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14 15:14:01 浏览次数:

根据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多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城关镇寨子村,围绕该村发展的“家底”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出路在何方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交流等形式,在对寨子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思考中,形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  

  一、牢牢把握村情分析发展现状  

  城关镇**村共有198户726人,富余劳动力474人,有党员37人,妇女党员7人,总耕地面积449亩,其中水浇地20亩,全部耕地在半山地区,人均占有耕地0.6亩,全村人均年收入约为1800元,贫困面积较大。全村产业结构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有玉米、小麦、马铃薯;经济作物以冬油菜为主,养殖业主要以养鸡、养牛为主。全村年输出务工人员154人,劳务总收入120多万元。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1.8个百分点。  

  摸清底子只能找对路子。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重点走访了14个因不同原因而致穷的贫困户,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交流会。在交谈中,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村上整体比较贫困,但近年来发展变化比较大,他们有着深切感受。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我认为寨子村有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殷实基础。  

  ——农民求富愿望比较强烈,发展思想内力集聚。从座谈情况来看,贫困户虽然因各方面原因处于贫困状态,但是求发展、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或抓好果园培植管理、或修建住房民居、或购置现代化农具、或外出务工创收,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由于寨子沟边道路是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关键的“咽喉”道路,涉及全村群众的出行和学生的上学,由于8·8灾后重建寨子沟泄洪渠扩建,造成道路大部分中断,农民饱受劳苦,进行修通、平修的愿望强烈,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高涨。粮食种植投资大、效益低,农民自己也有了一本“收支账”,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实惠,感同身受。绝大多数群众求富思富的思想“内驱力”,必将成为尽早脱贫致富的动力之源。  

——劳务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增收渠道有望拓展。虽然,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问题比较突出,但换角度考虑,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为农民自主择业提供了可能,促进了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实现农民非农化最具潜力的产业,目前,寨子村大部分农户劳务经济收入已经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方面,我们要发挥职能优势,加大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择业本领,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和创业。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农民就地转移步伐。从长远看,把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出去,留守人员大多是劳动能力、科技素质相对较低的老人、妇女和小孩,是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这就需要加快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拓展农民就地转移渠道,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现实的途径。从目前看,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很大,为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提供了很大空间。  

——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10年以来,村上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农电线网改造项目、自来水入户项目和村级道路硬化项目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全村目前72户建成了沼气池,接通了沼气。重新布设了高压线路和入户线路,新安装了2台大功率变压器,电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190多户接入了供水管网,入户率达到95%,人畜饮水不再困难。2012-2013年,我局与村上多方筹措配套资金,水泥硬化村级主干道路2条0.9公里,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农村二三产业。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二三产业收入仅占5%左右,一产比重过大,反映出农民就业结构、收入结构不够合理,也反映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要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扶持服务,特别是税务、工商等部门要由单一管理向引导、扶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鼓励农民积极从事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包装、运输和其它社会性服务业,培育更多的农民小老板,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同时,促进农民分工分业。  

二、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思路措施  

寨子村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上仍处于爬坡阶段,限制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很多,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难度大,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度更大,要使农民收入接近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必须创造更加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宽松政策和社会环境。  

(一)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将其培育成“第一产业”。要把提高广大群众劳务收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抢抓中组部对口帮扶将发展劳务输出作为扶贫舟曲的重点内容和省政府确定将劳务培训输转作为舟曲“十二五”扶贫开发九大工程首要任务及全国支持我县灾后重建和省州全力扶持舟曲率先脱贫的难得机遇,以提高农村广大群众劳务收入水平为中心,不断加强劳务工作队伍建设,夯实劳务工作基础,稳定输转人数、提高劳务收入,促进我县劳务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在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前提下,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有效对接的最佳、最现实选择。一方面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行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区域化种养、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成“龙型经济”。这样既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又可有效扩大经营规模,这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和扶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扶持引导农村经济能人、龙头企业、乡村组织、农技推广单位、基层供销组织积极兴建创办合作组织。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提高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基础上,农民参加合作经济组织,既没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又解决了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实际困难,更好地发挥了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作用。同时,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用、民管、民受益”原则,构建起良好的运行机制,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对提高产品质量,开拓销售市场,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三)提高农民素质,走农民非农化的路子。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都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对于农业内部的从业人员,更要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使其具备发展生态农业、市场农业和循环农业的能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直接途径,要实现一部分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转移出来,必须加快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择业本领和从事非农产业的能力。要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扩大教育培训规模。在搞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和“一村一名大学生”等活动的同时,建议利用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对优秀青年农民进行专业教育培训,政府提供经费补助,农民可以免试入学,通过正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农村培育更多高素质实用人才。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走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切实加强农村科技、金融、法制、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渐与城市接轨。加强乡村班子建设,推行乡村党政负责人“一肩挑”。特别是选好带头人,真正把那些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选进乡村班子。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农村信息体系建设,提高信息传输能力。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现代流通手段,着眼于消费需求,实现城乡市场互动,建设多功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创新体制和经营机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只有切实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在农村创造与城市大体相同或优于城市的发展环境,才能使农民收入达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要落实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在金融、税收以及交通、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要着重解决农村金融资本不足问题,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延长还贷周期,降低贷款利率,建立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资本运营机制。要完善户籍管理制度,切实转变农民身份,建立农民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市民同等的准入制度。加快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农民的国民待遇。  

   

推荐访问:联户 富民 为民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