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XX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XX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2-05-22 15:14:02 浏览次数:

XX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检查验收组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XX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全县20余万各族人民向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XX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林业厅、省林改办以及市林业局、市林改办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林改工作队员三年来的艰辛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县情及林情  

XX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部,地处澜沧江以东、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是一个集山区、农业、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国土面积4109.3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7.7%;耕地面积36.1万亩,其中田12.8万亩、地23.3万亩;辖5乡4镇111个村(居)民委员会1658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0.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54万人,占总人口的89.04%。居住着汉、彝、哈尼、拉祜、傣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1万人,占总人口的53.3%。XX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18.6℃ ,年均日照时数2065小时,年均降雨量 1235毫米 ,最高海拔 3137.6米 ,最低海拔 774米 ;县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藏、水能、土地、热区等资源,有2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被誉为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1.69亿元,比2007年增长12.8%;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30万元,比2007年增长28.6%,完成地方财政总支出43794万元,比2007年增长1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2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62元,比2007年增加488元,增长27.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9.8%;粮食总产量7876万公斤,增长1.4%。  

XX是国内一类林区县、云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以思茅松天然林为主要森林资源。据2005年二类调查,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9.54%,有林业用地面积453.03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26.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721.42万立方米,活立木年净生长率为4.27%,年总净生长量116万立方米。我县林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以木材、松脂、茶叶、核桃、野生菌为主的产业体系。2008年,全县林产业创总产值34939万元,实现增加值19178万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增加值占XX生产总值(GDP)的16.4%,比2007年上升1.2个百分点;林产工业总产值11791.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7.6%。虽然,林产业作为我县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林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大资源、高消耗、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林产工业规模小、技术低、竞争力弱,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林改工作情况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下简称林改)主体改革于2006年4月启动,2006年6月开展试点工作,2006年10月全面铺开,同时积极推进配套改革,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稳步推进配套改革。  

(一)主体改革全面完成  

我县林改主体改革工作,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县、乡、村抽调了301名熟悉基层工作、懂技术的干部,组成12个工作组于2006年6月进驻按板镇12个村151个村民小组开展了林改试点。通过试点,基本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为林改工作的全面推开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XX镇林改工作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县委、县人民政府全面启动林改工作。从2006年10月开始,各乡(镇)先后召开了动员大会,通过紧张有序的工作,2007年7月全县林改主体工作转入内业整理,2007年12月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截止 2008年12月31日 ,全县完成了9个乡(镇))110个村1629个组的林改,确权44454户,确权面积278万亩,确权宗地113577宗;全县发生纠纷1370起,调处纠纷1332起,调处率达97.2%;核发林权证1614个组(按板镇玉河村股份林场15个组472户882宗确权未发新证),发放林权证43982户44096本,发证面积278万亩(其中自留山1079101亩、责任山1600487亩、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面积95426亩、其它形式4996亩),完成无争议区林权输机发证工作。全县9个乡(镇)109个村基本完成林改档案归档,全县形成林改档案建档8716盒184102件,其中:已移交县级管理2套4266盒95563件,9个乡(镇)管理2525盒49113件,110个村管理1925盒39426件。  

(二)配套改革稳步推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后,呈现出产权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林权结构分散化的新格局,但同时也存在着护林防火难、经营投入融资难、林业服务不够到位、林政管理难度加大等突出问题。对此,我县积极探索,抓好配套改革。  

逐步落实林改配套政策。一是建立XX林业信息平台,制作完成了“XX林业信息网”,并注册登记为官方网站。二是积极筹建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完成了林权流转服务中心的选址工作,项目已立项,正在向省林业厅办理林地征用手续。三是成立了林业管理服务中心,内设林权登记管理窗口,木材及林产品检验检疫窗口,木材及林产品运输办证窗口,林地、林木审批窗口及林业科技与法律咨询窗口,核定编制15人,到位12人,各项服务工作正在逐步完善。四是制定了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组建实施方案,完成县、乡、村三级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组建,县级成立了林业科技推广中心,9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加挂林业科技推广站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班人马”,110个村民委员会将护林员和林业科技推广员合二为一,实行“一肩挑”,每月增加50元的岗位补贴。五是成立了普洱市林产业协会XX分会,加强了职能部门与企业的沟通。六是研究制定我县《林业产业协会工作条例》、《集体林地、非国有林木流转管理办法(试行)》、《林权证抵押贷款登记管理办法(试行)》、《林木采伐、木材加工经营及运输管理暂行办法》,编制了《全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恩乐镇森林经营方案》。七是积极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和森林火灾保险。通过与银行共同研究,积极探索林权抵押贷款,先后有24户森林资产和林权所有者通过林权抵押获得贷款1469万元,其中17户农户获得抵押贷款89万元,为林权抵押贷款的全面实施积累了经验。同时,积极开展林木火灾保险工作,XX现代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为28700亩林地投保,保费17.22万元,保值861万元;XX县林产品有限公司为8000亩林地入投保,保费4万元,保值400万元。  

进一步明确经济林经营主体。全县现有经济林面积26万亩,其中:集体所有17.5万亩,占经济林总面积的67.3%;个人所有7万亩,占26.9%;其他所有1.5万亩,占5.8%。全县经济林基地的发展,采用了“三结合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县山区实际,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同时,针对我县现有企业涉足集体经济林的实际,按照当地群众的意见,进一步明确集体经济林产权,妥善处理好改革集体经济林同促进产业发展的关系,做到改而不乱。  

积极探索国有林改革。探索和规范国有商品林流转办法,盘活国有森林资源,加快林业改革进程,保护森林资源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遵循“以林为本,生态优先,保护与开发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采取“拍卖经营、委托经营、承包经营、承包管理、各级行政主管和部门具体负责制”五种形式对国有林实施管理。  

三、林改工作的主要做法  

我县林改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件和会议精神,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规范操作、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做到了“九个到位”,确保了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成立机构,确保组织到位。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委专职副书记和县人民政府分管林业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林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林业、司法、民政、国土、财政、水务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全面负责全县林改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建立起了村、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的林改工作格局。  

(二)制定方案,确保指导到位。林改工作前期,在认真摸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我县实际的《XX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各乡(镇)、村、组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林改方案从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任务、范围、工作方法、实施步骤及时间进度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地阐明和叙述,有力的保障了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领导,确保人员到位。为确保林改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县委、县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领导,抽调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懂林业业务技术的人员作为林改队伍骨干力量,县委组织部、人事局联合发文从县级各部门抽调县级林改工作队员94人,9个乡(镇)抽调629人,110个村委会732名村组干部参加林改。同时,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保障经费,使林改工作队员能全身心投入林改工作,为全面完成林改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广泛宣传,确保认识到位。林改工作点多面广、政策性强,涉及到全县林区千家万户的利益,只有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林改政策,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林改工作的积极性。我县林改工作坚持舆论先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宣传党的林改政策,做到报纸上有文字、电视上有图像、广播上有声音、交通沿线刷写林改宣传标语,《XX信息网》、《XX林业信息网》上开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专栏。通过大力宣传林改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有关政策,使林改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充分调动了广大林农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为顺利推进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开展林改工作以来,全县共召开县、乡(镇)、村林改宣传动员会186场7389人次,召开村民小组动员培训会2488场(次)20余万人次,发放公开信43857份,《XX信息网》登载林改宣传文章169篇,《XX林业信息网》登载林改宣传文章163篇,县林改办编印林改工作简报52期,张贴小标语6219条,悬挂横幅标语65条,宣传面达到100%,林改宣传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五)强化培训,确保技术力量到位。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林改工作队伍的建设,积极组织林改工作队员参加市上举办的林改研讨班、培训班,通过召开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暨培训大会,对抽调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林改的政策法律、工作程序、业务技术规程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全面提高了林改工作队员对林改工作的认识,加深对有关法律政策的理解掌握,进一步熟悉林改各项业务。在工作中,重点对计算机构图、GPS定位、作业流程等开展实地操作培训,并在试点中探索出“滚动培训”林改技术人员的方法,扩大了培训面,提高了林改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六)明确计划,确保经费到位。为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县林改办编制了林改工作经费列支计划,严格执行报批程序,积极筹措资金,为林改提供财力保障。2006年林改工作开展以来,共投入林改工作经费948.4万元,其中:中央256万元、省级30万元、市级178万元、县级443万元、乡(镇)级41.4万元。县林改办采购笔记本电脑20台、台式电脑17台、GPS卫星定位仪30台、手持罗盘30台、皮尺30个、测绳30根、军用地形图2套、彩色打印机11台、复印机12台,为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物力保障。  

(七)依法依规,确保政策到位。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严格按照林改方案、《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林改有关政策来开展,保证林业经营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有效防止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八)分类实施,确保措施到位。在林改工作中,不搞“一刀切”,对不同的村采用不同的改革模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集中讨论林改方案,并以专栏形式公布,最后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林地林木落实产权登记后,再次张榜公布,无异议的依法签订集体林承包合同书,确保林农的合法权益。  

(九)严格程序,确保质量到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确保林改工作质量,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在林改工作中,重点把好了方案制定关、外业调查关、林权流转关、政策法规关和质量督察关;在后续工作中,严格把好确权发证关。同时,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和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及时发现林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改革按时保质推进。  

四、林改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体会  

“山林兴则农民兴,农民兴则全县兴”,经过林改工作队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林改工作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一是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产经济的信心。通过落实自留山、责任山以及“谁种谁有”等政策,明晰产权,签订了合同,发(换)了林权证,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广大林农思想认识有了质的提高,从过去的“要我种树”向“我要种树”转变。据统计,林改试点期间按板镇广大林农和营林单位累计种下松苗120万株,完成造林面积7000余亩。2007年,全县育苗面积达290.7亩,培育各种树苗2172.2万株,实际完成造林面积6.6万亩。2008年,全县生产苗木1434.45万株,完成造林7.55万亩。  

二是增强了林农爱林护林意识。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山林产权归属,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了林区群众护林意识。林区乱砍滥伐现象明显减少,林农护林防火意识明显增强,林产资源开发更加科学规范。  

三是促进了林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县创林业总产值3.49亿元,实现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林农总产值同比增长为41.8%,实现增加值占XX生产总值(GDP)的16.4%,比2007年上升1.2个百分点。  

四是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大力宣传林改政策法规,耐心向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解疑释难,化解矛盾,调处纠纷,有效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五是维护了林区的社会稳定。在实施林改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XX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管严生态公益林,稳定落实自留山和责任山,放活用材林。特别是对集体山林的转让、租赁和承包实行公平、公开、公正的操作,杜绝了暗箱操作、低价转让、承包等损害集体经济利益的行为,让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明白放心,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的发生,维护了林区的社会稳定。  

六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林改工作开展以来,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还权还利于民”的惠民政策,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林改工作通过民主决策、民主决议,提高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以及参与林改工作的积极性,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和融洽。  

总结三年来的林改工作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三级书记”抓林改是做好林改工作首要前提;二是按政策制定一个符合县情实际的实施方案,是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依据;三是坚持“依法依规、规范运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原则,是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根本;四是确保人、财、物和技术设备“四到位”,有一个思想统一、思路清晰、认识高、决策准的林改工作领导集体和一支团结拼搏、勇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林改工作队伍,是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保证;五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林改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晓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林农、基层干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举措;六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既尊重历史,又照顾现实,妥善处理林权矛盾纠纷,维护林区社会稳定,是林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七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借鉴学习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  

五、自查自评结果  

按照省级林改验收办法“七大率”的要求,我县林改办以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每个村随机抽取3个组,每个组随机抽取3宗林地及入户调查10农户的方式,先后开展了三次自检自查,根据自检自查情况,我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群众满意率达97.6%,确权率达99.7%,确权到户率达99.3%,林权证发证率达99.2%,档案管理综合合格率达100%,宗地勘测合格率达96.2%,纠纷调处率达97.2%,自检自查综合评定97.2分。  

我县林改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历史遗留纠纷证据较少,导致少部分林权纠纷难以得到有效调处;二是配套改革中的经费、技术、资质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公益林补偿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完善,特别是村组公益林、水源林协调难等。但是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省、市相关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做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后续工作,最终实现加快林业发展的目标。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XX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恳请今后一如既往地对XX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并请检查验收组的各位领导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努力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做好主体改革后续工作,逐步落实完善配套改革政策措施,以林改为契机,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促进我县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推荐访问:制度改革 深化 集体 工作情况汇报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