5 钢尺检查 主筋保护层厚度 板 +5。一3 钢尺或保护层厚度测定仪量测 梁、柱、墙板、薄腹梁、桁架 +10,一5 对角线差 板、墙板 10 钢尺量两个对角线 面平整度 板、墙板、柱、梁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孔道位置 梁、墙板、薄腹梁、桁架 3 钢尺检查

 预应力构件预留孔道位置 板 L/750 调平尺在两端量测 翘曲 墙板 L/1000 注:1.L 为构件长度(mm); 2.检查中心线、螺栓和孔道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3.对形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构件,其尺寸偏差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

  检查数量:同一工作班生产的同类型构件,抽查 5%且不少于 3 件。

 3 3. . 10. .4 4

 模板工程

  1.基本规定

  (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监理要点

  (1)模板安装

 1)模板工程应依据设计图纸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模板设计,并用根据施工条件确定的荷载对模板及支撑体系进行验算,必要时应进行有关试验。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监理人员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2)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接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3)对模板工程所用的材料必须认真检查选取,不得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模板工程施工应具备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牢固耐用、运输整修容易等特点。

 4)组合钢模板、大模板、爬升模板及滑升模板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模板安装偏差

  1)木工翻样应考虑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厚度尺寸,留出装饰厚度。

  2)模板轴线放线后,应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方可支模。

  3)模板安装的根部及顶部应设标高标记,并设限位措施,确保标高尺寸准确。

  4)支模时应拉水平通线,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确保横平竖直,位置正确。

  5)基础的杯芯模板应刨光直拼,并钻有排气孔,减少浮力,杯口模板中心线应准确,模板钉牢,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芯模上浮。

  6)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成排柱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在底部弹出通线,定出位置并兜方找中,校正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线,再立中间柱模。柱箍间距按柱截面大小及高度决定,一般控制在 500cm~1000cm,根据柱距选用剪刀撑、水平撑及四面斜撑牢,保证柱模板位置准确。

  7)梁模板上口应设临时撑头,侧模下口应贴紧底模或墙面,斜撑与口钉牢,保持上口呈直线;深梁应根据梁的高度及核算的荷载及侧压力适当加设横档。

  8)梁柱节点连接处一般下料尺寸略缩短,采用边模包底模,拼缝应严密,支撑牢靠,发生错位及时纠正。

  9)模板厚度应一致,搁栅面应平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强度和刚度。

  10)墙模板的穿墙螺栓直径、间距和垫块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模板变形

 1)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混凝土前模板应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2)脚手板不得搁置在模板上,以防模板变形。

 3)采用钢管卡具组装模板时,发现有钢管卡具滑扣的应立即调换。

  4)超过 3m 高度的大型模板的侧模应留门子板;模板应留清扫口。

  5)浇筑混凝土高度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浇筑时应均匀、对称下料,避免局部侧压力过大造成长模。

  6)控制模板起拱高度,消除在施工中因结构自重、施工荷载作用引起的挠度。对跨度不小于 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1‰~3‰。

 (4)模板支撑

  1)模板支撑系统应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相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其可靠稳固、不变形。

  2)木质支撑体系一般与木模板相配合,所用牵红、搁栅、横档、支撑宜采用不小于50×100mm 的方材,木支柱一般用 1OOXlOOmm 方材或梢径为 80mm~120mm 圆木,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接连系,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以采用枕木堆搭方式操作,用扒钉固定好。

  3)钢质支撑体系一般可与各种模板体系相配合,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楞材料有圆钢管、矩形钢管和内卷边槽钢等形式。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要按模板设计所确定尺寸设置,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

  4)独立体形模板体系(如柱子),可采用夹箍和拉撑相结合的方法来支承和夹紧模板,其形式根据模板尺寸、侧压力大小等因素来选择。拉撑可采用钢木支撑、直径 6.5mm 钢筋或链条连接花篮螺栓的方法加以固定。

  5)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材料,或硬化地面。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应可靠,必要时应采用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6)施工中宜采用工具式支撑,以利调节、装拆、周转和减少材耗。

  7)对超大结构或大荷载结构(如转换层梁、深梁及厚板等)以及特殊结构形式的模板支撑体系,应进行专门的设计、计算选用。

  8)一般模板体系应与操作平台体系断开,严禁以模板支撑架作为脚手架。模板支撑、斜拉杆、剪刀撑、链条或拉筋的花篮螺栓,严禁松动或改变位置。

 (5)模板上的预埋件及模板清理

  1)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应按图纸逐个核对其质量、数量、位置,不得遗漏,并应安装牢固。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

 处。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6)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应达到的程度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浇结构

  ①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焦不受损伤。

  ②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 3—21 的规定。

  表 表 3 3 -- 21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序号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的百分率(%)

 1 板 ≤2 ≥50 >2,≤8 ≥75 >8 ≥100 2 梁、拱、壳 ≤8 ≥75 >8 ≥100 3 悬臂构件 — ≥100

 2)预制构件

  ①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构件不变形、棱角完整不受损伤。

  ②芯模和预留孔洞内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坍陷和裂缝。

  ③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

  当构件跨度不大于 4m 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50%以上。

  当构件跨度大于 4m 时,混凝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75%以上。

  (7)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

  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时间和顺序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拆模必须按拆模顺序进行, 一般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重大复杂的模板拆除,按专门制定的拆模方案执行。

  1)现浇楼板采用早拆模施工时,经理论计算复核后将大跨度楼板改成支模形式为小跨度楼板(≤2m),当浇筑的楼板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 50%的设计强度标准值,可拆除模板,保留支架,严禁调换支架。

  2)多层建筑施工,当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架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的支架,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 4m 及 4m 以上的梁下均应保留支架,其间距不得大于 3 m。

  3)高层建筑梁、板模板,完成一层结构,其底模及其支架的拆除时间控制,应对所用混

 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分层进行核算,确保下层梁及楼板混凝土能承受上层全部荷载。

  4)爬升模板的拆除,应按拆除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一般拆除的顺序是:爬升设备—大模板—爬升设备。

  拆除时应先清理脚手架上的垃圾杂物,再拆除连接杆件,经检查安全可靠后方可按顺序序拆除。拆除时要有统一指挥,专人监护,设置警戒区,防止交叉作业,拆下物品及时清运、整修、保养。

  5)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及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当无具体要求时,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之后拆除。

  6)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方法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7)拆除模板时不应乱敲硬撬,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损伤混凝土,高处模板拆除后逐块传递下,不得抛掷,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注意保护定型模板及组合式钢模板不变形。拆除的模和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不应集中堆放在楼层上,不应对楼层形成集中荷载损伤楼板。将模板清理干净,板面涂刷隔离剂,分类堆放整齐,以利重复使用。

 3.监理验收 (1)模板安装工程

  1)主控项目 ①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②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一般项目

  ①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b.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c.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d.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②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③对跨度不小于 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1‰~3‰。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 10%,且不少于 3 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 10%,且不少于 3 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 lO%,且不少于 3 面。

  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④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表 3-22 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 10%,且不少于3 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 10%,且不少于 3 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 5m 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 10%,且均不少于 3面。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⑤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 3—23 的规定。

  表 表 3 3 — 23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载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桩、墙、梁 +4,-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 5m 6 经纬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 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 10%,且不少于 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 10%,且不少于 3 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 5m 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 10%,且均不少于 3面。

 ⑥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 3—24 的规定。

  检查数量:首次使用及大修后的模板应全数检查;使用中的模板应定期检查,并根据使用情况不定期抽查。

  (2)模板拆除工程

  1)主控项目

  ①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 3—21 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②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表

 3 3 — 24

 达式

 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长度 板、梁 ±5 钢尺量两角边,取其中较大值 薄腹梁、桁架 ±10 柱 0,一10 墙板 0,一5 宽度 板、墙板 0,一5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 梁、簿腹梁、桁架、柱 +2,一5 高(厚)度 板 +2,一3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 墙板 0,一5 梁、薄腹梁、桁架、柱 +2,一5 侧向弯曲 梁、板、柱 L/1OOO且≤15 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 墙板、薄腹梁、桁架 L/1500且≤15 板的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1 钢尺检查 对角线差 板 7 钢尺量两个对角线 墙板 5 翘曲 板、墙板 L/1500 调平尺在两端量测 设计起拱 薄腹梁、桁架、梁 ±3 拉线、钢尺量跨中 注:L 为构件长度(m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 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一般项目 ○1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监理验收资料 1)模板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

 2)技术复核单。

  3)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 3. . 10. .5 5

 钢筋工程

  1.基本规定

  (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1)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2.监理要点

  (1)钢筋加工

 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HPB 235 级钢筋末端应做 1800 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2.5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3 倍。

  ②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做 1350 弯钩时,HRB 335 级、HRB 400 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4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钢筋做不大于 900 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5 倍。

  2)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规范 GB 50204—2002 第 5.3.1 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②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 900 ;对有抗震等级要求的结构,应为1350 。

  ③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 5 倍;对有抗震等级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 倍。

  3)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 235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4%,HRB 335 级、HRB 400 级和 RRB 400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4)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 3—25 的规定。

 表 表 3 3 — 25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2)钢筋连接 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3)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

 4)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

 5)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 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受拉区不宜大于 50%。

 ②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 50%。

 ○3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 50%。

 6)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 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 1.3L 1 ,(L 1 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

 接区段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长度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图3—3)。

  图 3—3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及接头面积百分率 注:图中所示搭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钢筋为两根,当各钢筋直径相同时,接头面积百分率为 50 %。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 25%。

 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 50%。

 ④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 50%;对其他构件,可

 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 GB 50204—2002 附录 B 自

  7)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 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0.25 倍。

  ②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倍,且不应大于 100ml

  ③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10 倍,且不应大于 200n

  ④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 25mm 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 100mm 范围 j 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 50mm。

  (3)钢筋安装

  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表 3—26 的规定。

 表 3--26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目 允 许 偏 差(mm)

  检验方法

 长、宽

  ±10

  钢尺检查 绑扎钢筋网

  网眼尺寸

 -t-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俚

 绑扎钢筋

  .

 、

 长

  。

 ±10

  钢尺检查

  骨架

  宽、高

  士5

  钢尺检查

 间距

 ; .

 士10

  排距

 ±5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

 受力钢筋

 基础

  ±10

  钢尺检查

  保护层

  柱、梁

  ±5

  钢尺检查

  厚度

  板、墙、壳

 ±3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催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

 钢尺检查

 中心线位置

  5

 。.

  钢尺检查

  预埋件

  水平高差’

 。

 +3,0

 钢足和塞尺检查

 3.监理验收资料 (1)钢筋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2)钢筋进场复验报告。

 (3)钢筋冷拉记录。

 (4)钢筋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5)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 (6)焊条(剂)试验报告。

 (7)钢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钢筋锥螺纹加工检验记录及连接套产品合格证。

 (9)钢筋锥螺纹接头质量检查记录。

 (10)施工现场挤压接头质量检查记录。

 I(11)设计变更和钢材代用证明。

 (12)见证检测报告。

 (13)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4)钢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6 预应力工程 1.基本规定 (1)后张法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预应力专业施工单位承担。

 (2)预应力筋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 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时或在千斤顶检修后, 新标定。

 主:1.张拉设备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

  2.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 1.5 级,标定张拉设备用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精度不应低于±2%。

 (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1)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3)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及灌浆孑 L、排气兼泌水管等。

 垂)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

 2.监理要点 (1)制作与安装 1)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另廿、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应选用非油质类模板隔离剂,并应避免沾污预应力筋。

 3)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 D 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④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②当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 1/5000, 直大于 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 lOm 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 2mm。

 5)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④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 lmm~5mm。

 ‘ ④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④钢丝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 98%。

 《雾、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 列规定:

 ①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爹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孑 L 道中心线。

 ③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

  ④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 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 12m,

  ⑤在曲线孑 L 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

  ⑥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7)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 3--27 的规定。

  8)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除应符合规范 GB 下列要求:

 ;

  ①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

  ②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

  ③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

  ④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

  ⑤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

  9)浇筑混凝土前穿人孔道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宜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

  (2)张拉和放张

 、

  1)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 汁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75%。

  2)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舾 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j 50010)的规定。

  ②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③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才 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

 确定张拉力:

 、

  ④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

  ⑤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训 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土 6%。

 ‘

  3)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 为±5%。

 ’

  4)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

  ①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糯 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②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

  5)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3—28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 .

 锚具类别

  内缩量限值(mm)

 螺帽缝隙

  1 变承式锚具(镦头锚具等)

  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

 1

  锥塞式锚具

  5

 有顶压

  5

  夹片式锚具

  无顶压

 6~8

 6)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 5ram,且不得大于构件截面短边边长 聒。

 (3)灌浆及封锚 1)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孑 L 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2)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 ②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

 ③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 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 小于 50mm‘o §)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 的 1.5 倍,且不宜小于 30mm。

 1)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应大于 0.45,搅拌后 3h 泌水率不宜大于 2%,且不应大于 3%。

 立能在 24h 内全部重新被水泥浆吸收。

 ;)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30N/mmz。

 E:1.一组试件由 6 个试件组成,试件应标准养护 28d; 2.抗压强度为一组试件的平均值,当一组试件中抗 j

  应取中间 4 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k 监理验收资料 (1)预应力筋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

 (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 (3)孔道灌浆用水泥、外加剂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

 (4)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

 (5)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6)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试验报告。

 (7)预应力张拉记录。

 (8)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见证张拉记录。

 (9)孑 L 道灌浆记录。

 (10)孔道灌浆用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

 (11)孔道灌浆用水泥浆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12)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13)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的配套标定报告单。

  (14)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15)预应力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10.7 混凝土工程

  1.基本规定

  (1)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定分批检验评定。

  对采用蒸汽法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混凝土试件应先随同结构构件同条件蒸产 转入标准条件养护共 28d。

  当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确定混凝土强度时的龄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 应用技术规范 55(GBJ 146)等的规定取值。

  (2)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应按表 用;其标准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 规定。

 表 3--29

 混凝土试件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

  骨料最大粒径(mm)

  试件尺寸(mm)

  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

 ≤31.5

 100×100×100

  L

  O.95

  ≤40

  150×150×150

  1.OO

  ≤63

  200×200×200

  1.05

 注:对强度等级为 C60 及以上的混凝土试件,其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

  (3)结构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土疆 据同条件养护的标准尺寸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确定。

  (4)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 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并作为处理的依据。

  (5)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i 术方案的规定。

  2.监理要点

 ,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有关规定,j 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

  2)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3)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毛

  (2)混凝土施工

  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 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④每拌制 100 盘且不超过 lOOm3 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函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 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函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 1000m3 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 200m3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D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函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 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 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粮据实际需要确定。

 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 3--30 的规定。

 3—30

 ‘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f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2%

  粗、细骨料

  ±3% {

 ,

 水、外加剂

 ,

  ±2%

 ;

 备种衡器...

推荐访问:监理 实施细则 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