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惠民县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惠民县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5-28 18:35:02 浏览次数:

         惠民县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大力实施“三农稳县”战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远景目标,着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惠民奋力拼搏。   

一、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1、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1%。其中,农业23.29亿元,增长5.31%;林业0.46亿元,增长53.72%;畜牧业8.38亿元,增长26.93%;渔业1.82亿元,增长40.00%。各行业产值中,农业占66.54%,比上年减少了4.8个百分点;林业占1.32%,比上年增长了0.73个百分点;畜牧业占23.94%,比上年增长了2.65个百分点;渔业占5.20%,比上年增长了1个百分点。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名优、特、新品种不断增加。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实现46.4万吨,棉花产量实现3.4万吨,肉类产量实现4.1万吨,蔬菜生产初步形成“精稀特优”格局,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突破,食用菌生产仍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已发展“三园面积”20359公顷。其中,果园面积3975公顷,菜园面积(含瓜类)12962公顷,桑园面积3422公顷。塑料大棚30439个,较上年增加了717个,其中,食用菌大棚8546个,已发展成为我县一大特色产业。另外,我县农业生产条件有很大改善。2007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4.7万千瓦,农村用电量9022万千瓦时,30年年均增长分别为9.3%和13.6%。农村设施建设发生较大变化,在全部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的基础上,通汽车、通自来水村的比重明显提高。年末通汽车村1275个,占99.5%;通电话户数10.2万户。自来水受益村达到1051个,比重达到82.0%。  

2、林业生产平稳发展。2007年完成造林面积5200公顷,其中:用材林2000公顷,经济林360公顷,防护林2840公顷。新增农田林网1933公顷,林木覆盖率为37%。  

3、畜牧业、渔业生产平稳发展。主要畜禽存养势头良好,肉类产量稳定增加。2007年肉类总产量4.58万吨,同比减少1.08%。水产品产量实现2.34万吨,同比增长5.41%。  

4、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7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7.56万千瓦,农村用电量9022万千瓦时,增长3.80%,地膜覆盖面积3.56万公顷,农村设施建设发生较大变化,在全部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的基础上,通汽车、通自来水村的比重明显提高。2007年末通汽车村1275个,占99.5%;通电话户数10.16万户,同上年持平,自来水受益村达到1051个,比重达到82%。  

二、新农村建设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经济增长乏力。农民依靠自己增收的能力有限,缺信息,缺实用技术,缺致富项目,缺启动资金。农业产业化进程较慢,缺少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小商贩和集市贸易,合同或订单销售的农产品仅占5%。村集体经济薄弱,绝大部分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  

二是我县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较弱,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农业外部的强有力支持。农村经济落后的根源不在于农村,而在于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结构是一种工业剥削农业,城市发展以牺牲农村为代价的经济结构。虽然我国整体上已步入了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的历史阶段,但我县是欠发达县,是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县财政是吃饭财政,根本没有能力拿出大笔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三是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欠账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尤为突出。  

四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尚待完善,基层党员干部作风的建设有待加强,农村社会治安中的问题尤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三、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繁荣农村经济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大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始终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站在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多元结构性矛盾,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领域,为农民收入增长开辟新的渠道。  

1、继续解放思想,营造全民经商的大氛围。  

从思想上政策上为农民松绑,破除一切束缚他们的条条框框,为他们从事二三产业、为他们从农村进入城镇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人均2亩地的农业难以继续以往的辉煌,农村经济的繁荣寄望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家庭手工业、从事小商小贩是农民从事的最容易最简单的非农产业,30多年前数以万计的温州人就是从几乎“一文不名”的小手工业者或小商贩起步,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和正当经营,一点一滴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成为拥有一定数量资本的企业家,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改变自身贫穷落后的面貌,逐步走向发达的辉煌之路。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现实途径  

农业生产具有双重性,既是经济的再生产,又是自然的再生产,这两种生产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既要遵循自然规律,更要遵循经济规律。一是以优质产品为重点,优化农业的内部结构。造成农产品“卖难”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过剩,这种过剩既是相对过剩,同时也是结构性过剩。从滨海县的情况看,品种上,低质品、原料性或初加工的农产品较多。今后调整农业结构重点必须从优化品种结构、种养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扩大优质专用农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绿色产品的生产规模,淘汰和压缩低质、低效的大路产品。通过加快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二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支撑点。实践证明,只有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才能为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证。当前,要通过开展科技讲座、科技咨询等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意识,激发他们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要注重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的培植,充分发挥科技典型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抛弃传统经验,大胆运用新的农业技术,走科技增收的路子。三市以市场需求为信号,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当前农民之所以增收难,主要在于农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市场,难以实现销售收入。如惠民酱菜、黑花生等,在外地有一定的名气,但市场占有率却很低,没有在农民增收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没有真正重视市场的开拓。发展高效农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信号,把开拓农产品市场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像销售农业新产品那样,注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宣传、商标设计和品牌,大力开拓外地市场。耍通过参加农业博览会、展销会等途径,不断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良好的形象和品牌占领市场。  

3、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县的基础教育落后,更落后的是职业教育。全县30多万劳动力,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仅一处,在校人数不足千人,教师几十人。这如何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像抓基础教育一样抓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成为培养我县农村劳动力的主阵地,为我县农民提高素质,为我县农村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为我县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面临的最大难题就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只要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农民收入必然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惠民县不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全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靠农业增收的渠道越来越狭窄的情况下,必须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推进。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逐步消除城乡壁垒,推行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各项改革,要取消那些限制农民自由流动就业的歧视性政策,还农民“国民待遇”,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扩大农民增收的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手段,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劳动力队伍。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加入WTO后,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经营方式。能不能通过产业化形成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近年来,滨海县加大产业化经营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红镇发动群众加入到当地的能人大户兴办的龙头企业,使12000多农户参与了柳编行业,从而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农户、农户连基地的规模柳编产业链,仅此一项,每户农民可增收近千元。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把科技推动和市场拉动作为关键环节,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加强特色、高效、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使农产品生产、加上、流通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  

        5、变革生产组织形式,大力发展新型的合作经济。  

现代化的农业要求应用高技术,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化经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实践证明,只有实现家庭承包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嬗变,才能有效地把农户组织起来,降低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达到市场主体力量的均衡,从而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打破人为的行政障碍和限制,研究  

出台在土地、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以及农民经济人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空间。大力扶持或引进涉农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使我县农产品能够突破国外的种种贸易壁垒,飘洋过海出口到国外,使我县的农业逐步发展为创汇农业,向莱阳、诸城、莱西等先进地区学习,拥有自己的龙大、鲁花、得利斯、诸城外贸集团,为我县农民开拓新的天地。  

      (二)加快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农村卫生工作是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看病难、看病贵也是当前最为群众所诟病的社会问题。有不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 的情况也绝非个别现象。如何让每个农民都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既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是事关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课题,是摆在我们各级政府面前非常急迫的工作任务。要积极发展新型合作医疗,提高报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药品和医疗服务范围。  

      (三)大力整治以盗抢耕牛为主的抢劫偷盗犯罪行为,彻底扭转部分乡镇农村治安状况混乱的局面。  

      近几年来在我县部分乡镇,以抢劫偷盗耕牛为主的抢劫盗窃犯罪分子气焰十分嚣张,他们手持利器,开着汽车,团伙作案,有时公然在白天到村中抢劫,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在不少贫穷的群众家里,耕牛是其家中最值钱的财产,也是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一旦失去,将对其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群众对此怨言较多,怨气较大。建议政法部门对此展开专项治理,彻底打掉犯罪团伙,既为民除了害,又为党和政府挽回了声誉。  

      (四)切实转变农村干部作风,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机制。农民群众致富的愿望非常迫切,但增收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干部只有切实转变作风,才能担当起带领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责任。一是实事求是,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在带领农民实现增收目标时,必须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保守落后思想,切实转变思想作风,时刻把农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二是深入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带领和帮助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眼睛向下看,脚步往下走,深入群众中搞清楚农民群众想什么,要什么,盼什么,准确地了解一村一地的实情,及时解决一家一户的增收难题,找到解决增收难题的办法。三是突出服务,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农村干部在带领和帮助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必须坚决克服和纠正一些农村干部把日常管理事务作为工作重点的不良倾向,转变领导作风,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促进农民增收,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上来,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对现在进行的“民主议政日”加以必要的改进,议政的次数可以减少些,实质性的内容多一些,可操作性强一些。我县辛店乡开展的以农村财务“双代管”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制度运行一年多来,效果显著,既激发了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又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疑虑,融洽了干群关系,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推荐访问:惠民县 新农村 存在问题 建议 建设