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改进与加强方向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改进与加强方向

时间:2021-10-24 14:38:08 浏览次数: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改进与加强 方向

 摘

 要

  一、警察公共关系的概念

 二、当前警察公共关系的现状及成因

 (一)我国当前警察公共关系的发展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 (二)目前我们在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中,组织不健全,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三)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错复杂,公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三、就改进和加强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几点意见

 (一)公安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良好的社会信誉 1、要健全公安机关内部的组织体系,包括先进的指挥体系 2、要坚持以民警为本,充分提高民警个体的工作效率 3、要利用行政资源,协调好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 4、要坚持以行政为本 (二)公安机关要加强对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管理 1、要对内坚持预防,完善危机预警和准备机制 2、要对外坚持开放,统一口径,协同行动 3、要敢于打击,坚决维护公安机关的权威,坚决维护执法民警的正当合法权益

 第 1 页

 共 9 页 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塑造新时期警察良好形象,是“二十公”会议确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改善警察公共关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于推进公安民警与群众的交流,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公众对警察形象的整体评价并没有明显改善,相反对警察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支持,甚至产生误解的情况却有越来越多之势。

 今年是党的××大提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之年,举世瞩目的×××、×××也在北京召开,然而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和×××伟大斗争胜利之际,在办大事、长国威之时,在六、七月间,全国范围内却连续发生了多起群众暴力袭警和冲击公安机关严重事件。贵州瓮安“6.28”事件,当地公安机关遭到近七个小时的打砸烧,上海闸北“7.01”杨佳案,6 名公安民警上班时间被袭身亡。湖北阳新“7.02”事件,十余名暴徒公然驾车冲进派出所打人、抢人;陕西府谷“7.03”事件,当地交通几乎瘫痪,再联想到之前不久发生的江苏杨州民警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打昏倒在居民小区门口等等事件,可以说在有形无形中给公安工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社会负面影响。

 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触目惊心,在广大民警和大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由此也激烈冲撞了长期以来对警察作为国家强力执法机关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形象,引发了人们对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对警察执法的公平与正义,对警察形象如何树立、警民关系如何加强的深层次思考。这些恶性事件的相继发生,同样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他说

 第 2 页

 共 9 页 明了长期以来,在公安工作中形成的传统做法和经验,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说明了公安工作与社会公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越来越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说明目前警察公共关系远远滞后于公安工作的需要。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警察公共关系、如何实现警民关系的良性互动,从而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笔者就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警察公共关系的概念

 1978 年 8 月,世界公共关系协会在墨西哥城召开大会,会议认为:公共关系的实施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连串有计划行动以服务本机构和公众利益的艺术和社会科学。笔者认为:通俗地说,公共关系就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管理艺术。相对于警察的职业范围来说,警察公共关系就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各种手段,树立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最大限度获得公安事业成功的一种管理功能和工作艺术。他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运用恰当、有效的办法,协调和改善对内、对外关系,更大限度地谋求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配合,以求得公安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二、当前警察公共关系的现状及成因

 (一)我国当前警察公共关系的发展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

 与一些法治比较建全的少数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公安机关自身对警察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很肤浅,同时,社会公众对警察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也不尽认同和配合。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警察

 第 3 页

 共 9 页 公共关系建设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几近是一张白纸。改革开放以后,在××××民主与法制不断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过程中,公安队伍才逐步开始向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方向快速迈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警察公共关系的构架才逐步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公安队伍中只管执法、打击犯罪等片面注重业务的传统观念长期存在,禁锢了公安机关的思想,导致部分公安民警始终把自己放在执法者、管理者的位置,对群众缺乏了解、缺少感情,确实存在着执法态度不好,服务公众观念淡泊,方式方法简单,漠视公民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导致了一些工作的失误,给社会公众造成了一定的错觉和误解;另一方面,因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公安机关的自我封闭,也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的不了解。虽然公安机关在近年来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很多牺牲和奉献,但并没有得到公众的真正认可,公众在直观上感觉到、看到的警察工作大都是带有干涉、强制、禁止、取缔等管理性质。加之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帝王政治、官权意识等思想在公众心目中的根深蒂固,造成群众缺乏法律至上的观念,对国家法律、对民警执法上存在认知偏差,他们不愿主动接近和了解公安工作,只是被动地从民警日常的某个执法活动或某项工作中去片面地评价公安整体工作,很容易造成警民关系的隔阂与对立。

 (二)目前我们在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中,组织不健全,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第 4 页

 共 9 页 在国外许多地方,警察公共关系早已是公安机关及警察日常工作的必备课,开展警察公共关系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还请专门的公关公司来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但在我国,目前大部公安机关对警察公共关系还停留在理论调研阶段,没有建立相应的机构或组织。

 就××地区来说,从市局层面上,能体现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主要是市局新闻中心,新闻中心承担了主要的对外宣传工作,特别是近两年来,市局加强了对公安机关支持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社会大众以及广大民警不惜牺牲无私奉献的诸多报道,并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为改进公安机关社会公共形象、引导社会舆论纠正对公安机关的认知偏差,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从各分县局层面上看,没有相应的专门组织,虽然有从事公安宣传的部门,但大多是兼职,比如各分局的指挥室、政治处,既要对内又要对外,而且,在警力和人员配置上也相对较少,大致占到总警力的 2%左右。因为事务多、人员少、经费紧等原因,这些部门真正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非常有限,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上级要求或考核目标匆忙行事,或者做些零散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宣传方式,不但方式方法简单,而且形式相对单一,没有建立与社会公众有效和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和机制。

 (三)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错复杂,公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法制意识逐渐增强,对公安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警察罚款、抓人、放人,采用强制措施等都有严格的限制,

 第 5 页

 共 9 页 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公安机关执法的手脚。加之近年来,各级政府指派的非警务活动逐渐增多,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处置中,政府的功能大多被弱化,公安机关被推动到了社会矛盾集中的最前沿,与社会公众形成了直接的对立面,稍有不慎,就无形中把公安机关日常做的大量工作淹没进了社会公众的不满情绪之中。而公安机关在对待与公众的矛盾中,内部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消化,外部不能很好地进行解释,很容易“吃哑巴亏”。这一方面严重挫伤了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公安民警对公众的不信任,甚至于害怕与公众打交道,工作中宁愿绕道、躲避、不作为,也不愿引火烧身;另一方面损伤了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感情,使之对公安机关产生了厌烦和偏激,也加强了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两者之间一旦达不到及时的沟通,隔阂和矛盾就会逐步加深。

 三、就改进和加强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几点意见

 (一)公安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良好的社会信誉

 由于公安机关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大多都只关心结果,而很少关注过程。如对一些有影响的大要案侦破,会发生群众投诉和信访的现象,从中就能反映这一问题,群众所关心的往往都是关系其自身利益的结果,而非公安机关在解决问题中所付出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公安机关如何把自身的辛苦劳动展现给社会公众,用认真负责的态度、热情严谨的服务,为自己树立良好的信誉,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理解和认可呢?很值班大家去思考。

 1 1 、要健全公安机关内部的组织体系,包括先进的指挥体系

 第 6 页

 共 9 页 完备的保障措施,增设专职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加强对从事公共关系方面人才的培养,理顺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这样,我们在处理各种事务中,才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地控制,从容不迫地应对。

 2 2 、要坚 持以民警为本,充分提高民警个体的工作效率

 目前,我国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现状,是很难在短时间得到解决的,要利用现有的警力资源有效保障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需要我们以民警为主体,在现有的公安管理机制中建立健全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惩戒机制,充分挖掘公安现有人力资源,加强对公安民警的教育训练,培养民警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 3 、要利用行政资源,协调好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本身就处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之中,其他政府部门对公安机关的协作和对公安机关的理解与支持,是搞好公安工作不可或缺的因素。例如,民警在日常接处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超越公安管辖范围的非警务处警,而这些处警,往往都涉及到其他政府部门,这些部门如果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那将是对搞好公安工作的有力支持,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公安机关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缓解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直接面对矛盾冲突的几率。

 4 4 、要坚持以行政为本

 在优化执法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公关活动,努力实现公

 第 7 页

 共 9 页 安机关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作为执法主体的公安机关,首先必须要牢固树立严格执法、依法行事的理念,坚决消除长期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对“情与法”、“钱与权”、“名与利”的糊糊认识,做到执法执纪公平公正、为人处事不卑不亢。其次要善于公关、经常开展社会公关活动,比如说我们现在开展的“爱民月”、“警察开放日”、“万民访平安”、“警民相约警务室”、“警民恳谈会”等形式,以此推动警民互动与交流,争取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力戒图形式,走过场,确保各级、各部门、各基层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步进行,实行月月爱民、天天开放,时时相约、处处恳谈。在活动中,要突出以宣传法律、咨询疑惑、展示公安工作成果为内容,让社会公众时时都能感受到公安工作的存在。再次是要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宣传,包括政府、媒体、网络等,主动出击,跳出当前仅从法律法规和个别大要案的侦破等方面入手宣传的简单模式,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地向公众展示,刺激公众心理,引导公众对公安工作的关注,提高他们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

 (二)公安机关要加强对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管理

 作为时刻置身于社会公众中的公安机关,在工作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可能危害到公安机关形象的各种危机,公安机关如何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给自身带来的伤害,对促进内部团结、外部和谐,至关重要。

 1 1 、要对内坚持预防,完善危机预警和准备机制

 “防范胜于治疗”。现代的信息传播十分迅速,公安机关如果不

 第 8 页

 共 9 页 能及时做到对可能影响警察形象危机事件的侦测和发现,就很容易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一步被动、则步步被动。因此,公安机关必须要加强对各种警情、舆情的研判和预测,做到提前介入,超前应对,一旦发现重大突发事件、警察过错、公众误解和谣言等苗头问题,要在第一时间争取处事的主动权,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回应。

 2 2 、要对外坚持开放,统一口径,协同行动

 公安机关在应对可能影响警察形象危机事件中,首先要向社会公众表明自己开放的思想、明朗的态度,特别要及时掌握社会媒体的动向,媒体固有的利益驱动、猎奇心理,往往会对事件的某一单个环节进行主观臆断和肆意渲染,引发公众对事件的模糊猜测。在这一点上,国外警方对媒体进行“开大门,闭小窗”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其次要迅速启动社会公关,对事件查清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及时向公众坦诚、准确地进行公布,对下一步的处理原则进行明确阐述。只有我们首先占领正确的舆论导向,才会减少其他不同声音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处理中,还要迅速与事件的责任者、直接和间接受到影响的公众或对象,与事件有关组织和个人,特别是事件的见证人、受害人取得联系,参与事件处置的各部门统一口径、协同行动,并保持与媒体的密切沟通,必要时可派专人、多人参与媒体报道、网络引导,利用公众力量进行疏导,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提供支持。

 3 3 、要敢于打击,坚决维护公安机关的权威,坚决维护执法民警的正当合法权益

 公安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打击违法犯罪,保护群众,创建和谐社会。

 第 9 页

 共 9 页 比如我们现在的“三基”工程建设,各种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其实就是在为有效打击违法犯罪服务。敢于打击也是公安机关公共关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打击要把握好“三准”:一是违法犯罪信息来源要“准”。只有确保准确的犯罪信息来源,才能实现对违法犯罪的精确打击和准确防范,从而提高警务活动能力、效率,降低成本。二是打击对象要“准”。只有准确地对该打击的对象实施打击,才能使公安机关的惩罚与震慑作用得到真正体现。三是打击方式要“准”。对待不同的违法犯罪形式,要运用不同的打击方式,做到合法、合理、适度。例如,对一些因无知而不慎违法犯罪,我们可采取温和的打击方式进行处理,让他们感到政府的宽大与温暖。对恶劣顽固、社会危害极大的犯罪分子,就要采用严厉的方式进行打击,决不能姑息迁就。

 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就是要让公众更广泛地、更自觉地参与到公安工作中,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并理解公安工作,从而达到支持公安工作的目的。目前新形势下,我们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还需要公安机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只有在各级公安机关的积极行动下,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警察公共关系机制将会逐步完善,才能在公安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为构建良好警民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提供强大保障。

推荐访问:公安机关 公共关系 新形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